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高考出分:孩子的出息差不多就正好!

 挺好图书 2022-06-27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李月亮

来源:国学文化

    对父母来说,孩子的出息差不多就正好。

    这两天,各地高考陆续出分。孩子们查分的视频,又开始在网上刷屏。

    一个又一个视频,把网友们一次又一次看哭。

    安徽,父子俩一起查分。看到成绩理想,孩子喜笑颜开。而旁边的爸爸,先是紧张到一动不敢动,然后笨拙地和儿子拥抱,后来终于忍不住,掩面哭泣。

    高考是孩子的事,但很多父母,其实比孩子更紧张。

    四川的一位爸爸,用纸巾盖住手机,一点一点地和女儿一起看分数。635分!

    爸爸激动得又喊又跳,一家人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原来人开心起来,真的会“雀跃”啊。

    一个学霸,看着自己681分的高分,满脸淡定。但搂着他肩膀的爸爸,却在一边偷偷抹起了眼泪。

    那一瞬间的百感交集,做父母的应该都懂。

    一家三口,挤在一台手机前。看到分数,孩子还挺淡定的。而爸爸一巴掌拍到桌上,振臂高呼“可以可以!”

    妈妈也一阵尖叫,然后抱住了儿子。激动和惊喜,溢出了屏幕。

    内蒙古,两个男孩都是体育生,刚刚得知都过了分数线。他们激动得抱作一团,在地上打滚。

    这些年流的许多汗,终于换来了六月的光。

    每个视频都特别让我感动。

    不过看多了这些,就会有一种错觉。以为查分现场都是这样喜悦的。以为所有努力的结果,都是收获,都是惊喜。

    但事实绝非如此。还有特别特别多孩子,辛苦多年,结果却十分糟糕,甚至颗粒无收。他们通常不愿意把查分视频发到网上,只会默默躲起来,独自承受铺天盖地的痛苦和沮丧。

    “考砸了”是什么心情?

    我看到网上有个孩子说:查到分数那一刻,脑袋轰的一下,一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空白的,未来一片迷茫。眼泪不知不觉就涌了出来,不敢看身边的父母,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然后心里无比委屈,我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

    我妈看到分数,也是一脸失望。但她还是抱了抱我,说没事,尽力了就好。

    我知道她和我爸都特别难受,一整天他们都没接亲戚的电话……

    可以想象那样的心情。高考虽然不完全决定命运,但确实会对人生产生不小的影响。

    努力了十几年,说不在乎结果是骗人的,没几个孩子和父母会真的不在乎。

    不过,我今天很想跟父母们说一个观点。一个可能和多数人不一样的观点:

    其实并不是孩子越出息,父母越幸福。如果有100个孩子,成绩是从1分到100分。

    那么大概率,那个90分孩子的父母最幸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想讲以下四个故事:

       一、前10%的孩子之任正非

    如果你的孩子是前10%的优秀学霸,会怎样?

    先来看任正非的故事。这位响当当的华为创始人,可谓是人中之龙了。

    他小时候过的特别苦。一大家子九口人,住在一间十几平的小房子里。

    但任正非从小就是学霸,成绩优异。后来考上了重庆大学,又创办了华为。

    一路奋斗下来,他的事业越来越好。可他离母亲,也越来越远了。

    从前他和母亲都有说不完的话。母亲头疼一下,他都要担心好久。

可后来母亲得了糖尿病,他都是从邻居嘴里听说的。

    母亲每天都从各种报纸上,把华为的新闻给剪下来。报纸上写华为负债,怎么怎么不好,她就特别揪心。

    但儿子太忙了,她见不到他,只能偶尔打电话嘱咐两句。

    任正非自己说:基本上,我每年也会去看看妈妈,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

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家取行李,与父母匆匆一别。

    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唠唠家常,可是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他们总是说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他总想着下一次好好陪陪妈妈。可这么忙来忙去,就忙到了妈妈离世。

    2000年的春节前夕,在伊朗出差的任正非接到电话,得知母亲在买菜回家的路上,被车撞了。

    他又悲又急,辗转从伊朗匆匆赶回老家。母亲看了他最后一眼,就溘然长逝了。

    任正非后来写道“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他也曾经说:“我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连自己也照顾不了……”

    所以,一个人如果真的特别优秀,有了大出息,他很可能就开始背负很大的社会责任,背负无数人的生活、命运。

    他就再也不属于父母、家庭,甚至不属于他自己了。

    作为父母,自然会为他而骄傲,而荣耀。但代价可能是一年也不能跟他见一面、吃顿饭、聊聊天。

    其实,还是有缺憾的吧?

