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试图改变全国通用文字,推行八思巴文,为何遭遇失败?

 小灰狂跑 2022-06-29 发布于广东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袤的一个朝代,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族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积极推行汉制,也非常重视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弘扬。他们甚至还试图改变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推行八思巴文,为何最终失败了呢?

元朝疆域广袤,生活着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等许多不同民族的人,他们语言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导致了元代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多语言盛行。

最初的时候,元朝境内使用的文字包括蒙古畏兀字、亦思替非文以及使用最广泛的汉字。因为使用的文字过多,这对元朝的统治带来了一定威胁。忽必烈一统中原之后,希望能够创造一种为蒙古统治者服务,并且还能够译写所有文字的新型文字,从而提升蒙古族的文化地位。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国师八思巴奉命创造新型文字,他经过百年多的潜心研究,在古藏文与印度梵文的基础上,结合蒙古语音的特点发明了一种方形文字——八思巴蒙古新字,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方块字”。在八思巴文开始推行的一年后,忽必烈更是下令不准将八思巴文称为“新字”,想要以此来确立以八思巴文作为载体的蒙古文化的主体地位。

在八思巴文颁布之后,元朝统治者先后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了专门学习这种文字的学校,招收百官字第以及百姓中的优秀孩子入学学习。并且规定官方所使用的文书、玺印等都必须要使用新字,考虑到文书受众面太小,所以元朝统治者还发行了印有八思巴文的钱钞,以此让普通百姓也能够接触到八思巴文。

然而八思巴文的推行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长期使用的文字,这些文字历经数千年发展,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社会存在基础,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统治者颁布了推行八思巴文的法令,但这种新型文字并不会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们自然就失去了学习这些文字的兴趣。

第二个原因就是八思巴文对于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八思巴文的经费开支大部分都来源于朝廷的投资,教师也是由朝廷分配的。元朝晚期,战乱频繁,经济出现了危机,对于学府的投入自然也就大大减少,学生得不到好好的教导,自然也就失去了传播八思巴文的条件。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八思巴文虽然曾经被统治者极力推行,但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这其实说明了文字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若是强行创造一种毫无底蕴的文字,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参考资料:

八思巴文.百度百科

《元史》卷四·本纪第四

《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