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约在西藏

 昵称45109175 2022-06-29 发布于浙江

小乔,本名赵爱娥,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作协副主席。爱好旅游,多篇散文随笔在省、市报刊发表,有出版散文集《田田一池荷》。
从西藏回来,无数次打开电脑,却总是无从下手。拿起手机翻阅着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照片,我陶醉在当时的情景中不能自拔。一次又一次地纠结,那么有厚度的西藏,我是写还是不写?精美绝伦的雪域高原美景,人手一串佛珠的宗教信仰民族,神奇的村寨图腾,悠闲懒散的慢生活民风……该怎么写呢?那每天头疼、胸闷、喘息困难,处在高反状态下的身体状况,虽肌肠辘辘却总是为吃什么而愁肠百结,或者去林芝的路上被车子颠得五脏都移了位的苦痛(那时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该如何写好这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纳木错、羊卓雍措和美丽的林芝,写出它们特殊的地貌和风情,写出它们博大精深的藏文化精髓?
我想,我要缴械了!真的担心自己的文字会辜负那美丽的景色和民俗民风,担心自己的表达无法诠释美好的圣地,更担心自己的拙笔写不好上天赋予西藏的神秘和圣洁!

西藏,每一个神的孩子都要去的地方!她是那样的遥远,感觉远得很不真实。然而就在这个春天,我去了!和朋友相约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3月25日下午7点35分,上海火车站始发,虽然是软卧,但窄小的车厢仍感逼仄。陪伴我的有水杯、零食、书籍、手机……实在烦了,就在车厢过道上做做“广播操”。期待着在茫茫的戈壁草原上看到成群的牛羊,没有;期待着可可西里原野上有藏羚羊跳跃,依然没有!但车窗外的景色却令从小生活在江南的我惊叹不已。过了西宁、格尔木,火车就好似在无人区奔驰。翻越唐古拉山时身体出现高反情况,于是再也不在车厢间走来走去,老老实实地在床上躺着不动。干脆打开手机上的QQ音乐,跟着韩红的《天路》学唱歌吧。“……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唱着歌,更期待路那头的人间天堂了。这一次着实让从没坐过长途火车的我,结结实实地在车上呆了个够。两夜两天,真的挺不容易。第三天黄昏,终于来到了天路的那一头——拉萨。

带着一身的疲惫和风尘,整理行装下车。崭新的火车站高深空旷,互相间讲话都有嗡嗡嗡的回音,哪怕数列火车的客人同时出站,都不会显得拥挤。这里的安保出奇的严格,全副武装的军人,真刀真枪的装备,陡然间觉得边疆地区与内陆的不同。大家排队出站,每一位旅客的身份证都要经过电脑扫描才能通过。下午六点,这个季节在我们江南,天空已差不多完全暗了下来,而有着3680米海拔的拉萨,那阳光,却还是异常的强烈,说它骄阳似火一点都不为过。

“日光城”就这样以亮得刺眼的灿烂之光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


出现高反

“你去西藏吗?记着进藏第一天绝不能洗澡的哦,不然感冒很危险的!”

“在西藏,讲话要轻言细语,不能跑不能跳,走路要像老人一样的慢。”

“那儿氧气特别稀薄,切记不能激动不能大笑!”
 ……
叮嘱的话儿一箩筐。尽管有充份的心里准备,尽管包里塞满了红景天口服液,但事实仍然不容乐观。两个晚上在火车上没好好睡觉了,看到酒店洁净柔软的大床,想当然地觉得会好好睡上一觉。因此也不听劝,爽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倒头便睡。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人莫名地难受起来,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一会儿嫌枕头太高、一会儿又感觉床上有异物。干燥、干燥、还是干燥,不停地起来喝水,半夜竟发现鼻腔出血。唉,曾不以为然的高原反应还是强势来袭了。
入住的岷山饭店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的雪新村路上,步行五分钟就可到达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公园,推窗可享受雪域天堂的不少美景。可我已然无心赏景,一夜无眠,头疼欲裂,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先生的电话追踪而来。

