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我国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观研天下 2022-06-27 发布于湖南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评估》显示。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为工信部和发改委。工信部主要负责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承担产业政策制定、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定规章并组织实施等工作,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以先进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行业的发展。发改委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等。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具体职能为:对电池工业的政策提出建议;起草电池工业的发展规划和电池产品标准;组织有关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鉴定;开展技术咨询、信息统计、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为行业培育市场;组织国际国内电池展览会,协调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具体职能包括:开展对电池行业国内外技术、经济和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工作,依法开展行业生产经营统计与分析工作,开展行业调查,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电池行业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议;组织订立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协助政府规范市场行为,为会员开拓市场并为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的外部环境创造条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组织制定、修订电池行业的协会标准,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并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进电池行业环保和节能工作,加快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工作。协助政府组织编制电池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组织人才、技术、管理、法规等培训,指导、协助会员单位改善经营管理;代表行业或协调会员单位积极应对国外非关税贸易壁垒,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保护电池产业安全;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对行业内重大的投资、改造、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并参与项目的监督。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锂离子电池行业及其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时间

文件名

颁布单位

主要内容

1

2020.9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

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稳步推进互联网工业+、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将为通讯、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带来增量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

2020.2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

继续支持智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2019.1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发改委

锂离子电池列入鼓励类。

4

2019.1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

工信部

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5

2019.1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抽检、公示及公告,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6

2018.8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发改委

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加快5G标准研究,技术实验,推动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启动5G商业等。

7

2018.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国家标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规定了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规格、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内容。

8

2017.10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工信部

动力电池能量存储系统技术、动力电池全自动信息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9

2017.2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提出分三个阶段推进我国动力电池发展:2018年,提升现有产品性价比,保障高品质电池供应;2020年,基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2025年,采用新化学原理的新体系电池力争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10

2017.1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发改委

锂离子电池单体、模块及系统,新体系动力电池单体、模块和系统,混合储能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智能手机、可穿戴终端设备、新能源汽车列入该目录。

11

2016.12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

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壮大,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关键材料龙头企业。

12

2016.10

《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

工信部

加强锂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和优化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的总体思路。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

13

2016.8

《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推动电池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性能、长寿命方向发展,加快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及先进系统集成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评估》(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