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

 信息熵 2022-06-27 发布于福建

前几天乘电梯时,遇到两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一个女孩短头发,倚在电梯一角,用手扶着额头,看上去不太舒服的样子。

另一个女孩扎着马尾辫,在短发女孩旁边不停地说:

“你知道吗?xx明星来咱们这拍剧了耶!”

“最近大火的那部电视剧你看了没?里面的男主角长得超帅!”

短发女孩沉默着,没有吭声。

马尾辫女孩伸头问道:“你怎么不说话呀?”

短发女孩悠悠地回了句:“你刚刚说的那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只在乎我的头痛什么时候能好。”

这句看似不太礼貌的回答,一下就击中了我。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确实如此。

我们常常将时间耗费在了99%无用的人事物上,却忽略了那最值得关注的1%。

文章图片2

再跟大家讲两个很有感触的故事。

维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超模陈瑜,在刚回国时曾一度引发热议。

她回到家乡,有人嘲笑她连家乡话都不会说,她却自顾自玩得不亦乐乎。

她去景区玩,因为衣着迥异,很多游客对她指指点点,她也毫不在意。

有人特别不理解,问她:“一路走来,这么多人评价你,你好像从不关心?”

陈瑜特别酷地回他:

“在聚光灯下这么久,如果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恐怕早就抑郁了。”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作家莫言的。

2012年获得“诺奖”后,他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新书。

有人明里暗里嘲讽他江郎才尽,甚至诋毁他的作品。

面对这些恶评,他却一直不闻不问,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沉淀、写作。

他是这么说的:

“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你。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因为终其一生,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清晰的边界,这种边界不仅仅是身体所要保持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间隔与分寸。

用两句话概括就是: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他人的生活是他人的,与自己无关。

如果说,莫言、陈瑜的做人原则印证了前者,那么电梯女孩的做人原则就印证了后者。

文章图片4

在一期《奇葩说》上,作家冯唐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关我什么事,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你什么事,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你就能知道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

这句话听上去简单粗暴,但是想来却颇有道理。

我有个同事小A,常常和我抱怨生活好累。

“工作一天感觉精疲力尽,下班回家一躺,感觉一整天好像又没做成什么事。”

为什么?

因为她早上9点来到公司,电脑刚打开,弹出来一个框:“xx再度爆红”,这个不错,点开来看看,10分钟过去了。

她正马不停蹄地码字,听到同事B讨论同事C的八卦,这必须聊啊,然后端着茶杯凑上去。

她快马加鞭地赶月度绩效呢,前排工位探出一个脑袋:“你看这口红咋样?”然后又不淡定了……

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都能打乱她的节奏,一天下来,当然觉得又累又没有收获。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自我损耗”。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你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你的每一次选择和纠结,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力就会下降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越是简单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得越远。

因为他们能远离那99%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在心里说一句“关我什么事”,然后将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有个习惯:写作的时候绝不出家门。

哪怕他因为写不下去而来回地踱步,气到把家的门板给拆掉,他也绝不会离家半步。

因为他明白,如果找一个出去放松的理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外面跟自己无关的事消耗。

耐心熬下去,度过一时的“枯竭期”,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我们前面说,99%都无用,那什么是1%的生活?

这就是1%的生活:

放弃99%的无效信息,不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不让外界的纷争、口舌、人际随意打乱你的节奏,将时间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只有这样,你才会做到真正的高效,你的内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宁。

文章图片6

自媒体博主@方美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年轻时是个热心肠,什么人都想了解一下,什么事都想掺和一脚。

当时单位里有个同事,刚刚买了新房,正筹备着怎么装修。

方美丽热心地给对方提建议:

“听我的,一定要铺地板,不要铺地砖。”

“刷漆的话你不要找xx装修公司啊,找这家,来,我给你电话!”

“厨房啊,厨房千万不要装成开放式的!”

她事无巨细地跟对方交代,这位同事也很是受用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她问那位同事:“家里装修好了吗?”

同事答:“装修好了,我们还是选择了瓷砖,厨房还是坚持开放式的。”

方美丽当场觉得一盆凉水泼了下来,合着自己说了那么多都是白操心。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道:“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这是他的人生。”

很多时候,一段关系之所以累,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但其实,别人的生活,关你什么事?

干涉太多,既耗精力,又不讨好,何苦呢。

在一期《非诚勿扰》中,孟非做了这样一个假设:

假设你看见你兄弟的女朋友,和另外一个男人单独在一块,你会选择告诉朋友,还是沉默不言呢?

有位男嘉宾回答:“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兄弟痛苦。”

一旁的观察员陈铭却说:“我应该不会说。因为信息量不足,我无从判断。”

孟非表示赞同。

然后他补充道:

“我们眼睛看到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我有一个原则,就是绝不轻易介入别人的私生活。”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

一切越俎代庖企图干涉他人生活的行为,都是在给彼此寻找烦恼。


文章图片8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一句话: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木头如是,生活也如是。

一个人心灵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去掉不必要的,内心才能盛放更为重要的部分。

抛却无关的人和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1%上。

不为外界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才能活出生命最真实的色彩。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