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精品】飘逝的小五子

 昵称UJ4XeBR9 2022-06-27 发布于新疆

今年五月的一天,王妈妈在手机里用她那沙哑的嗓音告诉我小五子走了,我颤抖地卷缩在被子里把头蒙起来,为的是不让人看到我悲伤的眼泪。

小五子是我的病友,去世时刚满28岁。半年前,我们因为不幸而相识,又都因患上了同样的病住在了一个房檐下。那时候,我因刚刚知道自己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哭得天昏地暗,这时,小五子走进了我的病房,她的身后跟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小五子的母亲。当时,我用哭得红肿的眼睛打量着小五子,觉得她特别像电影《红岩》中小罗卜头的成人版。她中等个,人极其的瘦,仿佛风一吹就要刮倒了似的。也许是因为太瘦,她身上那件浅蓝色的羽绒服显得空荡荡的,她的脖子很细,细得似乎难以支撑她肩上那硕大的头颅,特别是她的眼睛很大很清澈,她看着你说话时,大眼睛一闪一闪的,乌溜溜的透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如果不是她那显得极其苍白的脸和那没有长一根头发而显得光秃秃的脑袋以及瘦瘦弱弱的身体,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姑娘会是一个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病患者。然而,现实就这么残酷,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白血病就把她无情的推向了生活的边缘。

小五子原名叫王小琳,因为在家中最小又排行老五,所以家人叫她小五子。病之前,她是一位内科医生,她工作一年多,结婚也一年多,一次重感冒后的连续高烧不退和浑身的绵软无力以及面色苍白,家人把她紧急送到新疆医学院血液科就诊,最后确诊为她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后,一系列的化疗开始,我认识她时她准备接受第八个月的化疗治疗。她说:“我刚开始也和你一样觉得天要塌了,整天流泪,现在我不是很好吗?”她停了一会接着说:“我不象你呀王姐,你还有药吃,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做骨髓移植手术。”她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又说:“我还很幸运,我的二姐已经和我骨髓配型成功,我在等待手术。”说完她灿烂的一笑继续说:“我们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们加油!”我被小五子的勇气感染了,学会了面对,不再哭泣。

有一天晚上我们闲的无聊,就一起站在窗前看月亮,看星星。我们让月光温柔的在房间亮起无数个小蜡烛,让星星在我们窗前闪亮。她指着外面的星星对我说,她说她没有病之前,就喜欢和他丈夫一起看星星,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还一起郊游。她满怀憧憬的对我说,她说等到她病好了,她就会开个诊所,为好多患者解除病痛,她还说,她也喜欢做菜,也有可能会开个餐馆,她还说她更喜欢画画,也有可能会办个画展……那一晚小五子不断的构想着她的未来,时不时的开心大笑。半年以后的今天,小五子那开心的笑声和那张像“小罗卜头”一样孩子气的脸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我心间,不可磨灭。

可那样的夜晚却像动人的风笛声飘散在山谷一样,当我追忆它时,听到的只是弥漫着的悲凉的风声。

小五子是在做完骨髓移植手术后第八天的夜里走的,等到她的母亲和丈夫被医生叫到层流室(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房间)时,她的身体已经冰凉了。没有人能知道她最后一刻是怎样的感受,她在弥留之际似乎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她经受了那么多病痛折磨,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几乎没有过程。这让我有了些许的安慰。

半年后的某个夜晚,我站在了小屋的窗前,我看到了窗外天空上的一轮圆月,它仿佛是经过了天河之水的淘洗,光润而明媚;我还看到了无数颗星星在月亮的周围不停的闪烁,一眨一眨的,倏地,我觉得那闪闪发亮的星星就像是小五子的眼睛。

【编者语】本文作者王喜,也是一位白血病患者。自2009年检查出患病以来,这9年来,一直走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路上。作者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在于她积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生活和挑战,不辍笔耕,一直走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她说:“文学真好!不知道没有文学,我还能不能坚持到今天。”是啊!文学真好!因为文学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和动力之源。王喜的文字也是一样!它们也带给我们这个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无限的力量和动力。一位白血病患者都能笑对人生,勇往直前,其他的人呢?不管你遇到了什么,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作者简介

     王喜,笔名喜子,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塔城地区作家协会会员,塔城地区文联理事。1987年开始创作,发表纪实散文《生命日记》,被列入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出版文集《雪妹》,长篇小说《克拉拉》选入新疆五朵雪莲花丛书,发表短篇小说《柳叶儿的困惑》,中篇小说《雪妹》,《欧阳海棠》、《云朵》。其中中篇小说《雪妹》获2009年首届西部文学奖,《云朵》获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天山文艺奖”,和获第二届“塔城文艺”最高作品奖、荣誉奖。散文《我的抗美巷》获2009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