“怎么样,高原反应有吗?如果不行,赶快买张机票飞回来!”还没容我说话,他直接下命令了。身在大洋彼岸的儿子,这会儿正是晚上,呆在图书馆的他心挂进藏的老妈,微信也一条又一条,不断嘱咐我不要硬撑,说什么生活在江南50来年的身子骨,很难适应高原恶劣气候的,不要逞英雄,云云。我心里美滋滋的。捧着手机,两眼泪花四溢,有俩男子汉牵挂,尽管头疼胸闷,但心里面已暖得没话说!可是千里迢迢,坐了近48个小时的火车,难道就因为高反打退堂鼓吗,那太不甘了!但不争气的头晕、胸闷、气短还是令我有点担忧,不得不先去医院。我故意语气轻松地回复他们,让他俩放心,然后朋友陪我去医院吸氧。

拉萨街头和我们江南一样也已露出了初春的端倪,夹竹桃迎风摇曳,娇嫩的樱桃花星星点点地缀满了街头。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不少,才知道附近有一所小学。雄伟的布达拉宫就在我们眼前。而我却无心赏景,灰蒙蒙的拉萨,说真的远不如我们江南的城市来得洁净、悦目。

在医院,毫无悬念地吸上了氧气。

我懒懒地靠在椅子上环顾四周,长方形的吸氧室非常简陋,墙上斑驳的水痕,坏掉的开关,裸露的电线……这还是拉萨人民医院呢。我不由地叹了口气,毕竟在雪域高原,怎能和沿海城市的家乡相比较?两支幽暗的日光灯下就我一个外乡人鼻梁上挂着个氧气管,听丝丝丝的声音,感觉似乎好受点了。其实,我知道这纯粹是心里作用!


不一会儿,进来一对中年夫妻,听口音像是南方人。我不知道他们是谁需要吸氧,反正大家都是外地人,我们就搭讪起来。果然他们来自广东,妻子已是第三次来西藏了,感觉特别好,对高原反应似有免疫力,因而一有时间她就跑到西藏来玩,还准备把东南西北几条游览线路都玩个遍,当然这需要时间。这次她和老公以及几位朋友一起进藏的。没想到做丈夫的却撑不住了,高反令他无法陪妻子出游,只好也来吸氧。当护士帮他吸上氧气后,又进来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中年夫妻喊他李师傅。原来这位师傅来自四川成都,是做旅游包车生意的。这次他应这对夫妻之邀,自己开一辆丰田越野车,又叫来一辆,从成都沿318国道进藏,让广东客人包车游西藏。

在西藏,做这种生意的人特别多,司机有西藏本地的,也有来自河南、河北及四川的。来西藏玩,除了旅游团,自助游的人特别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年轻人和大学生为主。辽阔的高原,地广人稀,景点之间都非常的远,更有诸多美景都深藏在又偏远又惊险的地方,你没车子还真的不行。因此,很多勇敢、胆大,身体倍儿棒的司机便做起了这种租车生意。

很开心和李师傅认识,他对西藏的几条游线都非常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原来司机几乎都兼当导游的呢。想着如果时间凑巧,那么我们也可以租李师傅的车去玩。这边还在吸氧,这边我却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届时回家时何不坐李师傅的车,沿着美丽的318国道去四川成都,再飞回宁波?

想则想矣,终究才刚到西藏,感觉这个饼还画在纸上,早着呢。


大昭寺、八廓街

尽管推窗就能看到布达拉宫,尽管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那心心念念想去的宫殿,可是,就像看一本杂志,总是把最喜欢的那篇文章留在最后看。布达拉宫,心中的圣殿就留待明天或哪一天完整地去看吧,我要慢慢地品,细细地咀嚼。下午也就半天时间,就去大昭寺、八廓街走走。

