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五十六) 战国四公子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6-28 发布于山西

春秋时代的大贵族,拥有的封地规模,常常可以与国君直辖的地盘相提并论。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的大贵族,权势常常可以和自己的国君相提并论。

当然了,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春秋时代,臣子弑君就是家常便饭;兄弟轮流坐庄,也是家常便饭。这与臣子的思想道德无关,实在是因为臣子的封地面积,可以与国君直辖的地相盘比,臣子怎么可能忠于君主呢?

臣子无条件的忠于君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受制于外力!

所谓,臣子篡位如同吃小菜,却是无条件的忠于君主,那不过是在扯淡罢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相信这种事,我反正是不相信的。

因为没有外力制约,人最本能的、最简单的追求,就是人人平等!这根本不用伟大的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因为这就是正常人的本能思维。

既然如此,那不平等的思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有外力影响了。

最简单而言,张三势力巨大,远远超过其它人。你觉得,张三还会追求平等吗?

再简单而言,李四敢不服张三,马上就会受到无可抗拒的打击,你说李四还敢与张三追求平等吗?

当然了,类似的博弈过程,远比这要复杂。

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忠君思想是源于人们的思想道德。其实呢?如果君主靠臣子的忠心维持权力,君主一定会死的很难看;对此,韩非子早已说透了!因为臣子的忠心多少钱一斤,根本没有人知道。

总的来说,春秋时代乱臣贼子成群结队,绝不是因为人们的思想道德,主要是因为贵族拥有广阔的封地;在这种背景下,君主想控制臣子,自然是难之又难。

进入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变法的推进,国君直辖的地盘越来越大,而贵族拥有的封地,那是变得越来越小;至少,与国君的地盘相比,小的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这种背景下,战国时代的四公子,名气一个比一个大;但是真的与君主翻了脸,他们也就是一盘菜。

信陵君名动天下,而且江湖地位如日中天(率领诸国联军,打得秦军落荒而逃)。问题是,面对魏王的猜忌,信陵君也只能选择混吃等死的方式,结束了余生。这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信陵君受制于忠义思想,实在是因为实力不允许。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孟尝君位高权重的时候,据说门下有三千食客;问题是,当齐王不愿意重用他的时候,三千门客,一下全走光了。后来,齐王又重用孟尝君,这些门客一下又都回来了。以至于,孟尝君都觉得这些门客太不要脸了。但是,终于发现,这就是人之常情。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後召而复之........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曰:“.....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後,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

我们必须得知道,翻开春秋时代的历史,很少有一个贵族大佬,能象信陵君、孟尝君那样名动天下。但是,在春秋时代,能操控、篡夺君主权力的贵族大佬,那是多的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是因为在春秋时代,拥有广阔封地的贵族大佬,实在太多了。在这种背景下,君主愿意与他们好好相处,啥也好说,真的翻了脸,君主通常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最简单而言,赵盾忠心可表天地,但是晋襄公死后,谁想当晋国老大,那得赵盾点头;后来,晋灵公不服赵盾,当时就让赵盾小弟血溅五步了。

关键是,赵盾死后,他的子孙依然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实力派;甚至历经几代后,直接就火同韩、魏两大家族,瓜分了晋国。

而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们的权力,显然是依附于君主之上的。只要君主不愿意信任、重用他们,他们当时就啥也不是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是因为随着各国变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所谓的战国四公子,拥有的封地实在太小了。

如果说国君拥有一个省、两个省的地盘;他们也就拥有几个县的地盘,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在这种背景下,战国四公子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们只是作为君主权力的附属。

以前,贵族大佬拥有庞大的封地;并且可以让自己的封地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渐渐超越国君控制的地盘。

在这种背景下,君主信任他们也好,不信任他们也好,并不影响他们的整体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何去何从,自然可以决定君主的何去何从;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一个不高兴,自然可以篡夺君主的权力,甚至可以弑杀君主。