       二、前10%的孩子之撒贝宁

    第二个故事,是撒贝宁的。他是武汉人,自从上了北大,就留在了北京。

    他上大学时是90年代,还没有手机。

    有次他妈妈去北京出差,提前写了信。小撒看完信,当天却把这事儿给忘了。他在学校忙活了一整天,晚上8点才想起来,妈妈正在对面的招待所里等他。

    他火急火燎地跑过去。发现妈妈正在停电的招待所里,可怜巴巴地点着蜡烛,摸黑吃方便面。

    小撒当时站在门口,一下子放声大哭。

    后来,他成了央视主持人,彻底在北京扎了根。

    2005年,他把爸妈从武汉接了过去。可这竟然成了他最后悔的事。

因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他也忙得根本没时间陪爸妈。

    在老家,他妈妈参加了老年合唱团,每天和一群老伙伴在一起,过得还算充实。可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没朋友没亲戚。

    本来是冲着孩子去的,但孩子又忙得团团转,几乎没时间回家。

所以,经常是老两口在家四目相对,百无聊赖。

    撒贝宁说,当时他常想,等以后不忙了,一定好好陪父母。

    但是,一个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当红主持人,啥时候能不忙呢?反正他妈妈,没有等到那一天。

    2013年,老人家突发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弥留之际,她已经不太能说话了,却紧紧地盯着儿子。

    小撒趴到跟前问:“妈,你想说什么啊?”

妈妈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要感冒了。”

    后来,撒贝宁在40岁结婚,43岁生下龙凤胎。这都是妈妈生前最想看到的。

    撒贝宁打开妈妈生前的微信,向她汇报:“两个小家伙出生了,妈妈,你当上奶奶了。”

但妈妈再也不会回复他了。

    作为一个顶尖的主持人,撒贝宁当然是优秀的,值得父母骄傲的。

但他的父母,想必也是和很多顶尖人物的父母一样,有遗憾。

    这其实已经不是“甜蜜的烦恼”,而是实实在在的空虚、哀伤和不便。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而他忙得根本没时间见你,连打个电话都得见缝插针。你有话没机会跟他讲,你生病都是保姆在照顾,你想他也不知道找谁说。

    你看着邻居的孩子不时拎着菜回来看老妈,一家人欢声笑语,心里也会羡慕吧。

    当然,如果可以选,绝大部分的父母应该都愿意竭尽全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出色的前10%。

    就算自己会失去他的陪伴,起码他拥有辉煌的一生。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孩子没有那么优秀,也不必失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不够优秀,才守在了你身边,成全了你的幸福。


       三、后10%的孩子之流水工

    我们再看后10%的孩子。第三个故事,来自一部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

    其实流水线工人,可能比最差的10%还好些。姑且看看他们的生活吧。

    95年的杨鹏,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他到了东莞,在一家电子厂打工。

    电子厂里,有一种修理工的活特别累,老员工们都不愿意干。他新来的没得选,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一天干完,胳膊酸疼得不行。回到宿舍,碗都端不稳。

    这工作不但累,还危险。有次杨鹏一不小心划伤了手,鲜血直流。

可他不能休息,简单消消毒,又得回到工位干活。

    杨鹏的女朋友,和他在一个厂子。她曾是个艺术生,数学太差,只考上了中专。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任性辍学,跑出来打工。

    她从宿舍翻出自己的画册,落寞地说:“离开学校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流水线上的工作暗无天日,无休无止。每一天,从早到晚,他们坐在空旷的大车间里,一个一个地拧螺丝。拧了一个又一个,拧了一个又一个,拧了一个又一个……

    而且只要厂长一声令下,哪怕你已经在12小时的工作中精疲力尽,也只能咬咬牙,饿着肚子再多干几小时。

    他们住的是乱糟糟的简陋宿舍。

    吃的是非常简单的饭菜,寡淡无味。

    他们常常是一年都不能回家。日复一日地重复这辛苦乏味、暗无天日的工作。

    有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可这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只有初中、小学学历。不做这个,还能做什么?搬砖?保洁?保安?服务员?

