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瘦身记 | 该给你的iPhone“断舍离”咯

 逍遥_书斋 2022-06-28 发布于河南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文章图片1

江南梅雨

近两个半月的居家隔离生活终于落下句号。显然,在上海的每一个人似乎都错过了春天,当我们打开房门、打开小区的大门,就仿佛如同穿越,一下子来到了江南的黄梅雨季☁️

过完端午,蚊虫也一下子多了起来;而空气中一直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有点黏哒哒~

淅淅沥沥的梅雨季,不免让人思绪万千: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闭敲棋子落灯花。

文章图片2

如此潮腻的日子,做点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好好梳理自己的“数据人生”。

“居家隔离”的这段日子,我做了以下这些“大数据”整理工作:

  • 系统整理了近两万张电子照片,时间跨度2006年~2021年(15天);
文章图片3
  • 分类整理工作相关的各类文档资料,时间跨度2010年~2021年(15天)
  • 给手机减负,删除同质化、使用率不高的各类App软件(3天)
  • 微信关注的公众号(近百个)进行删减;(2天)
  • 微信通讯录进行分区域、分行业整理,从6000多人删减到近1600人,并以标签和Excel 表方式呈现;(12天)
  • 对电脑、手机App(e.g.微信读书)里的五六百本电子书按照类别分类管理(标注已读、未读、及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3天)
文章图片4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大数据”,想必大部分人都放弃了~ 因为,实在是感觉无从下手,头已经痛得要爆炸了!

可每天清晨醒来,当你打开手机……其实你心里很清楚,这一天一直有一个“无形”的尾巴跟着你,无论你走到哪里,那个无形的尾巴只会一天天膨大……你却束手无策,每天拖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前行。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曾经犹豫再三……是否要给手机减减负呢?

当我鼓起勇气,抱着禅坐冥想之心,慢慢地、一点点地去梳理的时候,我只想说,当你真得开始做了,一切都变得很轻松、自然!

过去的一些美好回忆重新浮现;自我认知(思考)的不足有了重新的认识;而至于那些过去纠结的“人和事”似乎在某一刻也化开了!这种重新快速过一遍自己人生的感觉,带来的是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在。

无处不在的“信息熵”

如今的网络生活,真的是越来越丰富,各类app软件充斥于我们的视野:抖音、小红书、西瓜视频、微信等等。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样的资深苹果用户,可以在手机设置里打开屏幕使用时间,基本上出现的就是一周使用手机的时间统计表(你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

文章图片5

(本人本周使用手机时间量化图)

无处不在的“信息熵”,好似空气一般时时刻刻环绕在我们身边。稍不注意,我们就被诸多无效信息索取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

我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有同感,当你刷完1-2个小时的抖音下来,除了眼睛非常疲倦之外,似乎啥“营养”的东西都没留下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熵”?

文章图片6

“熵”属于物理学概念,描述宇宙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越大,意味着物体内部越混乱(熵增);熵越小,意味着物体内部越有序(负熵)。

熵增”就是科学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欲望越来越膨胀;“负熵”(熵减)就是通过运动、健康饮食、稳定情绪等达到自律的人生。

文章图片7

其实,宇宙的自然规律一直都处于熵增;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却是一个熵减的过程。熵增和熵减,犹如阴和阳,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那么什么是“信息熵”呢?

文章图片8

信息熵是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信息论之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把信息中排除了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息熵”,有效解决了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

文章图片9

信息熵,其实就是一个从“不知道”变成“知道”的差值。信息熵越高,能传输越多的信息;信息熵越低,能传输的信息量越少。

或许是媒体专业科班出身的缘故,我对身边的信息“熵”一直非常敏感。自媒体带来的是分众的年代,而信息“熵”带来的信息差、信息分层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个体,如果我们没有有意识地“断舍离”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并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那么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除了被整“晕”,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毕竟,我们早已处于“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为”选择和“被动”推送结果完全不同。

只有熵减了,生命自身才能达到身心舒畅。当然,从表明上看,熵减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过程似乎很痛苦(漫长、孤独且枯燥),但真正去做了就会发现因为顺应了生命的本质,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真正的舒心和长久的快乐,心中的疲劳和烦躁不安也没了。

