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破窗效应”在发挥作用,别大意

 阳的阳 2022-06-29 发布于天津

下面这些情况,父母们是否遇见过?

每次出门孩子都要哭着闹着说要买玩具,回到家里也是闹闹腾腾停不下来,吵着嚷着要看电视,吃饭的时候也不乖,要么得哄着孩子,要么就得吼着,孩子才愿意安安静静乖乖的吃饭。

孩子慢慢长大了,但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想要跟孩子聊天,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孩子好像进入了叛逆期,不愿意跟自己交谈。有的时候自己只是想关心她,但是孩子的态度却非常的不耐烦。

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有的时候,本来心情挺好的,只要一想到孩子的事情,就会觉得心情很烦躁、很郁闷。尤其是想到,每天那么辛苦为孩子着想,给他们准备他们喜欢的东西,但是,最后孩子的表现却让人这么的失望。羡慕别人家亲子之间的相处,自己跟孩子之间的相处总是会存在摩擦,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家长可以了解一下破窗效应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车,放在不一样收入的居民的社区里,一个是管理井井有序的中产阶级的社区,另一个是相对杂乱,没有什么人管理的社区。在安放这两辆车的时候,他把后面一辆的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打开顶棚。

实验的结果,发现第1辆车放了很久都没有事情,但是第2辆车在放置他的第2天就被偷走了。

这位心理学家因为好奇导致实验结果不一样,是否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所以把第1辆车的玻璃敲了个洞,但是没想到,在当天,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而破窗效应就是在这个实验基础上而得出的,是由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所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一栋楼里面有一扇坏掉的窗户玻璃,若没有及时的去维修这个窗户,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破窗户。

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孩子开始出现叛逆的情况,如果父母只觉得是正常现象,长大就会好了,而没有主动沟通交流,那么就有可能会像破窗效应一样,将亲子矛盾越变越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情况频繁的出现呢?

第一,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们会出现很多不同阶段的变化,比如说在刚出生的时候,孩子是懵懂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很多的好奇,就是所有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里面总是闪烁的好奇,他们会非常激动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得到他们更大一些的时候,到了7~8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交上了学校里的第一份作业,同时,也在学习着一些不一样的思维。等到孩子12岁到18岁的时候,会迎来让父母们觉得非常头疼的叛逆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他们也在逐渐的认识自我和他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在这上面的三个阶段中,孩子都是处于一个向外探索和求知的状态,在这样子的过程中,在这些行为和举动或者该说是问题的背后,所影响他们的是孩子自身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生长规律。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随着他们慢慢的学会了解自己和学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孩子他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并且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开始发现和懂得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第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跟父母产生摩擦。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他们所需要经历的蜕变,所以才导致于有的时候父母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会觉得孩子好像变得不乖了,没有以前那么的温和,身上好像带有一些刺,这些成长的“刺”让父母在照顾和陪伴他们的时候,会感觉到“受伤”。换句话说。这些情况的出现,也是因为孩子在摸索和完善自己,和向更加完美的自己前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跟父母难免会产生磨擦。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就像是一粒圆圆的柔软的面团,没有“攻击性”,同时也很“温和”,他们慢慢的长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或困惑。这个原本柔软的面团,慢慢的会因为环境的原因而,慢慢开始变硬,同时他所经历的他所碰撞的那些事物,都会在身上留下印记。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就像是面点师一样,不断的帮助这个因为时间、“成长”、环境而开始慢慢变得坚硬的面团,变成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第三,可能是因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没有到位。

有的时候孩子喜欢打破规则,比如说明明出门的时候已经说好不可以哭闹,去索要东西,但是孩子出门的时候,一看到玩具就会挪不动脚,哭着闹着要父母买,面对,这种情况中孩子所出现的举动所对应的其实是孩子他们对于规则这件事情的不够看重,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对规则的意识没有培养起来,他们的规则意识很淡薄,这才导致于孩子频繁会出现那些让父母觉得头疼的“不乖”行为。

第四,有可能是因为整个家庭的问题。

有的时候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因为导致这个问题或矛盾出现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他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在他的背后有更大更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孩子会出现一些不乖的行为和举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家庭氛围不太好的家庭,比如说,自己的妈妈和自己的奶奶之间的关系不好,也就是大人们眼中的婆媳关系不,会导致于孩子夹在这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这样子的家庭氛围就会导致,孩子会处在一个非常不舒服的状态当中,同时他们也会时常感受到压力,而让他们的压力无处排解,或者该说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压力和问题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无理取闹的“坏小孩”行为。

其实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所有行为举动,他们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方式,大多数都是从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所遇到的那些人身上所学习到的。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缺点,比如说,孩子过分的顽皮,孩子叛逆、过度任性、喜欢无理取闹。除了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成长规律所导致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因为父母所给予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教育有关。父母们怎么做比较好呢?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从育儿的角度出发,就是当父母们过分的关注于孩子的缺点,就会导致于父母们只能够不断的放大和更为关注孩子的缺点,并且在这样子的情况以及心理的影响下,会导致于部门会下意识的不断去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和缺点,这样子很容易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就像是马太效应一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但是我们总是集中关注于孩子他们的不足的时候,总是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

懂得夸奖和鼓励孩子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好,父母们真正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看待孩子的角度。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在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们可以更加的理性,可以多去关注和夸奖孩子身上的优点,专注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认同,以及赞赏,而变得越来越自信,同时,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身上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