    其实是一样的辛苦,赚得还更少。没有文化,只能卖力气,卖辛苦。而且根本卖不上价格。

    这些放弃了读书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后悔。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以后一辈子活在这样的状态,也是令人心忧吧。可能我们要一路操心他的生活和未来。

要拿出所有的积蓄,帮他结婚、买房,接济他的小家。

    然后他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我们要像个全职保姆一样,带他的留守小孩……

    如果有可能,还是不要走到这一步吧。

    所以,尽量避免让你的孩子成为最差的10%。

    否则他活得苦不说,你也有操不完的心。

       四、80%的平凡人

    第四个故事,来自另一部纪录片《真实生长》。

     1998年出生的李文婷,是北京十一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

在这个很不错的学校里,她的成绩很一般,不突出、也不落后。 

    全年级三百多人,她排二百多。“每天都被很多人压着。”

    她的性格内向、踏实,每天就是吃饭、学习、睡觉。她学习很认真,但并不逼迫自己,不期待奇迹,也不愿意冒险。

    就这么一步步慢慢地努力着,她后来念完了本科、硕士。

    去年,她进了银行,成了一名普通柜员,安安稳稳地留在北京,开开心心地陪父母在身边。

    她的很多同学,都在经历迷茫——辞职、转行、出国……各种折腾。

    而她看起来“胸无大志”:“我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更适合稍微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她的爸爸,过去是个检车员,他说:“我的教育是中庸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正常人的生活,不见得没有优秀的人幸福。”

    我以前不太赞同这样的话。但这些年见多了顶尖人物的辛苦、压力、不自由,也渐渐懂了“平平淡淡的幸福”。

其实人活在世,各有各的苦。

    顶尖的、最差的、普通的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难题。

    相对来说,平平淡淡的日子,可能还更轻松些: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收入。每天和父母一起吃早点,然后安安心心上班。

    晚上下班,给父母讲讲这一天的经历,也听父母絮叨着说菜价又涨了,谁谁要结婚了。

    然后自己也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孩子。结婚后也住在父母附近,隔三差五回家吃个饭。看看家里缺啥了,就随时带回去。发现父母身体不对劲了,就及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看。孩子需要照顾,就喊父母过去帮个忙。

    这种踏踏实实的相依相伴,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幸福。


            五、
    读完这4个故事,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当然都希望孩子有大出息。但仅对父母来说,孩子的出息,其实差不多就正好。

    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不读书、没本事的最差的10%。那他们可能一辈子举步维艰,别说照顾爸妈了,连自己都难养活。这样的孩子,会变成父母的累赘和心病。

    而那些走在最前面10%的、特别优秀的学霸,当然是父母的骄傲荣光。但他们的世界往往也太大,大到让你找不到。到你老迈需要的时候,他们很难陪伴左右。

    而且做父母的除了骄傲,其实更会为他担心。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孩子做那么大的事,遇到危机怎么办?被人陷害怎么办?

    从这个角度说,那些顶尖人物的父母,其实心里不是那么踏实的

    所以,别人家孩子优秀,咱们羡慕羡慕就好,但没必要遗憾自己的孩子不如人。

    因为真正能给父母幸福晚年的,往往是那些“中不溜”的普通孩子。

除了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中间这80%,都是普通人。

    当然,从10分到90分,差距也很大。

    概率上说,肯定分数越高越幸福。也就是说,那些八九十分、中等偏上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相对来说最幸福。

    他们的收入够用,压力也不是很大。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明白,也有时间照顾和陪伴父母。

   他们刚好有点出息,又不会走得太远。能在父母附近安个家,然后常来看望,陪伴左右。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日子,也许就是最理想的了。

    你看,我们总说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其实那不全是因为那是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还是因为,有时平凡真的可贵。

    所以啊,我们做父母的,一方面要好好培养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真正懂得孩子是个普通人,也挺好。

然后欣然接受一个平凡有爱的孩子,和他一起,共赴平凡的人间烟火,共拥日常的小小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