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敷、热敷大不同,使用方法有讲究!

 孙益医生 2022-06-27 发布于浙江

在门诊过程中总能看到一些患者朋友脚踝扭伤了,直接热水外敷后一张伤膏贴好后到医院就诊,殊不知这样的处理不但不会缓解疼痛,反而导致后期的治疗效果打折扣。冷敷与热敷两者的确是损伤后常用治疗方法,但不少人对此是一知半解,不论冷敷或热敷,只要方便就随手采取其中一种,其实这两种手段的作用原理不同,使用的时间和目的也是有区别。

      1.冷敷:冷敷的作用原理是让局部乃至身体组织温度降低,逐渐使周围血管收缩,降低代谢率、延缓神经传导速度,避免出血、肿胀,以达到消炎止痛麻痹的效果。一般建议在受伤24小时内进行,受伤后越早开始越好。 

      2.热敷:热敷的作用原理是使皮肤的血管扩张,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内氧的含量增加,机体代谢率也随之加快,因而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热敷后肌肉内的废物也会被加快排除而减轻疲劳,防止痉挛使肌肉变得松弛而舒适,通过增加人体内组织的温度和血流量,来吸引额外的养分进入疼痛区域,以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消肿、止痛、减少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热敷必须在伤后1~2天才能进行。

      所以冷敷与热敷总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快速修复扭伤的组织、肌肉或韧带,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却大不相同。

      跌伤、扭伤时,受伤部位的组织内部会有大量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此时如果用热敷,会使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增快,导致局部的出血量增加,使得血肿增大,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炎性物质,从而加重了局部的肿胀和疼痛。所以此时需要的是冷敷而不是热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