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国产剧,势头太猛。 《梦华录》才刚网络点映大结局。 ![]() 央视八套的新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首播第二天收视一路走高。 ![]() 靳东新剧接近尾声,赵丽颖的大剧《幸福到万家》也快要上线了。 但今晚这部央视大剧,却有些特别。 观感,灰扑扑,没大光圈强滤镜,朴素穿着,正常色调。 ![]() 故事,更实在,完全没有爆款剧那套流量密码,在被狗血、悬疑、职场攻占的热闹国剧里,却尤显朴素。 但在我心中,这部剧,却配得上真正的国剧王炸。看过《新闻联播》的许多观众可能知道了——央视1套黄金档力推的,《大山的女儿》。 ![]() 杨蓉、刘奕君主演,故事的原型是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 一部扶贫剧,讲述了生于贫困家庭的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都市优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到家乡最贫困的乡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 故事是标准的主旋律,但首播一集,一点都不枯燥乏味,反而充满细枝末节的烟火气。 ![]() 这样的剧,观众爱不爱看?结果,首播一集,收视率就爆了。 直接拿下全国电视剧收视第一、首播收视最高破一的好成绩。看来杨蓉一出手就给央视带来了王炸! ![]() 果然,真正的好故事,就是越真挚,越打动人啊! 1、入戏:一上来就令人破防,黄文秀的故事太动人故事一开场,就是一段令人破防的回忆段落。 镜头直接回到了30岁的黄文秀扶贫返途中,遭遇暴雨和山洪,不幸牺牲的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 导演的镜头 ,已经传递出一种强烈的预感,画面中多位村民,同时打电话给正在赶回来的黄文秀:文秀,你不要回来喔,雨太大了! ![]() 雷声轰隆,雨声阵阵,看得观众为主人公捏把汗。 而知道黄文秀事迹的观众,可能看到这时候,已经忍不住落泪了。因为黄文秀心系灾情,选择了返回,而她的生命,就永远停在了那个令人痛心的晚上。 ![]() 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就像对观众诉说一样,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我叫黄文秀。 ![]() 接着镜头一转,回到黄文秀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临近毕业,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 黄文秀是一名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留在北京,前程似锦,喜欢她的男同学说:这还用想? 和父亲坐在车上,她对父亲说,“我能改变家乡,你信不信?” ![]() 郑晓宁饰演的黄父微微一笑,“我信,我信我的女儿能上天。” ![]() 这场戏出来,观众已经知道了女主的选择。 她最终放弃了已经获得的面试的工作机会,放弃了爱慕她的同学,决定参加广西定向选调生计划,回家乡工作。 得知要选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她还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艰苦的百坭村。 车站那场戏,她和父亲对着送别的同学一挥手,踏上归乡的路途,选择就此做出,一段动人的扶贫故事即将上演,观众虽然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但依然忍不住想要看一看,黄文秀在接下来这段短暂又闪闪发光的扶贫人生旅途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 剧集才开场20分钟,我已经知道:这个故事,我必须看下去。 2、故事:这个扶贫故事,越土越有味道扶贫剧,最怕虚头八脑,悬浮,沉不下去。 但《大山的女儿》的镜头一进入百坭村,我就知道,这部剧稳了。 因为,一股子土味和真实的味道已经扑面而来。 ![]() 黄文秀还在路上,村委会的讨论已经开始了。 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一口一个:人家有文化,有理论。 ![]() 像是在夸黄文秀?