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NGSW样枪进入部队测试 QBZ191枪族尚未装备就落后一代(下)

 宋子鑫xd47wiaf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美军NGSW样枪进入部队测试 QBZ191枪族尚未装备就落后一代(下)

德事隆的NGSW AR样枪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小口径弹药的穿甲能力问题。穿甲能力基本上取决于弹头的断面比能,也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动能大小。当然跟弹头材料和结构也有部分关系,但主要取决于断面比能。那么很多人在谈起小口径弹药的威力问题时,一说威力不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扩大口径。如果只是扩大口径没有提高弹头长径比,虽然弹头动能提高了,但能量更多的消耗在防弹衣上,导致穿甲能力并没有提高。因为在弹头材料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扩大口径而长径比没有扩大的话,断面比能是不会提高的。说到底小口径弹药威力不足的核心问题不是弹头动能不足,而是断面比能不足。所以,最合理的解决方法不是扩大口径,而是保持口径不变而提高弹头长径比,长径比拉大自然弹头重量就提上去了,在弹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断面比能跟着就提高了,这是提高穿甲能力的最高效解决方式。对于NGSW的6.8毫米弹药来说,虽然通过同时扩大口径和拉大长径比提高穿甲能力效率不高,但断面比能毕竟也有不小提高,穿甲能力比QBZ191配套弹药也高出了三分之一左右。所以NGSW枪族相对于QBZ191枪族在穿甲能力上的优势还是很大的,说领先一代并不为过。

美军NGSW样枪进入部队测试 QBZ191枪族尚未装备就落后一代(下)

采用三件套弹壳的SIG的6.8毫米弹药

前面讨论的是穿甲能力问题,那么比较大的弹头动能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意义,但是副作用也不小。弹头动能提高的价值主要不在提高穿甲能力上,而主要在于压制能力的提高上。因为跟穿甲能力不同,压制能力依靠的不是单位面积上的动能大小,而是弹头动能的绝对数值。因为压制能力通常并不追究直接命中,而是以近失弹溅起的尘土,击碎周围物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声响效果来产生威慑力的。对于QBZ191的新弹药来说,提高的弹丸动能非常有限,而NGSW6.8毫米弹药的弹头动能基本上跟7.62NATO 全威力弹一样甚至还要再高一点。比QBZ191几乎高出了一倍。弹药的压制能力确实有很大改善,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大幅作用。首先后坐力也会有大幅提高,携弹量会下降,然后连发精度下降,发射特征明显,人机功效下降。所以本人还是建议对小口径弹药的设计进行能量管理,以便更好的解决核心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弹丸动能过大带来的副作用。

话说回来,对于小口径枪族来说,是否有必要把压制能力提高中口径的水平值得商榷。因为对于美军来说,上面还有7.62毫米的通用机枪,这样的体系会出现一部分功能重叠。站在体系最优的角度考虑应该让7.62毫米通用机枪来承担压制任务,这样就可以发挥小口径枪族重量轻,火力密度大,后坐力小,连发射击精度高的优势。实现小口径和中口径各司其职,体系性能最优化的目的。如果小口径枪族弹丸动能偏大实际上比较浪费而且付出代价偏大。对于我军来说,已经决定要把当年丢掉的7.62毫米口径重新捡起来。那么更没有必要跟着美军往同一个坑里跳。我们只要提高断面比能,把穿甲能力解决就可以,当然弹丸动能也会跟着有所提高,其实这就够用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软目标杀伤能力,因为现在战场上已经大量充斥北约三级或四级防弹衣。所以在研究软目标杀伤能力的时候,我们把情况分作两种,包括穿防弹衣的情况和不穿防弹衣的情况。对于穿防弹衣的目标又分为弹药能够击穿防弹衣的情况和未能击穿防弹衣的情况。首先如果能够穿透防弹衣,那么只需要剩余三四百焦耳的动能就足够杀伤有生目标了,太大的动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击中防弹衣,而弹头没有穿透的情况下,此时产生的创伤成为钝器创伤,其创伤效果取决于弹头动能。此时防弹衣通常都会内凸,有生目标肯定会受伤,比如皮肤破裂,皮下组织撕裂或者挫伤,甚至可能出现骨折、内脏破裂等。但是要让有生目标瞬间死亡或者完全丧失行动能力,靠三四千焦耳的动能是做不到的。在阿富汗战场就有士兵被近距离连续多发7.62NATO弹药击中防弹衣而没有完全失去作战能力的案例。要想达到让有生目标迅速丧失行动能力这样的效果,可能至少需要六七千焦耳以上的动能才能办得到。像NGSW6.8毫米弹头这样的弹丸动能还是做不到的。所以对于小口径枪族来说,首要任务是能够击穿防弹衣,如果无法击穿防弹衣,靠钝器创伤来实现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是靠不住的,无法实现让有生目标迅速失去行动能力的目的。所以小口径枪族追求三四千焦耳的弹丸动能其实意义并不大。

美军NGSW样枪进入部队测试 QBZ191枪族尚未装备就落后一代(下)

对于没有穿防弹衣的目标,即使不扩大口径,现有的小口径弹药动能都是足够的。对于小口径枪族来说,600米的有效射程已经足够,更远距离应该交给中口径来负责。那么看上表,在600米左右的距离上,弹丸动能都至少有三四百焦耳。杀伤有生目标是足够的。

美军NGSW样枪进入部队测试 QBZ191枪族尚未装备就落后一代(下)

只需要将现有的5.8通用弹缩径就能解决小口径弹药威力不足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小口径弹药威力不足的问题,本质上是穿甲能力不足,而不是弹头动能不足。其实即使现有的小口径弹药的弹头动能不提高也是够用的。而解决穿甲能力的办法也非常简单,提高长径比就可以。参看上表,如果维持我国5.8毫米弹药的其它所有性能参数不变,仅仅是缩小口径到4.8毫米,就可以把断面比能大幅提高,穿甲能力还可以超过NGSW6.8毫米弹药。比M80弹的断面比能高出几乎百分之五十,比M2 AP穿甲弹还高27.4%,当然如果再适当提高一点弹重的话性能会更好。所以解决小口径弹药威力不足问题的最高效办法是提高弹头长径比,也就是直接提高断面比能。至于有人所说的提高弹头长径比后膛压提高的问题也是很容易解决的。请参看前面的文章()。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