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往事漫忆(27):那个年代,产生了多少带有特殊印记的婚姻?

 罗维开 2022-06-28 发布于浙江

文/罗维开

四十年前的江浙农村,男青年按''等第''娶妻、姑娘们按''等第''择夫的婚姻,已经强烈地烙印在过来人的记忆中。婚姻的这种''等第'',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法制水平、人的观念,密切相关。

当年农村,以下几种青年娶本地农家女有点难度:一是兄弟多房子少家庭贫困的,二是小伙子本身体能不夠健壮或健康有点小问题的,三是家庭出身有点复杂的。这三种人,当年的农家女,往往不予选择。

当年农村姑娘的婚姻分流也很有特点,少部分嫁给城镇吃商品粮者(我在《农民之苦(7)——户口,昔日农民心头的痛》中已说明,本文略),剩下的大部分,才选择农村小伙子,很明显,当时的农村适婚青年中,男多女少,婚姻比例失调。

于是,外来姑娘,填补了本地婚姻短板,有悲剧,也有喜剧。这样的婚姻,在我的记忆中,比比皆是。

我的亲叔叔,成家于1962年,婶婶是从上海来的。婶婶来时才17岁,上海衣食无着,被她母亲带到老家乡下,想找户好人家。我叔叔长得不错,很健壮,是个好劳力,因家贫,婚姻尚无着落。我父亲正好碰上这对走投无路的母女,就抓住机会,替弟弟说合,双方一见,马上成了。后不久,我们的邻居,一个很矮的小伙子,本地说亲困难,也是从上海来了一位与我婶婶境况相似的姑娘,经人辍合,也成了夫妻。当时的大城市,有一部分人生活无着,就这样下来了,只要介绍人靠谱,就成了农妇,相信当时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我的婶婶和邻居小伙之妻,后来在乡下生活得都不错。

因为江浙地区属于富庶的农区,宁波又是最理想的地域,全国很多贫困地区的女孩,在熟人荐引下,纷纷想找一户好人家托终身。随着这种趋势,有人说各种人贩子也应运而生,在我的记忆中,下面这二桩是否算得上人贩子作祟,我至今也判断不出来,长期以来只是对前一桩的当事人同情着,对后一桩事所涉的造假者气愤着。

第一桩发生在六十年代中期,我所在的生产队有个青年,人很善良,一直因眼有小残疾而单身着。一日,有几位陌生妇领着一位姑娘,到村里为姑娘找户人家。热心人引荐给了眼有小残疾的小伙子。姑娘人长得不错,领着来的妇女也没提出要钱,小伙子一家很满意,当场谢了这几个女人,在她们离去时按理数给了些路费。

结婚当天,众人都去祝贺,大家都为小伙子终于成家而高兴。小伙子家人也很开心。不想第二天传来匪夷所思的消息:新婚当夜,''新娘''哭着对小伙子说,她已有身孕,结过婚,丈夫待她不好,才逃出来,央求别人领她来到这里。这个''新娘''央求小伙放她回去,说完,哭着在''新房''里坐了一夜。小伙子在失望中很同情她,也陪她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俩人离开家门,小伙子送女的到车站,为她买好回去的车票,然后一个人回来了……

这事,家乡人们到现在还理不出子丑寅卯,众说不一。说领这个女子来的是人贩子,那为什么当场没要好处就走了?如若那女的是骗子,过几天会卷着小伙子值钱的东西逃走,那她为什么当夜就实情相告,第二天急着要回去?这个小伙子的善良,也被有人说成无能,但我总对他的善良,心里一直奖褒且同情着,总之,这件事,在家乡沸沸扬扬,很长时间平息不下来。

第二桩发生于七十年代初的邻村,一日,又有几个外地女人领着个姑娘,想觅户好人家。这个村有个叫金某勇的小伙子,到了婚龄,因家贫无法成家。村里的几位人物,有心想为金某勇促成此事,于是经过密谋,演了一场移花接木的把戏。他们陪着外地人,到另一个富些的小伙子家,看了房子,屋里有宁式床等高档家俱,外地人从未见过,自然心里欢喜…… 当年我对这卑鄙的做法,心里总不是滋味,很气愤,但又不敢公开掲穿。——真的很奇怪,当年农村的人们,只要是外地人来觅婚,心都向着本地小伙,哪怕是用些欺骗手段,谁都会帮着做,巴望生米做成熟饭。这在全国各地农村具有共性,民风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同情外来的被骗者并路见不平如实相告,谁就会触犯众怒,召乡人唾骂。

我也很模糊,当年的这些婚姻,结婚证书是怎样办出来的。

七十年代中起,村里的小伙子的婚姻,又有了新的趋势,不少赴新疆、黑龙江插队的女知识青年,吃不了那边的苦,几年后熬不下去了,于是在熟人引荐下纷纷到江浙一带嫁人。我周围几个因家庭兄弟多,或比较贫困的青年伙伴,有四个人的妻子,就是上海知青。结婚后,她们户口从遥远的地方,迁回丈夫所在的农村。对这些人,我只能慨叹一句: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她们大多读过书,素质较高,当年农村人能娶到,真是运气。当然,八十年代开始,她们有的离婚回了城,但大多数不忍拋夫弃子,自己回城后,帮丈夫在大城市里找了工作。她们的子女,户口按政策随母,也都迁入了城市。

改革开放后,由于地域性经济不平衡,直到本世纪初,仍有经济落后地区的姑娘,源源不断地嫁往江浙地区。我的一位堂弟,一位表弟,娶的都是外地人,一位来自湖南,一位来自贵州。不过,她们过来都符合国家婚姻法,比六七十年代规范多了。


在已经过去的数十年里,这些带有特殊印记的婚姻,记录着新中国农村婚姻发展历史。只要系统地回忆一下,就能看出,这些具有特殊印记的婚姻,反映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制及人们观念的不断地进步,有的甚至是跳跃式的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