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成本过高,将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新用户3596Ds5V 2022-06-29 发布于四川

中国的语言太烧脑了,老子五千言中一个道字,二千年了也没达诂,一花一草一世界,千人千解。还有一类词语是因为避讳,这是给醒着的人看的,比如:体制成本。

文章图片1

什么是体制成本?

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政策,政策严则成本高;第二个方面是分配,是强国与富民的平衡,税收高,体制成本就高上去了。

其实,所谓体制成本是相对市场经济而言,也可以说是相对民营而言;体制成本低,则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指数一路向上;体制成本高,民营苦不堪言,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所以,体制成本的变化是根本,也是数十年来经济的逻辑总结。

文章图片2

政策面开始宽松

从去年到今年,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变化看似不惊人,实际是都是影响未来的大事件。比如:重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主流媒体的语境中看,从来也没说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中国的事就是这样,强调不强调差别会很大,强调了就是方向性的。共同富裕,强调了那富人就很紧张,不提它了,那就是理想了。又比如:强调对非公经济的支持,道理是一样的;这种极具方向感的表述,接下来都会有具体政策出台,这就是十二万亿救市资金的出台,救市救的是市场,救的是中小微企业;当然,支持不等于是主导,未来还是国企天下,这个大政方针不会变。

文章图片3

分配有所调整

改开的成功,除了政策上的宽松,在税收等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上,也非常优越。那时广东的一个十万多人的小城市顺德发展之快,惹得全国眼红,都去顺德学习经验;哪有多少可学的,免税三年,就这一条企业全活了。实行增值税后,名义税收似乎差不太多,实际纳税成倍增加了,国家税收立即窜上了两位数增长,很多企业的发展开始吃老本,吃到疫情出现,问题全出来了。

1995年到2012年,这是经济发展的奇迹;名义GDP增长了八倍,老百姓的工资总额也增长了八倍,那时没有实行增殖税,但是税收也涨十六倍,税收外收入十八倍,五金一险增长二十八倍,最牛的还是土地出让金,涨了六十四倍,这都是天文数字。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问题,就是体制成本也在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速与名义GDP的增速。这不能不说,对经济的可持续性没有影响。

文章图片4

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是前两项决定的,供给冲击是外部格局决定的,不由我们决定;说到底,真正的问题还是需求收缩。

需求也不存在收缩,是相对于供应端的收缩,比如楼市,不是说大家不买房了,是该买的都买了,钱已经凝固在钢筋水泥里了,而几十年土地出让金太大,房子盖得太多,居民收入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矛盾就是这么来的。需求收缩恰好反映出了体制成本过高。

还能进一步降低体制成本吗?

这是我们谈不了的问题,政策面开始宽松,税收及贷款也在让利了,如果六月份经济不能真正回暖,还会有的利好出台。经济的问题有所不同,最后要用数据说话,不谈主义,只谈结果。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