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溪市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流星雨刘鑫 2022-06-28 发布于浙江

兰溪市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兰溪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兰溪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把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质量发展兰溪市社区教育,并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促进了兰溪社区教育工作的大改观。现将兰溪市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一)创新机制,扎实开展成人技能培训。

加强领导,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在成立了兰溪市社区学院(兰溪市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兰溪学院)的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统筹全市成教资源,利用学院本部老园丁艺术团、红星艺术团的现有基础,设立了4个老年班,有红星艺术歌咏班、舞蹈班;老园丁艺术班、书画摄影班。

同时,学院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开设了绘画班、太极拳班、茶艺班、书法班。建立了与兰溪市书法协会共同举办书法进社区、书法进文化礼堂2个书法培训班,有青湖社区书法培训班与黄店镇露源村文化礼堂书法培训班。

)搭建平台,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兰溪市社区学院对接服务老年教育,引导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不断健全了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老年教育工作出新出彩。

1、竞相上岗,养老服务

兰溪市社区学院、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兰溪学院以城东校区为总校,百城、马公滩设立分校,辐射16个乡镇街道,16所老年学堂。学院推陈出新,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同志独特优势作用,变老年人“被动服务”为“主动融入”,发挥老年人自身优势,竞争上岗,成为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兰溪学院各教学点的骨干教师,真正实现更高意义上的“老有所为”。

成立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要力量的党史“流动宣讲团”,搭建“红色学堂”,开设“微党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开展“听爷爷奶奶讲故事”,探索“互助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结对互助”,经常性开展“敲门服务”,引导老年人之间彼此帮助、聊天解闷、问寒问暖,把表现突出的老党员、老同志培育成“小网红”,带领群众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构筑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了养老服务“老有所为”。

2、终身学习,养老服务求“实”

步入人生的黄昏,在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之余,我们的老年人重拾年轻时的梦想,“壮心未与年俱老”,不断学习,开阔人生。

增强社区教育发展活力,深度推进“五个全民”,办好每年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评选百姓学习之星,树立百姓学习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全民终身学习热情,推动全民学习。

开发一批通用型老年学习资源,整合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老年教育资源,推动优质学习资源共享,培育老年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有效整合乡村教育文化资源,以村民喜爱的形式开展适应农村老年人需求的教育活动。社区学院服务农村文化礼堂、年度举办各类大型学习活动10次以上。乡镇成人学校完成各类培训132631人,占常住人口的0.139%。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3288人。社区学院培训5100人次。2021年,全市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数为122705,老年学位超过5000个。

金华市兰溪分中心(兰溪市社区学院)获得20202021年度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先进集体。兰江街道社区学校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先进集体。

马涧镇成技校钱师华老师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先进工作者。

3品牌打造,养老服务添“彩”

立足兰溪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推动养老服务由“好”向“优”发展。

兰溪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组织部长郭亮牵头,市教育局迅速成立筹建小组,以徐旭升副局长为组长,汇同老干部局一同调研,结合兰溪康养品牌,利用现有资源,于2020年8月底与市百城康养集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百城集团提供场地,7个专用教室(约580平方米),教育局负责师资配送(9名)、课程设计(40门)及教学日常管理,资源利用最大化,长期培训(学员近300名)与短期培训(讲座至少2000人次)相结合,扎实有效推进老年教育,目前省民生实事督查项目满意度测评达100%。

社区学院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为出发点,以创新为驱动力,引入健康、文化、修养、互联网+等元素,为老人搭建养老资源、信息及服务平台,实现老人“时尚、健康、品质、智能”的服务需求,创新发展共享养老资源新模式。

4、夯实服务功能,社区教育成果丰硕

大力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开展一些有助于社区、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与乡镇文化站、乡镇文化艺术团体紧密结合,开展了“送书画”“送春联”、“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兰溪市社区学院创办了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兰溪学院“老园丁艺术团”“红星艺术团”,每逢节假日,开展艺术下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给村民们带去了精神食粮。

与兰溪市老年体协(老年人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老年人《民法典》培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培训、诗词培训与戏曲培训。

与兰溪市移动公司合作,在全市16个乡镇、街道举办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

各乡镇、街道成技校相继开展了插花艺术、茶艺、竹编、书法、书画、舞蹈、歌咏、瑜伽、剪纸、梅江烧制作、花样粽子制作、面点制作、清明馃制作、精油皂制作、银发生活、外来务工、家校合作交流、孝文化、儒学文化、中医、老年人护理枇杷苗木栽培、交通法规、食品安全、太极拳、摄影、烘焙、粮食砌、中草药知识、兰花种植及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培训。

每年,为了搞好庆祝建党、国庆等节假日活动,社区学院利用学校两个艺术团及培训活动的优势,在兰江街道、云山街道相关社区、柏社乡、马涧镇、黄店镇等地开展了“讲党史、听党课”及庆七一喜迎二十大等纪念活动与文艺表演活动。

