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峁遗址 【陕西神木】

 宜宾客 2022-06-29 发布于山西

   对于石峁来说,四千多年只是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以触摸的历史温度。时间上它处在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驳接处,而黄河和黄土高原是它地理上的情怀。

    这一带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河谷,塬积底隰,孕育过稠密的原始文化,组建的社会表达出不同的样态结构,石峁、李家崖就是典例。

    进过几千年鄂尔多斯黄沙的吹漫,石峁城淹没在黄土之下,上面青草迷离,虽有石头露峥嵘,也意为天成。牧植是这里普通的生态,与考古展现的本质迥然不同。当土层剥离后是种惊艳,这么庞大的石砌工程,直让人怀疑是人为还是天作。

    石峁遗址在神木高家堡镇东边三公里的山峦上,高家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可以和石峁组成一个系列游。通往遗址修得黄色防滑路一如彩练在山中挥舞,而且形成人性化的外城-皇城台循环路。似乎石峁有备而来,因为它自信自己的价值等量,为世遗在预热。

    石峁遗址已经确认出内城、外城和皇城台几部分,面积约有4.2平方公里,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陶寺等遗址,是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

    这里可以参观的是外城东护墙的北段,免费,登记身份证即可。这里建成了大型的遗址保护房,旁边是陕西考古所站点和派出所机构。

    外城东门脉络清晰,有瓮城、城阙、角楼等,辅助有马面、墩台、角台、门熟,因为处在城址的边缘地带,还有墓葬区、窑洞和院落等遗存。K2坑里堆积得密密麻麻的头骨,他们也许是巫祝的牺牲品。

    整个墙体用大小不一的麻石整齐的堆砌,残高5至10米不等,千年金身不坏,固若金汤。因地制宜,进入河谷两侧的山石裸露,与砌石相似,这大概就是原料供应基地。

    东墙北段只是石峁冰山一角,体量上的数据表明,这是个浩繁的工程,高城危槛,门阙生烟,独霸秃尾镇山川。

    据考证,此城使用了300年后逐成废都,曾经的春花秋月变成了鼓角自吹寒。有人说石峁人去了汾河河谷的陶寺,是敌是友,现在还无法断论。

    站在东墙段向西边眺望,那里正在如火如荼的考古,它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登记处的小伙告诉我们,那里也可以参观。

    去皇城台的路上,依旧能看到石城的痕迹,它们大概是内城的墙体,上面有很多清及现代的墓葬,其中一个还是道光年款,坟前有方形蹲狮石柱,坟冢上就地取材,用片石覆盖。而在皇城台的前面,七横八竖堆积了很多石柱,大概是考古清理现场所为。

    远观皇城台恍若无尖金字塔,据说是“王的居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气势需要释放,若大者厚盛富丽。皇城台结构清晰,顶部面积就达8万平米,由东向西、自下而上,由瓮城、墩台、门道等组成。

    当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骨器、石器、玉器,台的东北角是卜骨的集散地,它也许就是占卜的场所。而台子又是骨针的加工厂,几万枚骨针长短不一,精细尖锐,开料打磨成型,纳入质量控制体系,穿过四千年的时光后,依旧能穿针引线,算是奇特。

    此处正封闭考古,监控密布,小心翼翼的进入了现场,属于尝鲜型参观。台东有两处玻璃罩下刻石,据说有30余件,有夔纹、蟠螭纹、动物等刻画,而我们看到的是浅浮雕的一些符号,不知代表何意,在文字没有开启的时代,石、木、骨都是记述的版书。

    充气大棚内是护墙,这里没有考古者身影。而旁边台基的下面竟然是一帧憨态可掬的人面浮雕,剥开厚尘深土,那千年的微笑与凝视重新面对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不是真人,但它是守城的永久公民。

    夔纹等就是商周青铜文化装饰艺术的滥觞,做成模范,浇注铜液,终得器物。而这人面纹也是如此,湘博的镇馆之宝“人面方鼎”就是如此。每一个东西似乎都关联很远,但其实血缘很近,工艺与技术在进步,万物都在智慧中升级打造。

    石峁遗址只是承载祖先活动的张本,历史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来的,今天的塑造也是为了将来。涓涓不塞,才是为江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