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划重点|中国古代都城变迁时间轴

 传递着 2022-06-28 发布于上海

sx大筑建筑学社

在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进行统治的据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官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民居区。(西方Kevin Lynch 《城市意象》中则叙述了城市的五要素:中心、标志点、道路、边缘线、区。)

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只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这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目前已有考古资料,只有曲阜故都与之比较相近。

下面就让小编一起带着大家穿越回古代,一起看看古代的都城都是怎么发展的吧~

唐长安(隋大兴)

1 隋代大兴建设者: 高颖 宇文凯

2 总体布局:整体性强,各元素规划统一,方格网模数控制,南北东西城门相对,三纵三横主干道,左祖右社位于皇城内。严整的对称,突出中轴线及宫殿主体地位,继承了邺城的分区明确。

3 道路:六条主干道其间严格对称方格网城市道路宽度极大,宫皇城之间220m广场,里坊为较小道路,道路有等级划分。

4 宫城:有突出的御苑(与邺城相似)大明宫地势高,俯视全城,虽不在中轴线上单控制全城。

5 宫城中纵深矩形变为横向矩形(与城市形状的配合 今朝与二宫合体的制式)

6 坊——小区、邻里单位,宵禁制度,坊墙高筑,有小城、十字街

7 市肆:各占两坊,相互对称于城南(以北为尊,故府衙等政府建筑多建在城北,市肆则在城南,故有“老城南”之说)

8 水系绿化:选址较低,利于引水进城,东南设曲江池。

9 继承:邺城体系,官城居北,居北,市坊居南。道路纵横方格,严整里坊制。

10 突破:宫城南侧建皇城,功能分区明确;,防卫严密,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加壮观。增设公共游赏风景区 曲江池 乐游园

11 局限 过分追求庞大规模,地形选择不够恰当,街道大尺度但是全是土路,工程技术不够。

北宋东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 中国城都城布局转折点

2 里坊制废除 街巷系统形成

3 三重城墙 三条水系

4 城市管理上创新(望火楼 惠民药局)

5 宫城《金水桥》千步廊--朱雀门

前埔后居,下铺上居式住宅商业混合建筑

壕沟→羊马城 翕城 女墙、马面、战棚(雉堞)

(*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

*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

6 地理位置:运河与黄河相交处,漕运发达,由交通逐渐形成商业。

7 有自发性,布局随意,并不规整方正。

皇城、里城、罗城三环相套,皇城居中不贴城墙,回字形布置;河道较多,四水贯都,沿河对城市规划有影响。

北宋东京城市规划的新特点:

北宋东京城市建设正处在由唐末开始的封建社会城市制度发生变革的过程中。从北宋东京可以看到与碳带城市,如长安和洛阳相比有明显不同的新特点,但也有不可摆脱的传统。

相同点:

1 从唐汴州城和五代都城发展而来的北宋都城形制,仍然保存着“以中为尊 ”的封建都城格局,具体说,就是宫城居中,多重城垣环套,城市干道以宫城为中心向四周伸展。

2 以宫城和御街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位居城市中心,城南御街拓宽,形成宫城前广场,御街两边设“千步廊”,布列官署,突出宫城的中心地位,并强化御街的中轴线地位。

不同点:

3 开放的街市和各类集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宫城附近发展成中心商业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消费需求的提高,旧的集中市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最终被废弃。原来仅在城门附近和临河地段开设的商业商铺,发展到各条街巷,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点,这种城市商业分布结构的变化,符合新型城市经济规律,对城市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4 改革旧坊制,以街巷式的开放居住区代替旧的里坊制。北宋时期虽然曾几次视图恢复旧坊制但终因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而一再失败,最终形成开放的街巷式居住区。

5 改变旧的城市分区规划。一是发展为开放的遍布街巷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和居住街区,并出现新的仓场区,和瓦子一类的娱乐服务性用地,二是各种用地在城内混杂相间,彼此之间没有固定明确的用地界定。在居住区中配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各类用地的分布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消费的需求为原则。

6 城市内部街道空间的变化:由坊墙、市墙隔离出来的封闭的街道空间,转变为各种行业店铺和居民住宅构成的开放型街道空间。街道成为商业、手工业、消费服务业等各种城市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同时也成为居民交往的场所。宫殿被闹市包围,商业街市成为皇帝出行的必经之路。

原因:

1、城市是在旧城基础上发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建设形成。城市发展具有连续性,新城市建设必然受到旧城市各种现状条件影响,其中包括地理、经济环境、城市结构、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人口等。新城市建设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必然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而不能只按照少数统治阶层的意志行事。

2、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推动城市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唐代以前的城市制度是与当时不发达的封建经济相适应的。到了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必然形成与旧的城市制度之间的矛盾,而最终冲破旧制度,以开放的街巷代替封闭的里坊制。