断舍离 = 熵减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人:

在地面上匍匐的人。

在树上爬的人。

乘飞机的人。

——山下英子(日本断舍离创始人)

前些年,我一直在实践对身边“物品”的断舍离;今年,我却发现对“信息”的断舍离尤为关键。从表象看,信息筛选就是删除不必要信息的行为;但当你深入探究一番,会发现其实背后的底层逻辑——思维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无疑,思维的改变是最困难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有路径依赖的问题,而这大大困扰着现代人:“信息”看不见摸不着,清理更是“无从下手”‍♀️

文章图片10

近三个月的信息整理,并不轻松; 面对一大堆混乱的数据,我无数次崩溃,更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反问自己:我到底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我是否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我是否希望自己过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于是,就仿佛充了电一般,我又干劲满满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整理中~

疫情泛滥的那几个月,外界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熵增);而我却用信息整理(熵减)的方式,让自己处于一种平静、舒展的状态,并精力满满地投入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自得其乐,或许是我那个阶段状态的最好诠释。

文章图片11

以下是我进行近三个月数据筛减后的一些体验和收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 你有多久没有跟老朋友联系了?

罗宾.登巴在《你需要多少朋友》这本书中提到:社交网站上,那些朋友数目很大——超过200——的人,无一例外,对其朋友名单上的大多数人几乎一无所知。于是邓巴数字应运而生,那就是150左右——人类可以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数目(这恰恰是一个动物所能维持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社交关系的上限)。于是,我们得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真正重要的是社会关系的质量,而不仅仅是绝对数字。

文章图片12

现在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类或硬或软的广告,你是否跟我一样?因为太多这样的人在刷屏后,却无暇顾及那些静静躺在通讯录底部的老友们?(至少在这次“大梳理”之前,我完全没意识到信息覆盖过于严重,我早已忽略老朋友太久太久了~)

2 每一个人的成长史,都应该成为一场庆典。

翻看照片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从青涩到成熟,照片记载着我们的天真、快乐和倔强。当你从两万多张照片里,去细细梳理的时候……天呐!我自己都被无数次shock到!当你按照年份一点一滴的分类放置好,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看着自己从青涩一点一滴走向成熟,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们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勇敢!我们的人生,每一步都没有白过。当我们重新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我想,未来要去向哪里,其实生命的逻辑自然而然会为我们展开。无需着急、无需担忧,生命本应是喜悦和丰盈的。

文章图片13

3 永葆好奇心。

生命其实是一个不断折腾、不断自我探索的过程。我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看书。这些年,不知疲倦地翻阅了大量各类书籍,但却从未对输入的知识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微信读书是我比较爱的阅读app,这次的信息筛选,我也对微信读书里的电子书做了整理和分类。事实上,正是通过分学科建立子文档夹,我才清晰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明确了在哪些领域我的积累已经达到top层级;而在其它哪些领域我其实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一番(e.g.数据分析、理财规划等)。(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要以终为始,而这个终应该是拥有更好生活的能力,所以更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培养多方面的元能力;而现代教育大多只是为满足工业化时代精细化分工的需要,对元能力的重视显然是不足的)

无论是物理世界的“断舍离”还是信息世界的“断舍离”,本质都是一个“减熵”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减熵,我们可以锻炼到自己的选择和决断力,从而逐渐确立自我的“中心”。正如山下英子在《断舍离》、《自在力》等系列书中提到,这一过程,我们终将获得自立、自由、自在的力量,并于必要时刻,去拥有邂逅必要的人、事、物的力量!

生而为人,你是想在地面上匍匐前进还是做一个在树上爬行的人呢?又或者,你有更大的理想,想在天空自由翱翔?

文章图片14

接下来呢?我真诚地邀请你与我一起来做一次小组实验,主题是——信息时代的“断舍离”。

如果现在的你,正为信息洪流而烦恼;如果现在的你,也想拥有身处高空飞翔的能力,也想体验生命真正的自立、自由、自在,那么,请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拿起你的手机,私信我或者给我留言:)

期待与你一起自由自在飞翔,让我们“离”开陆地,拥有自由、自在滑翔于信息天空的能力!

期待,与你,相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