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报告|抢抓公园城市建设的崭新机遇 原创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领导数智报告

 真水无香zwn009 2022-06-28 发布于陕西

图片

2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批复》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图片

抢抓公园城市建设的崭新机遇 踔厉前行

成都之于“公园城市”探索已近四年。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探索新时代符合自身禀赋和特质的城市发展道路。

接下来将努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将从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乡绿道网络、提升生态产业能级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探索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比如,在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上,将加快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持续实施“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启动策划“百个公园”示范工程2.0版,提升居民绿色宜居感受……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前所未有拓展了成都发展空间,成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根据《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2年将全力打造示范区。着力建设创新城市、开放城市、宜居城市、共享城市、智慧城市、善治城市、安全城市,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创新编制体现公园城市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公园城市建设细则和标准,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聚焦宜居宜业推进先行示范,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扎实抓好十大民生实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宜业环境优化行动,大力推进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聚焦现代化治理推进先行示范,深化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持续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新路径。

以下内容摘编自《领导决策信息》周刊21年20第34期,供读者参考习!  

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

服务“人”:建成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

公园城市的“公”是“奉公”,是服务人民,是以人为本。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探索公园城市现代治理路径。成都培育六大公园场景,建成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进一步推进社区绿道“串街连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培育更多新经济新业态场景,让市民有更多休闲、消费、娱乐的新选择。而“回家的路”不只是生态,还包含休闲、健身、游憩、科普、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功能。作为天府绿道体系的其中一段,磨底河绿道以送仙桥为起点,至三环路止,全线总长6.7公里。这条绿道建设利用街边开阔地带设置十个休憩驿站,承担包括临时休息、文化展示等的基础服务功能。此外,逛市场、喝咖啡、游绿道、邻里社交、儿童游乐、运动锻炼,六大生活场景都将在社区绿道中串联起来。

围绕天府绿道与绿化空间,成都构建新兴生活消费场景与舒适宜人的休闲交往场景,充分结合公园和绿道,营造休闲娱乐、体育健身、都市农业体验、锦江夜游等游憩场景,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全面推广绿色出行、简约生活,让市民静下心来、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的城乡空间和城乡治理的基本单元。在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首次发布。《导则》将公园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大类,描述未来公园城市的社区场景。按不同的侧重,成都提出建设绿色、美丽、共享、人文、活力、生活六大社区。“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将构建“一心十特征”“三化七场景”的总体架构,在全市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TOD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打造新型城市社区。成都市大力推行TOD开发模式,以TOD综合开发重整商圈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推动社区商业服务提档升级,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服务。

建好“城”: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园城市建设

建设公园城市,既没对标城市,更无现成经验。在先行先试中,成都市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整合提升原市林业园林局等相关职能,该局局长同时兼任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公园城市管理局下设新经济和科技处、产业发展处等部门。今年1月13日,作为“十四五”开局的成都市首个市属国企,注册资本30亿元的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完成注册,该集团是成都城市建设的高端智库、公园城市建设系统服务的集成供应商。在业务方面,将承接和组织实施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城市战略研究和咨询等。为加强片区建设,8月12日,成都天府文化公园发展服务局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成都市首批法定机构试点单位,发展服务局负责区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等工作。该区域还将成立天府文化公园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公司,由市、区两级国企及其他专业市场化主体联合组建,具体承担天府文化公园的各项建设开发、投融资、运营等工作。“法定机构+专业公司”模式,只是成都公园城市运营建设的一个缩影。此外,成都兴城集团、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机构协同发力,为公园城市建设和运营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高品质综合解决方案。

美化“境”: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筑牢青山绿道生态本底

成都正通过五个重大生态项目构建公园城市形态: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心”;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生态“绿肺”;加快推进天府绿道体系打造城市“绿脉”;加快建设133平方公里的锦城公园,打造城市“绿环”;拥有48公里河道的锦江公园,将打造成城市“绿轴”。按照《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年)》确定的全域增绿目标,到2025年,实现城市绿地率不低于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其中,成都天府绿道是目前全球规划设计最长的绿道系统,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骨架在全市铺开绿网,织就近1.7万公里绿道系统。在天府绿道基础上,成都已初步形成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8月20日,成都市发布《公园城市消费场景建设导则(试行)》。这是全国城市中首份针对消费场景建设的导则,也是场景营城理念在成都渐成共识后,以政策形式率先在消费领域探索落地方案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优化未来城市空间体系,成都市还打破行政区划与传统城乡结构,探索构建“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协同公园体系、城市规模和营城模式,构建“城市功能区—城市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道—大美乡村”五级公园城市空间体系,形成了拥绿亲水、规模适度、精明营城的公园城市空间体系。

拓展“业”:构建完整生态经济价值链,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价值转化是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山”理论在特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成都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生态+”模式,打造“百花小院”等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新场景,启动打造网红“打卡”地,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文创、森林教育等新业态,助力生态价值创新转化。年20203月,以“场景营城 产品赋能 新经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成都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和1000个“新产品”,而这些“新场景”和“新产品”的载体多为公园、绿道和景观,并特别聚焦“公园社区”这一独特场景,激活创新,赋能社区,激发出内生于城市的创新原动力。此外,成都还通过构建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建立城市生态资产统计评估交易系统,发展绿色金融,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手段激活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形成完整的生态经济价值链,推动生态价值转化。8月6日公布的《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还特别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通过营造生态景观、构建生态场景、实施生态项目,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消费趋势,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推动公园城市生态、经济、美学、人文、生活、社会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

顺应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生态性,成都通过规划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加快产城融合。8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发布2021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名录。经优化调整后,全市产业生态圈共12个、产业功能区共66个。这是自2017年首提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以来的第五次优化调整。

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统领城市发展战略

坚持绿色发展,重塑城市发展战略。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能级战略统领,公园城市是塑造城市面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要深入推进全域增绿增景,设定全城绿色空间生态本底,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城乡,构建公园化的城乡体系。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高品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

创新转化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学习借鉴成都经验,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理念,制定生态价值转化定量绩效评定机制。探索“绿道+”“公园+”“数字+”等开发模式,构建与多类型多尺度绿地保持契合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健全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机制,完善以城市品质提升平衡建设投入、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双平衡”模式,加快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试点建设。突出生态本底、美学呈现、价值转化、场景营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生态成为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

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市场化运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人城产”逻辑,建设新型产业社区,营造多元体验的生活场景,以平台城市理念构建生活共同体,提升宜人宜居宜业城市品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为公园城市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内容和服务,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