![]() 洞头小学数学团队是一支执于坚守、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奋斗的小团体。坚持以“课程·课堂·课业”融汇和提升为核心,践行“分层定标、分明权责、分项督导、分类提升”的研训策略,深度推进“十年磨一剑”的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三导式”课堂变革学教方式转型,当前正以浙江省重点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以“整体设计”视域下的“单元重构”和“主题建构”为载体,努力追寻将“教材”变成“学材”,将“教案”变成“学案”,进而将课堂由“讲堂”翻转成“学堂”。同时着力聚焦团队薄弱需求、夯实常规实效、关注命题测评、锤炼教学技艺和培育研训品牌,力求提升我区小学数学师生素养,为助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赋能。 命题设计 作者介绍 ![]() 黄凤霞,现任教于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中坚。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学力监测 题型与所属领域分布 本次试题类型有书写、选择、填空、计算、图形与操作、解决问题、思维拓展(附加题),分值比例如图所示,知识点分步合理。 ![]() 命题设计 ![]() ![]() ![]() ![]() (点击查看大图) 双向细目表 ![]() ![]() ![]() ![]() (点击查看大图) 本卷命题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能引领师生去把握学科本质、关注学习过程、发展关键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本次命卷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指向问题视点,关注过程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书面检测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为此本次命题设计中,如 T9考察学生学习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运用;T19考察学生对小数加法算理的理解等。这些命题不仅关注计算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推理方法,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指向数学阅读,关注知识应用 在命题中突显数学阅读,让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梳理信息,从众多信息量中选择合适的条件,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水平,加强知识的应用。例如,T29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思考选择合适的信息填在括号里,再列式解答。本题让学生梳理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思索选择信息的过程,获得新的体验,以便凸显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这样的命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与思路。 3. 指向思维支点,关注能力发展 《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要注重“四基”,培养“四能”。所以,在设计试题时,更应关注并体现《课标》提倡的能力导向,合理设计试题类型,指向内容的思维支点,来关注素养能力的发展。如T2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T30培养学生综合的数据分析能力、T3、T11、T21小题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以这样的命题方式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数学命题需要跳出传统的套路,以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科掌握评价的要求为基准,并将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思考、数学价值等纳入到数学评价中,让数学命题成为学生“好吃又营养”的数学美食,最终促使他们形成深厚的数学素养。而本次命题就是以抓大放小、秉轴持钧,指向该内容领域的核心能力,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答案与评分标准 ![]() (点击查看大图) 撰稿:黄凤霞 编辑:梁聪颖、胡燕 审核:黄志清、兰衍局 ![]() ✦ 温州小学数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