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得失处,富春山居图(下)

 古磨盘州人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黄公望(1269年—1354年),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幼年父母双亡。有浙江永嘉姓黄的老翁,九十岁没有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者遇见了陆坚,见其容貌清秀,就收他为儿子。老年得子,老者大喜过望,因此将陆坚改名为“黄公望”,字子久。连在一起就是“黄公望子久矣”。
黄公望自幼聪明绝顶,假如他生在一个正常的年代,以他的学识,他一定能金榜题名,起码也可以凭自己的才华活得风光无限,可惜,他生不逢时,那个年代,元朝人不兴科举,于是,他只好找了个地方小官做了,先是任书吏。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他在40多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黄公望给他做幕僚,没想到,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非常讽刺的是,这时候元朝开始开科取士了,黄公望的几个朋友都中了进士。等黄公望出狱的时候,已经年近半百了。
出狱后,黄公望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以占卜为生。他开始纵情于山水,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说明一下,黄公望不是因为失意才开始画画的,他年轻时就有超凡的艺术天赋。
05
《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后,以两幅画流落民间。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民间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1652年,《无用师卷》从丹阳张范我手中转于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又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
乾隆十年(1745年),他购得一幅《无用师卷》(后被称为“子明卷”),乾隆认定为这是真迹,一年后,乾隆花了2000两银子买到了真的《无用师卷》,估计乾隆应该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可作为一国之君,自信又自负的乾隆,哪能丢那个人,他不仅自己坚持“子明卷”是真的,而且还找当朝的专家鉴定《无用师卷》是假的,这两幅几乎相同的画一直保存在清宫中,直到最后被老蒋带到台湾。
但乾隆确实非常讨厌,在《无用师卷》的空白处题满了字,严重破坏了这幅画的观赏性。《剩山图》几经辗转,最后被浙江博物馆收购,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06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早就知道,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的经过也非常清楚。很多事,自己没有切身感受的时候,它对内心的冲击总是有限的。
记得有一天,我坐地铁到美术馆,刚出地铁,立即被墙上的画镇住了,我只瞄了一眼,我就猜是《富春山居图》,因为,那一瞬间的震撼感,我只有在看《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才有过。
我直接走到巻末,我要去看黄公望的题跋。这是看《富春山居图》的规矩。这幅画是“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拼起来的,气势恢宏。我属于感情非常脆弱的人,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说不出来是激动,还是感动,能在身边看到如此壮观的画作,真的非常幸运。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长约2丈,原件应该是非常大的一卷。最初由六张纸拼接而成。看这幅画,先是远观看气势,然后是近观看技术,最后是走动看气韵。
开篇一座高山,无边无沿,气势恢宏,映入眼帘的就是震撼,好在山石圆浑,没有那么张扬和挺拔,让人感觉深沉和厚重。山几乎是画的主体,这也就是剩山图的核心,在山的周围,有水、有沟、有壑,这也是剩山图能独立成画的主要原因,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随后,我看到了董其昌的跋,放在“无用师卷”的开头,山势开始变缓,开始出现了人烟,树木、人家、渔舟等出现在画面中,随着墨色的变化,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假如沿着画一直往前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唐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不时地在眼中浮现,艺术是相通的,画面布局跟交响乐的节奏是一致的,假如听着交响乐往前欣赏,一定会感受到画面布局的跌宕起伏,尤其是第五幅的一座阻断的高山,接着是余音缭绕的江岸,真的让人听出“无画胜有画”悠远和回荡。
07
《富春山居图》应用了很多独特的绘画技术,比如披麻皴等,因为不懂绘画,我看的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气势和热闹。
据讲解的说,这幅画里融入了很多道家思想,因为那时候的黄公望已经是全真教的道士,有很多道家的哲学思想都蕴含在画中,有得失、有机缘、有命理等等,包括无用师,这个名称也许都有特别的指向。
黄公望一辈子其实有很多画作,可人们为什么就盯着这幅《富春山居图》呢?因为这幅画几乎凝聚了他一辈子的才华和智慧,画完《富春山居图》不久,黄公望就仙逝了,也许是这幅画提前掏干了他的心血。
道家讲究无为,无用师是这幅画的第一位拥有者,也许这幅画从开始创意,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禅机,只不过,我们这些俗人都没有悟透。假如有机缘看到《富春山居图》,建议还是要看一下,无论你是得是失,或悲或喜。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