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乾隆青花瓷器底部特点有哪些?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鉴赏

 瓷极 2022-06-29 发布于广东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 成交价:HKD 69,850,000

六字篆书款

来源 仇焱之珍藏,香港苏富比,1994年5月3-4日,拍品172号 亚洲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拍品902号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耳大抱月瓶 六字篆书款

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这些蝠纹与蝠耳俱上下倒垂,皆因「蝠」象征「福」,而「倒」谐「到」,故「蝠倒」喻指「福到」。瓶耳下方各绘莲花一朵,花下所悬饰物样式繁复,似结合了「卍」(音同「万」)及「寿」字,合指万寿无疆。其下悬磬音同「庆」,暗指「吉庆」。瓶腹前后的两面大型开光,描绘的是一派闲适自在的田园耕耘景致,对于渴望返璞归真、远离案牍之苦的中国文人来说,观之定然心驰神往。实则,其寓意之深远,远不仅止于此。

艺术品经纪人肖生:18575567397

瓶身图画直接取材于1696 年名作《御制耕织图》,或名《佩文斋耕织图》,英文多直译为「Pictures of Tilling and Weaving」( 耕织图) 或「Pictures of Agriculture and Sericulture」(农桑图), 图册含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每页配康熙七言绝句一首。2013 年5 月14 日,伦敦佳士得【寒山堂珍藏】拍出这套1696年图册之刻本(拍品编号97)(图一)。《耕织图》原作出自南宋学者楼璹(公元1090 至1164 年),楼氏字寿玉、国器,明州鄞县(今宁波)人,曾任潜县令。楼璹对农民礼敬有加,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着书解释耕织活计。书分上下卷,公元1132 年著成后进献高宗(1127 至1162年在位),皇上龙颜大悦,认为可为劝课农桑另辟蹊径。宋代耕织图流通本有耕图二十一幅、织图二十四幅,题五言叙事诗共四十五首。此书既描述了诸多耕织工序,亦提供了所用器具的详情。及至1237年前后,楼璹之孙楼洪、楼深刊印石刻初版。至于后人(如南宋刘松年及若干元明画家)绘制的耕织图,泰半为楼璹版摹本。

时至清代,康熙令宫廷画家焦秉贞(活跃于1680 至1720 年) 据《耕织图》刊本,另绘殿本《御制耕织图》,以便在全国各地派发。焦氏画风展现了在清廷供职的欧洲耶稣会教士之影响,其耕织图画工一流,且结合了焦点透视的原理。当时的木刻名家朱圭(约公元1644 至1717 年)负责镌刻雕版。据称,每图上方的七言绝句皆为皇上亲题,实则应有一部份出自朝中鸿儒之手,但题诗的笔意概以皇上御笔为蓝本。1696 年的刻本有两个版本,显然出自不同的雕版,一者图示钤墨印,另一个版本钤朱印,但两者的序言皆用朱印。虽然康熙《御制耕织图》是古往今来最流行的刊本,但雍干二朝仍迭有新作。乾隆年间,蒋溥曾经修改此图。据称,此乃圆明园贵积山堂收藏的唯一摹本,但乾隆于1769 年亲自为画配诗,此后将之移放多稼轩。

《耕织图》对十八世纪宫廷意义重大,除了可证诸乾隆在位期间为1769 年版《耕织图》新配的诗句,雍正年间的绢本设色五十二页图册亦可资左证:每幅图中皆有雍正的身影,而且他还躬秉犁器,所做俱是康熙版本中的粗重农活。此图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14:清代宫廷绘画》页74-90(香港,1996)(图二),第76 页左下第三开〈耗耨〉与本拍品纹饰相近。

这类以耕织为题(甚至有皇帝扶犂亲耕之场景)的宫廷画,足证农桑之兴衰对国祚社稷何等重要,亦彰显了祈求五谷丰登时,帝后扮演的关键角色。皇上贵为天子,位居天地之间,山川社稷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天子若祭献不周,可能会被视作灾害(如歉收及其对国祚的影响)之源头。皇帝每年主持的重大祭典之一,便是在行耕耤礼(自古以来于仲春亥日举行)时躬秉犂器,事后皇后必须亲自奉上解乏之物。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佚名清宫手卷《亲耕图》(图三),描写的正是雍正皇帝驱策金色水牛亲耕之状,其身畔的王公贝勒、朝廷重臣亦准备依次上前扶犂,图见【The Very Rich Hours of the Court of China 1662-1796 –Masterpieces from Qing imperial painting】(巴黎,2006)。洋人对此仪式深感兴趣,所以常有描写乾隆亲耕之作,艾尔曼(Isidore Stanislas Helman,1743-1806)作于1786 年的著名版画便是一例(图四)。皇帝主理先农礼,而亲蚕礼(泛指丝绸生产)则由皇后主持。皇后须于春季择吉,于先蚕坛祭拜嫘祖,相传嫘祖为黄帝元妃,后人尊之为先蚕神和纺轮的发明者。根据清代祭礼,皇后须用金钩采桑喂蚕,随后嫔妃各按品级用不同材质的钩采集桑叶。康熙《御制耕织图》及其后继者的影响,在材质不一的十八世纪作品中时可得见。乾隆时期,也有制作瓷板四册折本装。这些瓷板诗文相配,除了序跋各钤一方朱印外,余者皆饰精美的墨彩珐琅。这本清宫旧藏「瓷书」,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御制诗陶瓷器》编号73(北京,2016)(图五)。其中一图绘农夫立于水牛所拉的耥耙上,另一图绘农夫推犂与康熙《御制耕织图》原作如出一辙,与本拍品的春耕图亦十分接近。南宋《耕织图》呈现了对各式农具之兴趣,徐扬绘制的《高宗御制农具十咏》图册与之遥相呼应,其灵感显然来自《御制耕织图》。台北国立故宫【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曾收录这幅册页,载于展览图录页196-7 编号IV-14(台北:2017)(图六)。2004 年4 月26 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推出的乾隆御制刺绣屏幅八幅(拍品编号356),当中也有《御制耕织图》中用犂和耥耙耕作的画面。(图七)纹饰与本拍品相若的大型御制抱月瓶极为罕见,此器想必是皇上特为某个庆典所订制。已发表作品中,有二例题材近似的斗彩乾隆瓶:一例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图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编号176(香港:1993)(图八);另一例为希尔德斯海姆的罗埃默博物馆珍藏,图见韦斯纳(Ulrich Wiesner)所著《中国瓷器》(Chinesisches Porzellan die Ohlmer’sche Sammlung im Roemer-Museum,Hildesheim)编号57(Mainz am Rhein:1981)。巴尔的摩华特斯艺术博物馆藏一例相同的青花抱月瓶,其上的耕图也脱胎于耕织图上的构图。这两件青花抱月瓶其他的纹饰皆一般无二,看来很可能是特别订制的同一批器物(图九)。

无论是本拍品或华特斯珍藏,春耕图的近景均有两株梧桐,这一细节未见于《御制耕织图》刻本。在画的前景添加梧桐(梧桐科,又名青桐),其用意应该不单止是为了使画面平衡有致,或框景为图。梧桐的出现,固然丝毫无损画面的真实感,但众所周知,凤凰喜栖梧桐,而这种瑞鸟仅见于太平盛世,且与统治者息息相关。所以,此树可能隐含了歌颂皇恩浩荡、祈求时和岁稔之意。此外,梧桐音谐「同」,故亦暗喻「天下一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