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山摩崖石刻、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福州】

 宜宾客 2022-06-29 发布于山西

于山上曾有5塔,以白塔为最高,其在白塔寺内。寺院为晚清建筑,塔在寺院的最后面,其有七层八角,高45余米,明代重建。

通身白垩涂抹,没有深广的出檐,层次感减弱。转角倚柱为莲花圆柱,平座栏杆为铁艺,概为当世所加。


2016年于山将圣泉双塔迁回东山原址,2018年11月底又将文光宝塔迁回原来所在的仓山区城门山鳌顶峰上,我拍的文光宝塔是它在于山上的最后光影。

石塔实心,高5.7米,七层八角,建于北宋,周身雕满了文官造像,有人考证出它是一款文风塔。

戚公祠建于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在闽抗倭而建。后面补山精舍是1933年“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平远台,上有九层小浮屠,宣和、绍兴、嘉定、淳熙、至正等宋元年号的石刻布满。

武威塔,2008年利用零散的无名石塔构件拼凑的,以纪念戚继光诞辰480周年,八角六层,形制和文光宝塔大同小异,它现在是于山唯一的石塔。

蓬莱阁的前身是一个木构八角亭,现在改造成两层砖楼,设“郁达夫史迹展”。

观音大士出山碑,由碑座碑身组成,碑身上部为乾隆御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部文字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张幼颜重修题记,最下为大士出山线刻像以及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闽浙总督三宝的题跋。

于山上的摩崖石刻从宋、元、明、清、民国到现代,跨越千年,大都有年号堪记,总体数量来说不及鼓山、乌山。

“淳化元年五月同游 五人 吕文仲 卫克明 李昭瑀 元仁浦 王之问 记”,其为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的题刻,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宋代摩崖石刻。

鼓山在福州的东郊,处在市区和马尾之间,其摩崖石刻为单独的国五。有好事者统计石刻近550段,如此一来,鼓山应是大福州石刻最多的一座山了。

从山脚沿登山古径盘旋到涌泉寺,传有“七亭七里路”说法,它也是福州爬得最累的山。一路上有石刻相随,多以清、民国为主,偶然间或有宋元遗迹。

鼓山依旧是书法秀场,真草隶篆轮番上演,或洋洋洒洒,或言简意赅,有箴言、口号,也有佛语、佛经。石承耐受,以冀不朽。

书写与镌刻者早已灰飞烟灭,遗留的文字是可以触摸的历史,文化的标样就需要展示,天地间如有幸流传,就是一种圆满。

鼓山十八景园在半山亭的旁边,与灵源洞、石门、白云洞等处都是鼓山石刻聚集地。

这里有两块大岩壁,一块刻有55个佛名,另一刻33个佛名,为明末清初鼓山涌泉寺主持道霈所题刻,它是十八景内文字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处石刻。

夕阳西下,城市将迎来灯火辉煌的另一张面孔,矜持的闽江如玉带飘展,与落日红彼此映衬。

无暇留恋,用眼睛去收藏转瞬消失的美好,走过便是收获,无需用顽石记录,再回眸,鼓山郁暗,消失在为明天而亮起的夜色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