因为大昭寺附近都是步行街,出租车过早地把我们扔在了街边。我们一路走,一路逛,来到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旁,前面有个广场,这便是大昭寺了。诺大的广场竟也有入口且设着一道安检关卡,每一位进入者都要经过安检,包包也要在机器上过一遍。广场上有不少值勤的警察,皮肤都晒得黑黑的,戒备特别森严。寺庙前立着5根高高的柱子,上面缠满了经幡,估计是避邪的,后来才知道它们都有名字。“达尔钦”就是经幡柱的意思,东北角的这根叫“噶丹达尔钦”,是为了纪念一位骁勇善战的噶丹将军。东南角的这根叫“夏迦仁达尔钦”,据说宗喀巴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的手杖珍藏在这根经幡柱里。余下就不一一介绍了,反正每一根都有传说和故事在里面。

大昭寺看上去一点都不恢宏,四层楼,白墙上描着西藏特有的朱红漆,与江南寺庙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却融进了藏、泥泊尔、印度等的建筑风格,据说还是西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寺前香火萦绕,地上坐满了虔诚的信徒,男男女女的,大有在寺前安营扎寨的味道,铺盖卷、热水瓶、水杯、食物堆在墙角,而最多的是垫子,各色垫子用来朝拜磕头的。他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则旁若无人地一下又一下地磕着头,寺庙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深深的印痕,幽幽的酥油灯长明,留下的是朝圣者坚韧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立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对他们的虔诚,心中敬佩不已。说真的,在路上风餐露宿磕长头朝拜的信徒,我们还没看到过呢。去售票处买票,竟然被告知下午寺庙不开放,要进去参观必须早上来。

午后的阳光依然非常强烈,蓝天白云下的大昭寺神秘莫测,这座建于公元647年的寺庙,是经过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屡次修改扩建,才成了今天这个规模的。算了,不能进去参观那到八廓街走走吧。这是一条非常干净的大街,街上从早到晚都是转经的藏民和信众。他们摇着转经筒,不知疲累地一圈又一圈地走着。看着那么多人在走,里面不乏游客,好奇心驱使,骄阳下我们蒙上头巾,带上墨镜也默默地跟着转圈。

转经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一种礼佛活动,即以顺时针方向沿一定的路线行走并祈祷。他们人手一串佛珠,一边摇着转经筒,一边口诵佛经,在西藏,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后来我在布达拉宫,纳木措、羊卓雍措,在林芝都有看到转经的队伍,一人或多人。不管是佛殿、佛塔,还是神山、圣湖,那些被藏人视为神圣广阔的大地上,都留有信徒们虔诚而坚定的脚步。

跟着转经队伍,绕着八廓街走,一边是寺庙,一边是一间又一间的商铺。我们视线总是被寺庙旁吸引,因为墙上有看不懂的经文,这些文字于我们来说就如一个个符号,很好奇。


据传,大昭寺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湖泊,和亲的文成公主嫁过来以后,认为拉萨这个地方的形状是一个仰卧着的女人,而这个湖泊正好是心脏所在,湖水好比血液,只有建个寺庙,镇住了心脏,这个城市才会平安无恙。藏王松赞干布当然唯文成公主是命,决定填湖建寺。当时条件有限,沙土只能靠山羊驮运,寺庙建成后,山羊功不可没,因此,藏王为了纪念这些功臣把这个城市叫做“惹萨”。在藏语中,惹,是羊;萨,是土。听说大昭寺内的墙上还有神羊“惹姆杰姆”的画像?神奇也不神奇,在这个佛教圣地其实有着多了去的美丽传说。寺内还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的佛像,是唐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带去的。可惜我们不能进去参观,看来只能择机再来一次了。

走在光滑溜溜的石板上,我的内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鼓舞着,沉甸甸的。难道这就是宗教信仰的魅力?显然大昭寺不是这样走一圈就可以领悟透彻的,我们就是一个过客,远道而来也就看它一眼。可是眼前一大群膜拜的信众们,或许都宁愿把自己融进幽幽的酥油灯,化做一缕轻烟吧。

忽然想起在哪本书上看到:……“寂静的经堂里总有一卷经文在默默地诵念着,祈盼着有一束伟大的佛光带他们进入人生的轮回。” 藏民相信转世轮回,可是,该重视的应该是今生才对呀。