很明显,话里有话,恐怕所有人心里都这样以为:这样一个年轻干部,来到农村只是“走过场”,有理论,不切实际? 下一句话,农战山直接说出心声:她这次来,不管怎么乱闹,我保证,不发脾气。 ![]() 果然,扶贫远景听起来很是美丽,但一切真要落实起来,绝对是一个难题。 怀揣振兴乡村梦想的黄文秀,来到百坭村后,立刻发现这条路远比她想象的要难上许多。 才刚上任,就看到村广场垃圾遍地,黄文秀当场提议动手清理干净再开会,村委成员一个个脸耷拉得呀。 ![]() 好不容易开会,黄文秀上来就来了个下马威,宣布了一条新规定: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 ![]() 结果,当场就再度遇阻。 刘奕君这场戏,演得着实精彩,一开口:明天买两个烟灰缸,不行捏两个也行。我烟瘾大。 说完,直接掏出烟往外走,不打招呼,直接走到门外抽烟。 ![]() 紧跟着,几位村委会的烟民挨个对黄文秀笑一笑,走出去,剩下黄文秀一个个念出刚立下的村委会卫生排班表。 这里村民的怼,不是真的骂人,而是一种广西人的暴脾气,方言说出来就更加活泼生动,比如一位村干部边抽烟边对农战山说:这位新来的女同志,这也不得,那也不得。 ![]() 粗鲁,不客气,但又是很亲切,有内味儿了。 能看出《大山的女儿》剧情很扎实,不拖沓,完全一环扣一环。 第一集,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剧情交代,主要矛盾也摊开了。 第二集,就已经有点让人着急上火。 黄文秀挨家挨户宣传扶贫,走到村民家门口了,关门。 ![]() 打电话,没空。 面对面问村民有什么想法,涓子饰演的村民冷冷回一句,“没想法。” ![]()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结果没人响应。这一点很真实,你给村民构建未来,但他们要的是实在,你把扶贫描绘得多美,也要人家先信你。就像一位村里的困难户说的,”她扶她的贫,我喝我的酒,关我什么事。” 《大山的女儿》的一个大亮点就在于全员说广西方言。 佟湘玉当年一句,“额滴神呀”,多洗脑。而现在这部剧,直接在这里用广西普通话对话。方言带感,扑面而来就有一种乡土感,朴实的村民,加上原汁原味的方言,就把广西乡村的原生态给表达了出来,而同样说方言的杨蓉饰演的黄文秀,很自然就融入到这方水土中。 ![]() 《大山的女儿》就是一部很带劲儿的硬菜。 没有国产剧很多浮华的、浮夸的内容,就是废话少说,上来就干,看黄文秀怎么带着这个小山村,一步步攻坚克难,勤劳致富,把扶贫路走出来。 整个剧的表达方式很朴素,朴素不是说平淡,而是不刻意,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但有很多动人的细节。 比如农战山在女主到来前说得很热闹,黄文秀一来,一不让开会抽烟,整个人就不快活了。 贫穷的地方不是我们想象的奄奄一息,相反他们是鲜活的,是有一股子倔强劲的,但同时也是有情的。 ![]() 看预告片的最后,黄文秀已经牺牲了,第一集各种不爽的农战山,流着眼泪说:我们村永远记住她。然后所有人对着黄文秀的家人鞠躬,那个场景就很动容。 ![]() 而令村民态度彻底改变的过程,就是戏剧冲突,就是戏。 也是扶贫剧真实的力量。 3、演员:杨蓉刘奕君一开口说出广西话,我就知道这剧成了《大山的女儿》的演员阵容,属于那种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一水的实力派。 这几年杨蓉的影视剧作品不多,《沙海》、《玉楼春》、《当家主母》,都是配角,而且剧集的口碑也是一般。 但她的实力就摆在那里,明眼人都看得出,演这些偶像剧、狗血剧,对她的演技是浪费。 果然这次她演黄文秀也没让我失望,一上来角色就立住了。 ![]() 首先是直观上,杨蓉把眼镜一戴,就跟黄文秀有几分像。 但更像的是杨蓉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一开始是研究生刚刚走出校门,提个车都有几分忐忑和雀跃的样子。这种青涩感,演出来了。 和父亲相处的场景,杨蓉又演出了角色的质朴乖巧。 ![]() 而在刚到村里,处处遇挫,好几个直接被村干部给脸色看的场景里,杨蓉又演出了人物的隐忍。 那种坚强,心急与隐忍杂糅的复杂情绪,都写在她的眼神里。 ![]() 在对黄文秀的诠释中,稳破分明能感觉到通过一个角色,杨蓉所释放出的那种微妙的—— 大山姑娘不服输的劲头。 尤其是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绝对是张力十足。 ![]() 虽然剧集刚开场,但我也可以肯定地说,导演没选错人。一直被观众叹息该红没红的杨蓉,如今终于有一部央视大女主的作品,她也真的扛起来了。 