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瑜伽山摩崖造像、西柏坡革命旧址 【河北平山】

 宜宾客 2022-06-29 发布于山西

    山西盂县与河北平山之间夹耸着巍峨太行山,期间有十八盘隘口,崇山峻岭,深涧险谷,自古就是晋冀要冲。适逢秋日,满眼风光多闪灼。过省界后,赵地气象万千,粼粼波光的溪水和着五彩斑斓的峰峦节奏,万籁俱寂,一幅天成好图像扑面而来,无法阻挡。

    瑜伽山摩崖造像在平山北冶乡南冶村附近的山上,站着村口桥头,回望西边太行,晨光斜透水墨晕染,东看瑜伽山,雾霾蓝中的翠谷悠然,白塔独屹,桥边黑喜鹊聚群翩飞,百叫无绝,是画景中的动感。

    循山道而上就是一新建的喇嘛塔,这地是铭觉寺旧址,据说民国时神甫率教徒毁之。旁边立着县保碑“铭觉寺遗址碑刻”,而这碑刻也不见踪影,保护的就是一个空壳子。

    路修得很好,俨然像一个成熟的景区,但又像一个半截子工程,是资金链问题,还是宣传系统的滞碍,不得而知。总之瑜伽山与邻居天桂山、沕沕水等热闹的景区相比,明显门庭冷落车马稀。

    摩崖造像有香炉谷、寺嘴、菩萨洞3处,高拔的台阶上去就是香炉谷。明万历二年(1674年)重修的弥勒阁倚崖而建,仿木砖雕斗栱,三滴水琉璃剪边,四周镌刻千佛,明显是新货上架。

    里面雕刻有高8米的善跏趺坐佛像,它也是冀省最大的宋代造像。这般完整又是早期遗存,不知为何国七才榜上有名。弥勒高螺髻,细长耳,双目低垂,面容静和,匠工手法精炼,生产出一款优秀的美佛。头顶刻有三世佛,双耳边是高浮雕龙、佛。

    弥勒阁左边的崖壁上还有三龛造像,其中两龛已凿烂。而右边的山崖上,茂密的树林中还有明代遗存的十几龛,立佛、坐佛参差其中。

    瑜伽山有3处造像,想的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结果顺着弥勒阁南边的山道前行去寺嘴,台阶垂陡,还一望无际,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犹豫徘徊中还是半途而废放弃了。

    西柏坡是平山最早的国保,紧邻岗南水库,背倚巍然太行,它是新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名号。

    去中央旧址的路上,路过北庄村的中宣部旧址。作为一个党政军机构的存在,除核心、军部在西柏坡村外,其余的机关团体散落在平山县的四、五十个村庄里,中宣部即为其一。旧址不“旧”,是10年前复原的,有陆定一、徐特立等人的办公居所,开启的是实物加展板的模式。

     停车场旁就是游客中心,明明有宽敞的车道可以直达中央旧址,这里却有独制路权,穿过密密麻麻的商铺,要不坐他们的摆渡车,要不就步行来回走3公里的山路。而有一条便道却被拉缩门阻挡,上面涂满了黄油,就怕游人不走圈制的商业路。这手法屡见不鲜,一如襄阳古隆中、天水麦积山、邯郸北响堂等,比学赶帮,共赴小康。

    中央旧址位于岗南水库上面的山窝中,1958年滹沱河兴建水库,旧址属于淹没区,于是整体搬迁,就像三峡水库之云阳张飞庙、三门峡水库之芮城永乐宫。旧址里有毛朱刘周等人旧居,以及会址、防空洞等建筑,这些都是普通的农家小院。作为10个月的中枢运作地,“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土地会议”是它的历史标签,“进京赶考”后这里成为红色遗产。

    时遇淡季,西柏坡依旧热闹,讲解的、拍照留念的、重温誓言的、拍电视剧的各就各位,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韶山等等都是有着品牌效应的红色景点,人山人海是正常生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