天边的宫殿

布达拉宫,一直都是从图片上欣赏,感觉她是那样的遥远而神秘,现在这座名扬世界的圣殿就在眼前了。远远地望去,蓝天下,洁白的白宫气势恢宏,中心位置正好是红宫,恰如一朵雪莲花,静静地盛开在雪域高原,开放在拉萨市中心。它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一个建筑!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造就了如此一个宫殿,不能不令人对民间工匠的折服。

听说这里的门票都是提前一天在西门预约的,或许今天我们来得比较早,居然让不明就里的我们买到了当天的票,运气不错。

在门口逗留了片刻,不想急着进去,本来就是抱着买不到票的心里准备来的,那么先在布宫广场摆摆POS拍几张照片,好好欣赏一下布宫的雄姿再进去也不迟。朋友又建议,反正有一天时间呢,不妨到老酸奶店里喝几杯酸奶后进去。

好吧,所有的杂念都没有了,我们开始参观布宫。

布达拉宫依着玛布日山,有着最庞大而完整的建筑群。8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的,后毁于战火。17世纪也就是五世达赖时期开始重建。而后不断地建设,渐渐地就成为了今天的规模,前前后后算起来有1300多年。这也是达赖喇嘛的冬宫所在地了,当然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拉萨海拔是3600多米,布达拉宫又高了两百米。如坐飞机般严格的安检,无形中又将此建筑蒙上了一份威严感。走在“之”形的台阶上,过程特别艰难,每一步都让我气儿喘不上来,“高反”持续,双腿不断打怵,可是心里却有个坚定的信念。走几步休息几步,终于到了又一个安检处。一个布达拉宫竟要设两道安检,防卫如此森严,里面究竟有什么呢?

白宫因外墙墙体是白色而得名,墙体非常牢固,据说是白灰和牛奶调和起来糊上去的,或许是这里的牛奶并不稀罕,也算因地制宜了。白宫基本上是达赖喇嘛们生活的地方,墙上有色彩鲜艳的佛教绘画,长廊、殿堂里的陈设也很讲究。我们随着人流一间间房子参观,有遇到旅游团的,就站在边上听导游介绍,不过大部分自己看,慢慢感受,可是深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理解,一知半解而已。惊叹于大门、楼梯及房子中金银铜的装饰,五彩的经幡、宝瓶及一些神鸟的点缀,看上去无比的奢华。


到第四层时,发现一个较大的殿堂,正好有一位导游在起劲地介绍着,于是赶紧过去蹭听,了解到了一点内容。原来这个殿叫东大殿,达赖的坐床设在高处,高挂着的一个匾额是同治皇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宫里的很多活动和典礼都在这里举行,如坐床礼、亲政礼等等。那么说,当年14岁的仓央嘉措也是在这里受的坐床礼吗?这位农奴出身的“达赖六世”自被认定为“达赖五世”的转世灵童后他的人生格局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他也就在这个宫殿里住了8年,1705年被废以后,他就成了一个迷。是在被流放过程中圆寂了?还是隐匿人世间过起了无比向往的自由生活了呢?不得而知。这位天才诗人,他的人生是否就像他的诗所写的:“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的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作为一名宗教领袖,他夹在政治旋涡中数年,虽没有为百姓做出多少实事,但他是一位杰出的诗僧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灵性的艺术气质,浓郁的宗教情怀都一一体现在诗文中,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我比较喜欢唱的《那一日》这首歌,歌词便是他的诗。

在白宫的西面有一部分建筑也是白色的,那里是普通僧人住的,据说最多时可住两万多人。难道有那么多房间吗?显然没有的,那么这些僧人可能仅仅容身在一个铺位上而已。他们在这里习经、学佛,将生活质量降到最低,就是为了心中那一份永久的信仰“普度众生”?不能不令人动容!

