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春花:八大微观变化正在重塑宏观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22-06-29 发布于四川

       陈春花:“流变”是今天最显著的特征,我们沉浸在数据、信息涌动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事物因此而发生着变异。微观层面八大新特征,是什么?

1989年,接触互联网技术的用户大约不到400余人,到了2018年,根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2018年全球数字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证实了全球有一半人口“触网”,一半人在真实的数字世界中生活。2021年被定义为“元宇宙”的元年,人类又开始了进入全新的未知世界,facebook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腾讯的马化腾展示出对元宇宙投资的极大兴趣;2022年被认为将是“作为付费乘客前往太空的人数将超过由竞争对手太空旅游公司搭载的政府雇员”的第一年。马斯克(Elon Musk)、贝佐斯(Jeff Bezos)、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以及谷歌的佩奇(Lawrence Edward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把探索航空器成为新的选项。人类的数字替身之旅、火星太空之旅、虚拟三维空间、真实太空空间,人们开启了脱胎于现实世界的未知世界探索。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生命科学带来的全新想象,从不同维度颠覆着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如数字货币、云原生平台、自治系统、加密成长、超级智能化、分布式企业等等,以期用技术创新创建可拓展性和可成长性。

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说“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变之中”,这句话用来注释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流变”正是今天最显著的特征。我们沉浸在一个数据、信息涌动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事物因此而发生着性质、表征上的变异。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现在都变得异常,各种认知和观点于广泛传播之中,衍变与冲撞。有些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益处,却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困惑。人类转向“元宇宙”亦或星辰大海;人口流动、老龄化与大城市的“虹吸效用”;数字革命快速淘汰落后,让人的生存感受着完全不同的压力;妖魔化、污名化蒙蔽事实带来的混淆;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平衡;商业企业与社会企业,商业产品与公共产品的边界融合;数据治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带来新的问题;伴随企业所拥有的规模与技术的能量,企业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这些冲击、挑战、问题、压力等交织在一起的混沌,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复杂世界之中。

技术是带来挑战的关键因素,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部分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冲击;人工智能的出现,更令人感到胆怯,将要被替代的担忧加剧了一些人的忧虑,不知道未来人会处在何种境况?如何才能寻找到在未来世界中,人的价值与意义?在这样一个流变的时空里,我们都需要做出改变,都需要去找到解决方案。

我要求自己去找到答案,向众多学者、企业家、高层管理者、学生们征询看法。在持续的交流中,我慢慢发现和理解,因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快速迭代,我们可以从微观层面去感知一些不同,从而去理解环境的变化。微观创新涌现形成宏观环境,也许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视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贴近现象,并有利于理解本质。所以,我把从微观所感知到的这些变化总结出来,它们是:

事物在不断进化升级

一切都正在转换为数据

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深度互动与深度学习

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同

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

可量化、可衡量、可程序化的工作都将会被机器智能取代

事物在不断进化升级

在技术、环境不断变化中,技术的演进迭代,不断迭代升级成为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并由此推动产品自身的迭代升级、行业的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的加速融合。从产品到行业再到服务都在迭代升级,进化演变之中,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停留在原来框架之下的,必须进化提升。这种不断进化迭代的要求,是对每个企业根本的要求。

一切都正在转换为数据

今天,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借助于数据价值的挖掘,企业新价值方向会在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模式创新,一个是效率改善。在管理实践中,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模式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传统企业,这也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难点。在传统企业的管理者看来,很难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找到机会,数字化转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懂得数据的价值,效率改善本身同样是一个新价值方向。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效率改善是一个相对容易选择,这是他们擅长的领域,如果从效率改善入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有了一个可行的抓手。以数据为中心,意味着企业具有两个方向上的价值创新机会,效率改善与模式创新。

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数字化时代的创新逻辑是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连接和组合,即技术本身、应用场景、行动相关主体的价值共生。数字技术演进的过程是无序、涌现和非连续,它会涌现出很多新的可能性,它能够通过不同的用途和组合,展开不同价值空间的拓展,如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腾讯微信、阿里巴巴支付宝、滴滴出行等,这些企业都是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把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进行连接和组合,而形成新的事物,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价值。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大部分新事物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如果企业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创新逻辑,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多。

深度互动与深度学习

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无人机、远程医疗和云,这一切都已经存在于现实之中,随着技术发展的深入,深度互动与深度学习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互动与学习,人与技术更具创造力和更具创造价值。事实上,我们并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深度学习和深度互动的能力,才会推动人释放更大的价值。

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同

数字化技术让分享更便捷、更高效,而且分享越多,价值也越多。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核心并不是分享,更重要的是协同。分享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但是要实现价值创造,仅仅是分享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不断互动、协同与合作,才可能产生价值。如区块链帮助交易以分布式出现,实现整个网络的交易,它的去中心化、安全信任,帮助实现大规模的合作与协同,从而创造更大的系统价值。

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这是对于很多人的挑战。伴随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更在意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但到了数字化时代,这恰恰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之所在。在动态是根本特征的数字世界中,持续迭代与优化,需要个人、企业打开边界,与外部进行广泛连接,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够连接什么。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如海尔、美的等,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制造端与消费端的连接,智能制造意味着不再是拥有生产线、拥有制造规模,而是能够与供应端、消费端有更广泛的连接。所以能否与更多人合作连接,集合智慧才是关键。

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还是怕被颠覆的,但又不得不面对被颠覆的事实。最令人不安的是,颠覆常常不是从内部产生,而是在你不经意,甚至是自信自满之时被外部所颠覆。就如电信行业的颠覆来自于无线网络,相机行业的颠覆来自于智能手机,银行行业的颠覆来自于电子支付一样,当你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来自领域外的进入者已经为顾客创造的全新的价值,并获得了顾客的认可。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理解“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它同样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颠覆来自于外部,意味着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寻求一个新的起点。

可量化、可衡量、可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

参观智能工厂时,让我对制造本身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产线上的机器人、黑灯工厂、大规模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等等。很多机构都预测,到了2035年,超过60%的现在已有的工作岗位将会部分或者全部被机器替代。数字技术某种意义上讲是淘汰效率低的人,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并且在加剧发展。对于今天的管理者而言,除了理解这一趋势并跟上趋势的变化之外,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到,未来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会被彻底改变,人-机共生的组织形态中,如何实现人的价值。

以上是从微观层面理解环境的八个特征,这些特征正在积聚而形成新的产业定义、新的商业价值以及新的组织形态,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正在集聚形成企业新价值定义的环境基础,即“微观创新涌现形成宏观环境”。为了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企业不得不经历根本的变革,即需要彻底改变经营活动,需要增加新的要素与能力,同时还需要有目的地放弃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切都对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我将要与大家专题探讨“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原因,组织需要跟上环境变化的步伐,找到被技术改变世界中生存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