至于杨蓉能否把黄文秀演成自己的代表角色,看她自己的了。 至于刘奕君不用说了,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就出来了。 ![]() 剧中刘奕君没有把农战山塑造成一位扶贫工作中的「英雄」。 相反,一开场就展现他性格中「复杂」的一面—— 他肯定是心系故土的好干部,但也带着固执、封闭的一面,对黄文秀的各种举措,他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但刘奕君一向擅长演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层次感。这个角色他来演,错不了。 另一个第一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赵亮。 ![]() 当年的“三德子“,如今也成为了办养鸡厂帮助许多村民脱贫致富的赵厂长。 这部剧里,赵亮饰演为黄文秀扶贫事业提供帮助的钱经理。 ![]() 虽然好久没看他演戏,但演技完全没退化啊。开场一个给农战山打电话,请他帮助黄文秀结果却吃瘪的戏,被赵亮演得又好气,又好笑。 能看到好演员重出江湖,是演员的福气,也是观众的福气。 还有郑晓宁,虽然出场镜头不多,但几场戏就把一个慈爱、温柔,却又尊重女儿自己决定的父亲形象,完全刻画出来了,每场他和杨蓉的对手戏我都看的很享受,谁能想到这是《扫黑风暴》中的大反派呢? 好演员就该百变啊。 当然剧集才刚开始,不过不少关键人物还没有出场,比如备受观众期待的涓子,这只在开场惊鸿一瞥。 ![]() 但可以看出,整部剧的主角角色,没有谁是剧集的工具人。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脾气。 这其实也是导演要的,当剧集的人物不再样板化,扶贫剧,也脱去了原先悬浮而刻板的印象。 也只有当“扶”与“被扶”的概念随着角色渐渐融进剧集的骨血里,故事才会真正拥有力量。 4、主旋律:真正的正能量大剧,就该爆!导演雷献禾之前就非常擅长正剧的创作,他此前的代表作《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老娘泪》、《大江东去》都是高口碑的正剧作品。在表现模范人物的创作上,他也有《离开雷锋的日子》积累的经验。 果然他一出手,呈现的一切,都近乎真实。 这种真实,隐藏在无数的「细节」当中。 不论是演员的妆容、画面还是故事本身,都带着广西那一方水土朴实的特质。 ![]() 在这样的环境中下,也间接逼出了演员们最高水准的表演。 说到底,场景,道具,服装,表演。从里到外,剧集全都在为「真实」服务。 为的就是让观众感受到,自己是和剧中角色站在一起的。 越是环境脏乱难,越说明扶贫工作的必要性;主角越是开局处处碰壁,越是凸显黄文秀扶贫工作的可贵。 ![]() 剧集虽然「土」,可那不是个贬义词。而是乡土,是真的接地气。 在写实的基础上,剧集也没有忘了点缀诗意。 最贫瘠的地方,也有着最壮美的风景。 尤其是预告片中杨蓉饰演的黄文秀,对着村里的地图说出,“等把所有的蓝旗变成红旗,我们的战役就胜利喽”。 ![]() 不明白?“红、绿、蓝“是脱贫路上的三原色。 那种扶贫的志气,直击人心。 ![]() 也是在黄文秀的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和同事一起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虽然一场暴雨夺走了黄文秀的生命,但同事们延续了黄文秀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帮助百坭村脱贫。几年之后,黄文秀当初的扶贫愿景全部实现,百坭村成功脱贫,黄文秀的梦想终于实现。 故事很动人,而《大山的女儿》好就好在,拍出了这种动人。 当许多国剧依然虚浮虚假时。真实,恰恰就是最宝贵的。 ![]() 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山的女儿》最大的功绩在于:以其真实的风格、高水准的制作,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观看。看看黄文秀这个大山的女儿,到底何以成为“时代楷模“? 这是比任何高评分、高收视都更有意义的。 这个题材其实不好拍,很容易掉入一个自我感动的圈套,而且分寸感很重要,少了会让立意模糊,多了又会让人觉得假大空, 但《大山的女儿》把握的刚好,质朴又动人。 ![]() 这种「土到令人破防」的良心国剧,值得被观众看到,而“大山的女儿“黄文秀的故事,更值得让更多人看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