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此物非彼物, 一个“情”字解世间万物。
远在绍兴的娄兄卫良“特别问候”如期而至:杨梅要几盒?快递到哪里?十几年如此。他千里寄杨梅,礼轻情意重,我品味加分享,相思还感动。其实,我与娄兄是简单的工作关系,也是朴素的朋友情谊,你来我往颇有善缘。受疫情影响,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我也半年未出行,在家憋得慌,正值杨梅季节,稍一冲动,驱车千里,给娄兄来了个“突然奇袭”,在绍兴开始了一次“杨梅之乡”“名士之乡”的文化之旅。娄兄是典型的江浙男人,细心周到,无微不至。这次为了我们顺利的上山摘到杨梅,他竟然在当天清晨五点驱车去几十公里外的杨梅之乡——上虞二都“探路”。雨转多云,天空放亮,汽车行驶在柏油路上,窗外绿树陪伴,民居相随,养眼怡情,此情此景,我和娄兄愉悦地聊起往事……那年,我住院手术,为不打扰亲朋好友,没敢吱声。术后,不知道娄兄从哪里得到消息,从绍兴飞到了荆州拟探视慰问我,可我既不接他电话,亦不回复他,以遵守我不给亲朋好友添麻烦、不接受探视的“规矩”,他见我态度坚决,又执意不给“面子”,无奈中有些生气了,为此我们之间好长一段时间“闹别扭”“心存芥蒂”。我知道,娄兄是在责怪我的“无情”……三年前,娄兄嫁女儿,热情地邀请我莅临婚宴,我毫不犹豫地利用那个周末,乘高铁到了绍兴,娄兄高兴至极,热情款待、盛情接待,而我呢?也依照人之常情怯怯地送上了薄金,以示祝贺,凭咱们的“私交”,这千里送鹅毛的“表示”,他应该是“笑纳”的,可他原数奉还,还回送一句让我无地自容的“答谢语”:你能来就是最好的贺礼,特别开心!为此我是理解谅解的……聊到这些,我们俩都会心地笑了。我想,这应该就是那种超越血缘、地缘,胜过骨肉、血亲,彼此奉献、相互照应、平等交流的友情吧!谈笑中,以打造杨梅之乡“虞园一品”的鑫和生态农业公司到了。眼前的二百多亩精品杨梅林“绿里透红”,远远望去,是满山片野的圆桶状杨梅大棚,犹如透明的白帐篷,点缀在绿树丛中。与其说我们是来采撷、品味杨梅的,倒不如说是来杨梅之乡“采风”“过瘾”的。走进姚姓老农的林园,三十多亩林地中一半是杨梅林、一半是猕猴桃林。我们没客气,直奔硕果累累的杨梅树,一边摘,一边品,欢声笑语,还故意摆拍,如农家一样感受丰收的喜悦。此时此刻,与其他人不同,娄兄和我在分享采摘杨梅的快乐中,还在共同享受着交流友情的幸福……我已是数次参观绍兴的人文景观了。在娄兄盛情之下,仍然兴致勃勃地再游,温故知新吧!绍兴在越文化的熏陶下,江南水乡的韵味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鲁迅故里。鲁迅故里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清代建筑风格,典型“台门”建筑,占地约五十公顷。这是一片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情境的真实场所,也是绍兴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胜地……疫情期间,游客相对较少,我正好抓住机会“深度游”。游览从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到鲁迅故居、百草园及鲁迅笔下风情园,讲解员重点解说了鲁迅故里的产权变化与鲁迅有关的历史变故,我在认真品味鲁迅相关风物的同时,与讲解员展开了互动,我请她解惑答疑,她帮我求证认知。当讲到鲁迅家道衰败变故的原因时,我不是漠不关心,也没有若无其事,而是非常感兴趣地了解了鲁迅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使得周家走向衰落的情节。在看到鲁迅祖居被迫出卖后经改造遗留下来的鲁迅故居,是如此狭小而破旧,不免有些悲伤。应该说,鲁迅祖父为鲁迅父亲前程的所作所为是望子成龙的“父爱”,是天经地义的“亲情”,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正是这似是而非的举动改变了一个大家族的命运,虽然,晚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是劣迹班班,乌烟瘴气,但是,厄运依然不幸地降临在如日中天的周家,这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但更是周家的悲剧。今天,我的感悟或许有了升华,我从这个事故本身看到的是鲁迅祖父对鲁迅父亲扭曲的“亲情”。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是父母,兄弟姐妹,渴求为亲人付出一些或全部的思想,本来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感情。但是,亲情也是分善恶的,就如同周家父对子的“爱”超出了法律的戒尺,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怎么可能保证平安无事呢?由此,我联想到当代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教训,过分宠爱、过度溺爱、过界错爱,都是有害无益的“亲情”表达方式导致的悲剧……这次游览鲁迅故里非同寻常,以至于结束游览我仍陷入在沉思中,鲁迅前辈的悲剧告诫我们,面对人生中无时无刻不在的亲情,必须把握法度,掌握尺度。从鲁迅故里出来,我第一次乘上乌篷船,穿行在绍兴古街古巷古桥的水道中,体味了一把置身江南水乡的魅力。只是没想到乌篷船的终点码头是沈园。沈园,亦称“沈氏园”,原为宋代富商私家园林,现分古迹区、东苑和南苑,系“园中之园” ,占地50多亩。“沈园”之名由宋代大诗人陆游当年重游赋诗而载入典籍,流传至今。江南名园游得多了,我本兴趣不大,无非是以水为景,中轴对称,自然布局,园林院落。可这次不同,游客稀疏,便于近观,闲来无事,便于静心,游览不是走马观花。我驻足在一堵青砖砌筑的墙壁前,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与其前妻唐婉的两首同牌诗词《钗头凤》,斑驳的墙面,阴湿的墙角,蔓延的青苔,无不在向游客诉说着一个遥远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同为绍兴人,陆游与唐婉的婚姻是封建时代婚姻习俗的牺牲品;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却是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同为大诗人,他们被迫离异后,在沈园邂逅生情、赋诗寄情、终身专情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而这两首千古绝唱,正是承载了陆游千古悲韵的心境——“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记录了唐婉泣泪蘸血的情感——“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按照现代观点解读,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美好的爱情使双方收获幸福和成长……其实,如此理解,亘古未变,古今亦然。陆游与唐婉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凝视着陆游与唐婉的诗句,倾听着导游有情有义的解读,一种绵长的忧思,潮湿的惆怅,情不自禁地弥漫开来……将要走出沈园了,我又回头看了看,这或许就是沈园的情韵吧,是啊,一座沈园,千古幽情!此次短暂的绍兴文化之旅,颇有感触,特有收获,触物生源,触景生情,让我对人生的友情、亲情和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思古问今,思前想后,人生在世,谁又不是为情所困,为爱而狂,为情所伤,为爱而生呢?珍惜情感,善待他人,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友情、亲情、爱情……,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是正能量的积累和积淀。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