)创新载体,打造社区教育精品课堂。

一是利用兰溪地方资源,大力开发社区教育教材。

近三年,兰溪市社区学院以创建示范老年学院、现代化成技校为抓手,利用全市各乡镇街道成技校、各行政村文化礼堂,面向社会授课,“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题着力构建“三爱三立”教育实施体系,重点突出“三知”,即知国情、知党情、知乡情。2020年,兰溪市社区学院编写了7部教材,列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乡土课程推介展示名单。2021年,兰溪市社区学院、女埠街道社区学校、兰江街道社区学校、马涧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相继编写了23部乡土课程,列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乡土课程推介展示名单,在整个名单中,获得此项殊荣的全国有135部,我们兰溪就达23部之多。就此,兰溪市社区教育乡土教材列入国家级的就达30部。其中,由兰溪市社区学院刘鑫老师主编的就达26部之多,成为兰溪市社区学院在国家级层面上获得荣誉最多的一大品牌项目。刘鑫老师也被评为金华好人、浙江省乡村文化能人。

兰溪市社区学院倪彬校长的论文《面向老年群体的学养结合教育模式探究》获得中成协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二是“学在兰溪”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在兰溪”公众号在2018年2月份开通,每日继续推送出3至4篇资讯,内容涉及时政、法律、教育、生活、热点新闻、兰溪人文历史等。日点击量多达上万,少则一二千,成为兰溪本地较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之一。

三是夯实品牌,社区特色教育逐步凸显。

2017年开始,兰溪市社区学院成立了兰荫大讲堂,面向市民推出大型公益性讲座,一月一主题,紧贴社会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线上+现场”的模式,邀请国内各行业知名专家来兰讲座,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的质量。这些活动的开展全程录像,以“兰荫大讲堂”形式,讲座通过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同时都能看到各位老师的讲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兰溪市社区学院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志愿者教师队伍的力量,在全市各小学中全面推广棋类活动。结合“学在兰溪”和“康养兰溪”,联合白雪棋院开展“棋类进校园”活动,有力地推广校园棋类,使其成为兰溪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四)致力非遗传承,打造品牌非遗基地。

兰溪市社区学院内设有非遗传承基地。林马余老师的反左书书法,致力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为当地的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了辅导班。兰溪市社区学院成为浙江省社科联的团体会员单位。林马余老师的《传承推广非遗反左书的思考》在金华市核心刊物《社会科学》论坛刊出,并被评为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兰溪市社区学院开设的“华夏反左书非遗教学传承基地”,被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命名为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021年4月,“'非遗文化探秘,反体艺术寻根’系列科普活动”主题活动入选2020年浙江省社科普及创新项目。2021年7月,“反左书书法作品及华夏盛世主题文创产品”被评为“第三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2021年11月,林马余老师成为金华市优秀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论文《反左书溯源及其价值》在《书法报》上刊登、论文《南朝梁神道碑及其碑额反左书的探究》在《书法导报》上刊登。2022年4月18日,由教育部公布的《关于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首批启动名单的公示》,林马余老师申报的《传承非遗经典 弘扬民族精粹》名列其中。社区学院的非遗传承基地就反左书的非遗传承、社科普及、游学研学、学习体验、书法创作、文创研发已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大胆实践,社区学习活动走进乡村文化礼堂。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兰溪市市民教育的社区化管理的有效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市居民的学习需求。

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印发《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质量,发挥使用效能,兰溪市教育局制定了《兰溪市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实施方案》,我们先后组织兰溪市书法协会、兰溪市美术协会、兰溪市老年书画摄影协会、兰溪市三江书画院、兰溪市金钟书画院、甘溪书画社、天福山书画协会等开展进乡村文化礼堂活动,并先后来到黄店镇政府、兰江街道青湖社区、排岭社区、黄店镇露源村、桐山后金村、刘家村、黄店村、诸葛镇长乐村、锦溪村、灵洞乡杨青桥村、柏社乡柏聚社村等文化礼堂授课并开展书画等文化交流活动。去年,市里下派刘鑫老师到黄店镇露源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以露源村文化礼堂为阵地,创办“乐学露源”品牌,每月授课及活动达到3次以上。为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服务。兰溪市现有20个传统村落,其中有10个村是我社区学院刘鑫老师做出资料成功申报的。刘鑫老师还创建了兰溪市流星雨文化传媒工作室,服务于当地乡村建设,为兰溪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为兰溪市文化礼堂服务达100多家,还开辟了“流星雨文化”公众号,每天推出3条以上本金华市范围的文史资料。目前,刘鑫老师已经是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纪实文学学会、中国民俗文学学会会员。

兰溪市社区学院《“流星雨文化”助推农村文化礼堂》获得2020年金华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学习品牌。