3、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沿街开店获利甚多,对达官显贵也有吸引力,他们并不迷恋旧坊制的管理手段,景观皇帝下令恢复街坊制度,他们首先反对,最后皇帝也只能接受社会现实了。旧的封闭的城市制度既违反经济规律,也与达官显贵和平民意愿想抵触,自然无法恢复。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

胡同(蒙古语);排水(汇水);防火通道;防风通风系统

(刘秉忠大都设计者 元朝郭守敬,也黑达尔营建大都(今北京),确立了三海(海子)和城市水系,确立胡同制度 )

1 三重水系:西山和昌平一带泉水——海子

金水河(供宫城)

通会河

2 不规则水系与规则道路网对比

3 元大都新城是中国古都中唯一的按街坊制创建的都城

明南京

1 成因:对地形的顺应;充分对旧城的保留、利用、改建。考虑都城的功能要求,大规模驻军,需要空旷地带。

2 改建:东城为新建皇城,为行政中心,放弃六朝旧宫,但利用旧宫市政设施,选山川地形胜之地立宫,注重风水,背靠富贵山。

东城布局严格,有皇家气派,中轴对称。

宫前秩序突出,京城建设为明清两宫效法。

3 旧城:人口稠密,商业手工业繁荣,师肆林立,交通方便,道路布局结构自由,其自发形成性与东城形成对比。

4 石头城:多丘陵,不宜大规模建设,为驻军所圈入城内

5 钟鼓楼:三区交汇处设作地标建筑

6 城墙:宏伟、坚固、伟大的工程

规模大;规制高(三合土浆围城墙技术;桐油黏土防水层);防守严密,全城13座城门均为瓮城,正阳门设三重瓮城

7 总结:商业·手工业发达促进自发形成与超经济力量的大规模建设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清北京

1 利用元大都原有的城市改建,北退五里,南进一里,凸字形城墙。

2 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被破坏,宫城位于全城中心,使得东西向交通不便。

3 城市更为严整,中轴线得到进一步强调

4 内城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系统

5 清北京规模和布局未再改变,主要是营建苑囿和宫殿

6 指导思想:恢复祖制,继承明南京

利用元都原有规划格局,进行改建

7 大体布局:北面向南退五里,南进一里,嘉靖年间加设外城,受财限,成凸字形;仿照南京东郭皇城区布城模式(三环,左祖右社);四门外设祭坛。

与明南京一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两重性。

8 中轴线:通过强化中轴,创造严整、宏伟、壮丽的城市景观,显示帝王最高权力、最高成就。

a 南起永定门向北到正阳门——'’路'’;从正阳门经大清门到天安门——'’广场'’,T字形的宫廷广场以狭长的千步廊夹峙的纵深空间,衬托天安门;进天安门经端门、午门到达官城,大型建筑形态出现;宫城北面的景山制高点;从地安门到北端的钟楼、鼓楼,沿线三重门楼式建筑对轴线作有力结束。

b 左右烘托,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严谨端庄,气势磅礴

c 中轴线上建筑本身体量宏大,形制高贵,色彩鲜明,突出于大片灰瓦民居之中,强调了中轴。

9 道路系统:基本沿用元大都规划,由于城市南移,皇城位于中央,再者水系的影响对东西向交通受到很大阻碍,东西二城相对独立,反映封建帝都主要为帝王服务的性质。

10 总结:北京商业由内城向南郭外城发展带动了外城街市自由发展。

明清西安

1 十字街以钟楼为中心,四面通向城门,城门外又各有关城一座。

2 又如明归德府城(河南商丘)

3 其他:

山城重庆:依山筑城,沿江建市

陕西葭州:同丘

辽宁兴城:明代卫城,在十字街中心建鼓楼,方形。

蓬莱水城:

4 历代都城整理:

西安:西周、秦、西汉、东汉、新朝、西晋、前赵等(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13)

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后梁、(后唐、后晋 )

开封:魏、北宋、金等(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北京:后燕、辽、金、元明清

南京:东吴、东晋、刘宋、南齐、萧、陈

中西方城市形象对比: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城市五要素中心、标志点、道路、边缘线、区。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官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民居区。

1 中国城市:中心区(宫城)并不成为交通的聚会点,用以围墙的广场,宫城为中心标志,强调皇权,正交道路网,正交里坊制。中国古代基本没有市民广场,一方面统治阶级并不希望民众有过多的集会运动(想想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方面,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更加偏爱游山玩水,曲水流觞等意识流活动。这些或多或少都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形态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封建统治,小农经济)

2 西方城市:广场为市民日常生活中心,交通在此集中。以广场为中心,强调市民权,放射开道路,开放不规则形式。外国潜意识里就有希腊留下来的民主意识,希腊的雅典卫城则是最典型的代表,包括罗马的大浴室,当然罗马的图拉真广场则是歌颂的帝王所有和故宫一样都有很强的中轴线与序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