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三成规培医生收入难以解决温饱,是先苦后甜还是大医精诚?

 九州好人 2022-06-28 发布于辽宁

医学生从学校毕业时,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医生的“毛坯”,想要铸造成型,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必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接受系统的培训。我国在2009年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到现在2020年规定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规定是3年。但这3年他们不是医院职工,没有正常的工资收入,在2020年一项统计发现近三成规培医生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有8%是0收入的。那究竟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呢?

文章图片1

1、培训管理力度与患者就诊安全息息相关

住院医师作为刚刚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岗位的是医学毕业生,理论基础尚可,但临床实践能力十分欠缺,其实就像是一个长时间的实习一样。但我国目前的培训问题和分析讨论其实是较为零散,多停留于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整个培训体系的深刻认识和探讨;在实践上,以个案经验性总结为主,呈现出松散性特征,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在2015年开始中国医师协会就对规培基地评估,分为合格、基本合格、黄牌(限期整改)和红牌(取消资格),到2018年已经有86个黄牌,18个红牌出现。在实际培训中,写病历,干杂活其实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能培养出真正的好医生吗?

文章图片2

有统计显示,目前患者对医院的各类投诉中,80%以上出自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环节。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满,极大多数意见是针对年轻医师的。曾经听过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因两侧乳房均有桃核大的肿块,臆想自己患上乳房肿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来就诊,但因年轻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语言交待不清楚,含含糊糊。患者看病历上书写着潦潦草草的CT两 个字母,又不理解这两个字母的含义,错误地将CT认定为大家所说的癌症Ca。

所以培训制度必备条件有三个:首先是规范性,其次是强制性,再则是普适性。

2、收入待遇

现在看回之前说的收入问题,自2014年起我国终于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补助标准为3万元/人年,其中2/3用于补助参培住院医师,1/3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但直到现在2022年,这个补助金额未有提高过。总体来说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培训基地予以解决,当然各个基地补助金额也会有差异。但对于当前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按政策落实是否满意调查中,满意者只占25%,超三成难以解决问题,甚至出现部分退出培训,就是因为这种经济压力,培训3年有些人都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结婚生子。

当然,经过规培后去的执业资格的医师,大部分一线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确实非常辛苦,值夜班,做基础的工作,还要经常面对病人的抱怨和上级医生的批评,收入总体来说是应该不会差。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大约为11.7万元对于基层医师,未必能大富大贵,个人认为做到“大医精诚”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章图片3

这个十年间拔地而起的对于规陪制度,无法要求它生下来就那么完美。希望这个医师的“摇篮工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培训的先进经验,实现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契合中国国情的培训模式。#超三成规培医生收入难以解决温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