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芯片散热-icepak数值模拟》CFD模拟仿真

 第七代师兄 2022-06-27 发布于安徽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七师兄

   今天我们来,来学习《icepak芯片散热模拟优化设计》系列课程的第01节《芯片散热与CFD模拟》。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和产业技术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

    据悉,台积电,目前正在研发2nm制程的芯片。

    据预测,芯片的平均热流密度将达到 500 W /cm2,局部热点热流密度将会超过 1 000 W /cm2。

   芯片功能越强大,芯片集成度越高,单位时间所产生的热量也多,由此引发的“热障”问题也越发突出。

    科学研究表明:  70 ~ 80 ℃,单个电子元件的温度每升高 10 ℃, 系统可靠性降低 50% 。

     对于稳定持续工作的电子芯片,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85 ℃,温度过高会导致芯片损坏。

     据统计,有超过 55% 的电子设备失效形式都是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的,因此,能否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的散发出去,将直接影响芯片的工作性能、成本及可靠性。

 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对芯片进行散热呢?

     目前芯片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散热、水冷散热、热管散热等

    第一种,是传统的翅片风冷散热。主要是通过风机搅动周围的冷空气,进行强迫对流散热。

    比如我们常见的台式电脑,主板芯片上,会带一个风扇,这种就是属于风冷式的。

    这种散热方式,散热量并不是很高,极限散热量< 1 W /cm2,因此,这种散热方式比较适合低功耗散热场合。

   第二种,是水冷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主要由冷板、水泵、散热水排及传输管道构成。通过水的流动性,将热量散发出去。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散热效果比风冷式的更好。比如很多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会把主机服务器,放在湖底。像阿里的服务器放在千岛湖底,微软的服务器放在奥克尼群岛的海里。

   第三种方式是,热管散热。

   1963 年,美国 国家实验室首次提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热管,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热管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热管散热是目前芯片散热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高性能散热技术。

   热管充分利用了工质气液相变吸热放热的性质通过热管可以将发热器件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散热翅片,其热传导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相变热输运和毛细回流两部分。

由于它依靠内部工质的气液相变传输热量,因此具有传热能力强的特点, 同时工质完全为热驱动,无须消耗外界能量。

   但是,热管冷却通常存在毛细极限、沸腾极限、携带极限等问题,单一的热管散热热流密度不大,适用于热流密度为 20 ~ 50 W /cm2 的电子设备散热。热管是解决笔记本芯片、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除了以上三种之外,当然还有,比如相变储热散热,/微通道散热技术、微喷射散热技术、、液态金属散热等技术、蒸汽压缩制冷技术等。

 那么如何才能清楚的知道,那种芯片散热方式更加的可靠呢。目前的研究手段主要有,理论研究、实验测试、CFD模拟仿真。

 那么理论研究,适合在研发初期,实验测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研发周期过长。CFD模拟仿真,就能很好的解决理论计算的不确定,同时还能大大缩短实验研发周期。因此,CFD模拟仿真技术,在芯片散热得到广泛应用。

    CFD模拟仿真,是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网格划分进行离散化,数值求解,可视化后处理等过程,来对芯片散热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的一个过程。

  CFD模拟仿真可以对芯片在不同环境、不同功率、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散热方式下的电子产品温度、热阻进行可靠预测,从而进行散热设计,预防高温失效。

由于,CFD模拟技术具有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科学可靠的技术特点,因此相信,在芯片散热方面,将来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本门课程将在后续章节,给大家讲解,如何使用CFD模拟仿真,对芯片散热问题进行研究。

  好,这节课就给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