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山东刘福新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刘福新

 

对于明史,我不敢说理解深刻,但通读了好几遍是真的,上世纪发表了几篇小文章也是真的,进而在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在全国优秀历史论文征集活动中,本人的一篇史论《“土木堡之变”为何未酿成历史悲剧》,还荣幸地获得了全国优秀历史论文一等奖。

对于南京的明孝陵,我的印象却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印象是很深刻的,那是1966年冬季的事情,若是浏览此文,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还没有出生。今年(2016年)4月10日下午,当我再次来到这儿,虽说季节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那时候不用打票),旅伴不同(1966年是与同学李广田来的,此次是携老伴来的),但很让我吃惊的是,明孝陵一点儿也没有让我陌生,或许我也时常“神游”至此吧?

再游明孝陵,我想尽可能地将景物拍全,甚至连植物与小动物也不想放过,老夫已经六十九岁,再瞻此陵是不可能了,所以我是带着一种冲动拍摄的,尽管文盲老伴毫无表情地跟着我看,还在归家那天在大儿子家里吃饭,冒出了一句很有趣的话“跟着你爸爸这里跑哪里跑,光看老屋了。”我没有笑,因为这是必然的。

好了,不多说了,现在上传图片。请注意:阴天拍的,且又近黄昏,像素不可能令读者满意,仅仅是本人旅游图片记录而已。

另,将我的其它几篇在互联网早就发布的文章附在图片之后。我可以很自豪地对朋友们说,敝文《(图解)明朝十六帝》的阅读次数现已达到两千三百多次。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1、说明:第一幅到第三幅是最后拍摄的。因为明孝陵的从南到北中轴线的关系,特地放在前边。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有“世界遗产”特殊标记。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这是明孝陵的实际性建筑——“金水桥”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金水桥北侧的墓道之西有简介。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这幅图片格外(原来打错为“个袜子”)重要,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明孝陵的十四个建筑物。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明孝陵寝宫复原示意图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5、墓道的北边是“文武方门”。

    墓道称为“神道”,也叫石像路。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6、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以六国文字书写,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7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8、明孝陵神道的主要路段是“石像路”与“翁仲路”,长约600米。明孝陵神道与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显的不同。明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似北斗七星。神道的东段,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

     石像路的尽头是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龙纹,又称华表。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翁仲有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4米,身躯魁梧。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前人有一则关于“翁仲”与“仲翁”的笑话流传甚广。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加以嘲讽,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9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0、文武方门解说牌。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1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2、碑殿

     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3、碑殿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这是因清朝刚统治中国,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4、拍到了一个美女。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5、再往北是享殿。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6、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位于碑殿之后。原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现存地表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7、享殿有牌子简介。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8、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19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0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1、殿西侧有一棵树,不知名也。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2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3、这才算是接近明太祖朱元璋的真面容了。明朝皇帝要求画师们将他们的开国皇帝画得那么英俊,其实是万万不可相信的。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4、这幅对联歌颂了明太祖的文治武功都不在其他著名皇帝之下。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5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6、有松柏的神道我印象最深。印象始于1966年。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7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8、再往北是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9、明楼。

     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0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1、明楼简介牌。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2、东西两侧属于方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墙。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3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4、从这里通向“宝顶”。宝顶是一座山。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5、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6、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周围砌有砖墙。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于民国时期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7、登上明楼。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8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39、俯拍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0、一个小伙子在拍照。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1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2、陵墓地宫。

    关于陵墓地宫,我这里下载几段资料如下:
     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3倍。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座的现象,以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筑。
      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
     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地宫里随葬各种金银玉器、龙袍锦缎、仪仗用具及生活冥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所有的推测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宫谜底,只有待日后的发掘才能知晓。
      明孝陵地宫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经过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有些皇陵是从上往下扒开一个深穴,建好后再封起来,但明孝陵却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横穴式的方法虽然工程浩大,但十分坚固。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行不通。横穴式设计使墓道成为盗墓贼的唯一通道。为了隐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费尽心机。通过精密磁测,考古人员探测到,墓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在正中间,而是偏在一边,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让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
      除了横穴和侧墓道,考古人员还在明孝陵宝顶高高的封土堆下发现了厚厚一层圆润的鹅卵石。鹅卵石本来应当出现在低洼的山涧中,它们现在出现在独龙阜的山头上只有一个原因——这是人们背上来有意铺设的,不仅便于雨水迅速渗透到宝顶排水设施中流出去,更为重要的是防盗。这类似于古代一种流沙防盗法,当盗墓贼挖开一个洞时,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这也是现在连盗掘的痕迹都很难找到的原因。
     虽然明孝陵采用了三大有效的盗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像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握有重兵和炸药的军阀,也难逃一劫,幸运的是,历史机缘却让明孝陵逃脱了这些大贼的魔爪。虽然明代以后南京城屡经战火,但每个新政权无一例外地对明孝陵加以保护。清朝建立后,通过保护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区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来明孝陵祭拜,康熙还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洪秀全、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权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决心。
     明孝陵躲过贼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离南京城太近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城里立即会知道,这让盗掘活动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只有无功而返。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3、我与老伴原路回返。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4、享殿西侧的细部。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5、再拍不知名的树木。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6、这里的鸟雀也有神灵吗?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7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8、参天大树也能通灵吗?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49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50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51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52、有幸拍到了一只鸟儿,仍然不知道名字。



     下载一段资料:

      明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部分相关博文链接】

 

   1、(图解)明朝十六帝(2008-12-06 09:22: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nyp.html

 

2、(读书札记)“土木堡之变”为何未酿成历史悲剧(2008-12-07 09:39:3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o8i.html

 

3、(读史札记)明朝宦官之患(2009-11-28 19:28:5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3yo.html

 

   4、(采访纪实)饶有风味的达字沟“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2015-12-24 13:47:3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w9dz.html

 

 

5、漫谈文学艺术中“螟蛉之子”(三)(2007-02-08 20:09:4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7zw.html

 

 

6、(昌乐村影)魅力无限的南音 (2013-07-14 08:32: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e29.html

 

 

7、(札记)明朝皇帝世系表暨说明 (2009-11-25 20:33: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2mr.html

 

 

8、清朝顺治到光绪九帝述略(2011-02-15 22:52:5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9xn.html

 

 

9、电影藏秘 · 锦衣卫(2016-03-26 18:22: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wfll.html

 

 

10、(读史札记)梁武帝萧衍是昏君吗?(2008-04-16 13:58: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97aw.html

 

 

11、(随笔)安丘城顶山感恩堂内的对联是错误的(2011-06-03 15:23: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8glf.html

 

 

12、(随笔)涂饰太厚的历史  (2006-11-11 10:19: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6v3.html

 

 

13、(报摘)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杂文摘录(2009-08-31 21:05:4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ew3i.html

 

 

14、(图片-剧情-感想)您看过京剧《四进士》吗?(2008-07-14 02:03: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a64m.html

 

 

15、(散文)我站在户部山上(2006-10-12 10:57:5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6gw.html

 

 

16、江无言,人也无言(2006-06-13 00:24: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48a.html

 

 

17、(读书札记)打官腔与说官话(2010-01-30 13:08: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xdn.html

 

 

18、(读书札记)朱元璋惩治“害民集团”铁腕手段值得借鉴(2009-12-26 21:12: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hr9.html

 

 

19、逐梦中原4——5月份部分散文作品浅述(二)(2006-07-30 17:13: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5e0.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