红宫开放了一部分,供奉的都是灵塔和佛像,那些灵塔看上去既华丽又庄严,有的非常高大,有的却只有一米左右高。听说里面供奉着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感觉心里有点阴阴的怕,可是这是藏族一种特殊的丧葬模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不管怎样也得参观一下。我还特别仔细地看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泥泊尔的尺尊公主等等的佛像。他们的佛像前,酥油灯幽幽、灯油满满,有手拿佛珠虔诚的佛教徒拎着油瓶一路添着灯油,口中念念有词。藏民们其实并不富有,可是他们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来供奉寺庙。看到佛像、灵塔上镶嵌着的无数黄金珠宝、珍珠玛瑙及名贵的绿松石,这些也肯定都是信众们世世代代自愿捐奉的了。信仰在藏民心中是坚定而至高无上的!奇怪的是,走着、走着,惧怕的感觉没有了,内心竟充盈着满满的圣洁感。

安静地参观着,没有喧哗,也不拍照,因为布宫是严禁拍照的。蓝天下,似乎心灵已在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里荡涤干净了。


林芝桃花别样红

出发去西藏前有朋友说,三月底去那里是最美的季节,林芝的桃花应该开了。

清晨从海拔3600米的拉萨出发,翻越5013米高海拔的米拉山口,然后又下山来到仅3400米低海拔含氧量充裕的巴松措。我的小心脏经历着过山车一样的历险,面对高原反应,最终还是勇敢地经受住了考验。离开巴松措,那一汪绿如美玉般圣洁的湖水还在心间荡漾,一大片如云似雾的绯红便闯入了眼帘,那就是著名的林芝桃花。

桃树,开始是零星的一棵一棵,慢慢的便看到了那片霞云,花团锦簇地浮动在五彩的原野中。到了嘎啦村,路边的围墙里正在举办“林芝第十三届桃花文化旅游节”。桃花节已举办了十三届,看来这是一张林芝地区旅游开发的大名片。四邻八乡的百姓聚集在这里,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音乐欢快。花十元钱买张门票入内,走上山坡,“雪域江南”的旖旎风光,那温婉秀丽的景色便徐徐展现在眼前。远处雪山巍峨耸立,眼前是生机盎然的桃林,婀娜嫩柳相间其中,桃树下是一畦畦刚刚苏醒被挤出泥土的青稞苗。清澈的尼洋河在阳光下闪着如钻石般点点金光。太美啦,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幅精美的油画,说这里也是世上桃源一点都不为过!


身着厚厚的冬装,却闻着春的气息,欣赏着明媚的桃花,或许这就是青藏高原的特色吧。桃花节内容丰富,唱歌、跳舞、跑马、射箭、摔跤……漫步其中、醉在花香,桃林锁住了我的脚步。

漫山遍野的桃树大多粗壮高大,数百年的树龄诉说着经历过的风霜雪雨,然而它们依然有着勃勃生机,生命力顽强。瞧,黑褐色的树枝上花朵虽然不大,却开得热烈奔放,恣意狂野如猛汉,娇美脉脉又如姑娘。相对于江南桃花的妖娆,林芝的桃花浓密绚烂且色泽偏淡,采一朵柔软的花儿,贴在眼睛上,透过薄薄的花瓣看湛蓝的天空,竟有一种别样的美。

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这里有西藏最美丽的春天,桃花掩映中“爱心锁”“爱心手”等以爱为主题的雕塑随处可见,即便是地上铺的步道也是爱心形的。心里有爱,处处有爱,原来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清朝末年有一位将军叫陈渠珍,被派到这里守防,巧遇工布县的藏族女子西原,一个勇武有加,一个活泼俏皮,两人一见钟情。雪山为证,桃花相伴,明丽的尼洋河为他们歌唱。两人两情相悦,相爱相随,演绎了一段生死依恋的爱情佳话。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是那样的美丽、芳菲,足以让人一生灿烂。


“爱我,就带我去林芝看桃花吧”。这是不是最煽情的一句广告语呢。

要离开了,我才知道巴宜区林芝镇嘎啦村是西藏桃花第一村。尽管当地人说这些都是野桃林,结成的果子不能吃。可是,我有幸看到了最美的桃花,这不是最好的果实吗?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