战国四公子,之所以能名动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政府的组织部长。

在科举制度没有出现,贵族政治又受到致命的打击时,各国的的选拔制度,通常都是由君主最亲近的人广招食客;然后政府需要人才时,就从他们的食客中挑选。

而战国四公子,都是因为扮演了类似的角色,所以一时名动天下。因为想进入政府当官的人,都会纷纷奔走于他们的门下;关键是,不只是本国有想法的人,会积极奔走于他们的门下,外国有想法的人,也会积极奔走于他们门下。

但是大家投靠战国四公子,绝不是因为仰慕战国四公子;大家跟着战国四公子混,也绝没有计划忠于他们。

因为大家投靠他们,只是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因为类似的原因,齐王不重用孟尝君时,孟尝君门下的三千食客,当时就走光了。

为什么这些食客,与孟尝君的依附关系,会这样浅呢?显然是因为孟尝君的封地太小了,以这样小的封地,供养几千人吃饭,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没有国君的支持,想让这些食客得到他们所期待的权力地位,实在差的太远了。

总的来说,孟尝君的私人封地,也就是几个县大小。

且不说,齐王一个不高兴,要灭孟尝君时,以孟尝君的这种实力,几乎毫无反抗之力。

更主要的是,就算孟尝君通过运作国际力量,能避免来自齐王的打击。但是当齐王不再信任、重用孟尝君时,一个人跟着孟尝君混,就不可能获得他们所期待的权力与地位了。

最夸张的还在于,这些人公开背叛孟尝君后,孟尝君不要说惩罚这些人了,就是想给这些人点脸色看,孟尝君都不敢;孟尝君不要说失势之时了,就是东山再起之时,也得对这些曾背叛自己的人笑脸相迎。

在这种利害关系下,大家自然缺乏誓死忠于孟尝君的动力。

如果孟尝君的私人封地,有几个市那样大,就是另一回事了。

且不说,孟尝君有这样大的封地,齐王敢不服孟尝君,孟尝君一个不高兴,就有可能灭掉齐王;退一步,就算孟尝君只能与齐王面和心不和的并存,大家跟着孟尝君混,可能得到的权力地位,与跟着齐王混,好像差距也不大。

在这种利害关系下,齐王不重用孟尝君,自然不会影响孟尝君的权力;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背叛孟尝君,肯定会后悔的。

在春秋时代,或是战国早期,贵族的权力基础,就是自己广阔的封地。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拥有与君主分庭抗礼的实力,甚至拥有凌驾于君主之上的权力。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的大佬,权力地位通常是一代接一代的往下传,而且权力有可能一代比一代强。因为他们的封地可以传给子孙,关键是,他们的子孙争气,还可以让自己家族的封地越来越大;最后直接把国君踢到一边去。

但是,战国后期出现的战国四公子,他们的权力通常只局限于他们这一代,关键是,他们这一代的权力,也不是多稳定的。因为君主一旦不愿意重用他们,或是有了新贵,他们马上就原形毕露了。

孟尝君风光无限,主要是因为齐王重用他。

当齐王不重用他时,他的权力、地位、影响力都会一落千丈。

信陵君风光无限,主要也是因为魏王重用他。

魏王不愿意重用他时,他的权力、地位、影响力,也会一落千丈。

在赵国,信陵君的权力、地位、影响力依然不可低估,主要是因为因为各种原因,赵国必须得吹着他、捧着他,并且得承认,信陵君慧眼识英才,门下的食客都是高人隐士。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奔走于信陵君门下,因为得到信陵君赏识,升官发财应该没啥大问题。

相对而言,平原君混的比较好。因为平原君与赵王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矛盾,所以就没有原形毕露过。

春申君也一直混的比较好。但是太子的舅舅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老楚王一死,春申君直接就被清理出局了。

总的来说,战国四公子之所以能名动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担任了类似组织部队的职务,所以愿意奔走于他们门下的人自然很多。

但是,这种权力与君主拥有的权力,那实在差的太远了。所以他们永远无法获得与君主分庭抗礼的权力。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权力,已和官僚政治下的权臣,没有太大的界限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信陵君的人生巅峰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三十)大哥死活就是不出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