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灵诗话 ‖ 解非答记者问(二)

 昵称zhuer0116 2022-06-27 发布于内蒙古

罂粟花田   莫奈

智灵诗话:诗歌经典诞生的过程能否忽视诗评家的眼睛?(记者问)

 解非答记者

     诗歌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是因为它蕴含了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的丰富内容,也携带着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众多信息,但其立身之本还是以其艺术形态建构和升华了全民族的审美心态,给人们带来了感性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诗评家推荐作品、指导阅读、确立经典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诗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确实能够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发挥其社会作用。

诗歌经典是诗人创作出来的,也是诗评家创作出来的,更是人民创作出来的。诗人在创作和阐释诗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诗评家在发现和推出诗作的过程中超越自我价值,人民在接受和吸收诗人的诗作过程中完善自我价值。我个人觉得一首诗歌经典诞生,不能忽视诗评家的眼睛,更不能忽视人民的眼睛。(解非语)

智灵诗话:从审美批评的角度怎样考察诗人的艺术成就?(记者问)

解非答记者:

    中国当代诗歌需要出现一两个神话。白居易说得好:“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可什么样的诗歌能称得上白居易的“好诗”?

    诗歌是高尚的文学艺术,代表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和人文精神,其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必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好诗一定要立意高远、感情真挚、韵律严谨、语言生动、比兴贴切,能够推陈出新,展现个性,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真正使人读之有味、思之有启、行之有获。读其诗不仅能够宛见其人、宛见其心,而且能够令人怦然心动。讲究人性含量、审美含量、艺术含量。

    我历来都是先从最直观也是最容易的审美批评的视角考察一个诗人的诗歌,就是语言分析,诗歌语言经过诗人的心血凝铸,反过来考察一个诗人的艺术成就,语言成就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尺。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词库,其遣词造句必有自己的风格和品位,一如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说的:“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象,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至于怎样去发现和考察一个诗人,我道常常想起一个故事:苏东坡去拜访好友佛印,好奇地问佛印眼中的自己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苏东坡接着问,你想知道我眼中的你像什么吗?佛印追问,苏东坡说:“像一堆屎!”说罢极为得意。回家后意犹未尽地向苏小妹报告此事,苏小妹说:“老哥呀,你得意过头了。佛家言'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

当然,诗评家理应具备的宽容的爱心,高尚的品格和悲悯的情怀,在我个人看来那种无视别人的成绩,将别人看成粪土的诗评家也不过是自我亵渎罢了。但是,诗评和诗作是两种互为需要的诗歌艺术,诗评的最高境界是独特的理论意象与崭新的审美发现,一个诗评家如果没有对诗人的钦佩之情就没有诗魂的接近,而没有诗魂的接近就没有诗评。因此,我眼中的诗歌也一定是上品,不是上品的诗歌我也不会浪费我的才情和笔墨。

(解非语)

解   非

 

解非简介:
黑龙江省某大学教授、兴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文联副主席;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首倡者暨核心诗人、诗评家、理论家;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学会理事长;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作品研究学会理事长。现为《女子智灵性诗刊》《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作品鉴赏丛书》主编。《大昆仑》杂志“昆仑品鉴”专栏主笔(中国当代诗人档案),文学评论著作多部,《解非·女子智灵性诗歌》(上卷《白罂粟》下卷《海洛因》)开卷诗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