六)努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团等方面的评比工作

 每年下半年,我们都要开展评比“百姓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团”的评比工作,先后评比出“百姓学习之星”16名,“学习型家庭”16个,“学习型社区”8个,“学习型社团”16个。今年还将评比“最美社区教育工作者”16个。

马涧镇“骥兴学堂”被评为金华市终身学习品牌,并成为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马涧成技校成为全国“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验项目乡镇。马涧成技校案例《联村导师——传播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领路人》被评为全省社区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

梅江镇、马涧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功创建浙江省现代化成人学校。林马余、范国良先后评为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

二、巩固社区教育成果,着力构建未来乡村文化教育场景助推农村人口融入数字社会

兰溪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金华市、浙江省、教育部的认可,但对未来乡村、未来社区的教育场景的构建与建设服务上还没有跟上,这是最主要的短板。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行,迎头赶上。

(一)继续巩固社区教育工作成果。

1逐步建立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社区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探索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吸引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社会化。

    强化经费保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只增不减。重点加大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教师培训、内涵提升和教育重点工程的经费投入。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落实财政、税收和土地等支持社区教育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2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加大对社区教育典型经验成果的宣传报道力度,广泛传播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兰荫大讲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扩大全民终身学习影响力,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3以社区为阵地,以青少年学生群体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一批传统民俗、民间工艺、优秀制作等民间艺术,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成果展、传统文化艺术汇演和经典诵读等活动,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社区居民生活各个方面,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

4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推动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科普知识、环境保护、传统文化、手工创作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社区教育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青少年校外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5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结合兰溪老年大学百城校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学习活动需求,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积极探索学养结合新模式。

6高度重视新市民教育。切实推进新市民教育工程,开展思想道德、职业技能、民主法治、文明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的进程。

7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兰荫大讲堂全民终身学习天天课堂“省级反左书非遗传承基地”、“范浚讲师团等小邹鲁文化讲座”、“范浚儒学学习基地”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化、多样化、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主动适应社区居民需求。创建“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申报浙江省反左书非遗代表性项目,创建“金华市反左书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创办好“园丁书屋”、“红星艺术团”及“老园丁艺术团”、“老园丁书画摄影研究会”。面向学生家长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面向城市失业、待业人员,开展科学普及、技能拓展、就业创业、职业技能提升等教育培训活动;积极为社区各类残疾人群提供心理疏导、生存技能、学习提升等培训和服务等。

8、推动社区学院与乡镇成技校、街道社区学校的实质性培训工作。每个乡镇成技校、街道社区学校均按要求开展实质性培训活动。要求各校每年上报8期活动信息,每学期至少开展2期示范性教育培训和示范性实用技术培训,有一本乡土教材。组织开展1节优质课,上报1篇论文,上报1个科研实验项目,建好1个名师工作室,建好1个实训基地。

(二)着力构建未来乡村文化教育场景助推农村人口融入数字社会

今后,我们社区教育将针对短板,着力构建未来乡村文化教育场景,助推农村人口融入数字社会。

1着力构建未来乡村“育人育才”应用场景,培养数字乡村“引领者”。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浙学通”“浙学码”为载体的交互式学习场景,建设数智驱动的数字乡村,实现学习内容发布、在线报名、学习过程无感采集、学习成果存储、学习积分累积和应用,农民基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学习地图,通过手机可就近选择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开展线上线下学习。

  以未来乡村、数字乡村建设需求为导向,基于“学历+技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互联网+党建+思政”育人新模式,依托乡镇成人学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教学场景,实现农民“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愿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开展宣讲活动,既帮助学员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又将新思想和党的声音传进乡村、企业与田间地头。

2构建未来乡村“品质生活”应用场景,塑造数字乡村“新风尚”。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教育的作用,融合传统文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内容,持续推进品质生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以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精神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和“育”的深度,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通过“建体系、建平台、建队伍”“送课程、送课本、送课堂”,培育各类学习共同体,打造农村居民“15分钟学习圈”,促进“社区教育和文化礼堂共同体”建设工作。围绕未来乡村建设制定农民学习清单和主题活动,通过“助经营、助教育、助学习”,不断拓展工作维度和深度。

  搭建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多功能开发的融媒体平台,用融合创新的传播手段和互联网话语方式,让基层村社文化礼堂的创新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园”。

  3构建未来乡村“智慧助老”应用场景,消除数字乡村“代际鸿沟”。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创新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帮助农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社会。

针对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建设一批有关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的课程视频资源,资源适老化、系列化和特色化,提升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的准确度,让老年人喜闻乐见。

有效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老年学习和文化活动场景,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前沿阵地。

  围绕农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能技术所遇到的高频事项和应用场景,聚焦实际问题和突出困难,广泛开展惠及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应用培训,促进老年人更新观念,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服务,共享智慧社会带来的便利性、快捷性和智能性,将“智慧助老”学习场景打造成为数字社会标志性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