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寓居洛阳的淮阴侯韩信,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兰博2000 2022-06-29 发布于湖南

伤痛的楚汉(25)

主笔:闲乐生朱晖

西汉开国大将军、楚王韩信被汉高祖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擒获后,便将其贬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师洛阳。在这段日子里,韩信感觉非常孤独,他认识这个城市甚至整个天下的所有权贵,但在他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人能抚慰他那最孤独最寂寞的灵魂。

他最好的朋友钟离昧,已被他亲手逼死;他最贴心的谋士蒯通,已然佯狂而去;他最欣赏的同类李左车,早在天下大定后就告辞还赵;他最感恩的知己萧何,正在长安营建宫室,筹备迁都事宜;他为之付出最多的皇帝刘邦,则已将他彻底抛弃;这真可谓是故人长绝,衣冠胜雪,天下虽大,他的灵魂却找不到一处归宿,他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1

面对着这久违的洛阳街头的烟火气,淮阴侯只觉得当年在淮阴街头饿着肚子闲晃的凄惨岁月恍如昨日,连百万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光辉岁月也恍如昨日。

也许,一切,一切,都是一场梦罢了,转了个圈,他仍然只是一个在街头晃荡的闲客……

淮阴侯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不觉逛到舞阳侯府前,他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在汉朝诸将中,舞阳侯樊哙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他个性开朗,一向勇悍又重义气,且对淮阴侯的军事才华一向十分推崇,多次向韩信示好,想跟他交往,却总是得不到韩信的垂青,两人处于郎有情妾无意的状态。

不过,韩信这次左右无事,便想顺路去他家玩一玩,这人生已经很无趣了,找个粉丝聊聊天也不错,至少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可笑的虚荣心。

樊哙一见偶像亲自登门拜访,不胜狂喜,二话不说竟扑通跪了下来,激动万分的说道:“大王乃肯光临臣之寒舍!臣实荣幸之至。”

文章图片2

淮阴侯大惊,连忙说我不做大王好多年,你这么喊我好害羞的,而且陛下听说也不妥。

樊哙自觉失言,赶紧改口,并延入坐谈,大摆酒席,招待韩信饮酒。

在所有臣工都对淮阴侯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樊哙却毫不避嫌的交好于他,这么好的朋友哪里找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樊哙怒火中烧,气的简直要吐血。

事情是这样的,淮阴侯起身告辞的时候,樊哙又恭恭敬敬的亲至门前跪送,完了起身刚要回府,就远远听到淮阴侯酸楚的笑声:“生乃与哙等为伍!”

——我韩信此生,居然沦落到要和樊哙这号人为伍了!悲哀呀!

这句话传入樊哙耳中,樊哙顿时气炸了!

——与我为伍很丢人么?我好歹也是一朝名将,大汉元勋,曾在鸿门硬顶过霸王项羽,在辽东俘虏过燕王臧荼,还是皇亲国戚(樊哙与高祖是连襟),谁见了我不得恭敬三分。他妈的,韩信小子真太欺负人了,枉我自作多情,热脸却贴到了冷屁股,那冷屁股还对我放了个屁,我呸!

文章图片3

樊哙这辈子都没丢过太大的人,然而韩信一句话,就把他的人给丢光了,且一丢就是几千年,因为此事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耻与哙伍”,樊哙由此变成了人们口中粗鄙庸贱的代指,真是冤乎枉哉!

而这件事也很快在朝廷中传开,群臣们听说后非常气愤,大家都觉得韩信太高傲了;之前就说什么耻与绛灌(周勃、灌婴)同列而称病不朝,如今竟又公然宣称羞与樊哙为伍,这也太不会做人了吧!其实大家也知道你被贬后心有不平,但你也不能这么挤兑人哪。就算要挤兑人,你也得看看对象再发飙好不好?你也不想想,人家樊哙,那可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么?人家从小跟皇帝玩到大,同娶吕氏女,鸿门救过驾,关系可比你韩信铁多了,人家有的是背景,而你如今有的只是背影,你屌啥屌呢?

在汉初的政治格局中,以周勃、樊哙、灌婴为首的丰沛砀军事集团是最重要的一股势力,在关键时刻甚至超过皇后与太子的影响力。可落毛的凤凰韩信竟然对这个圈子始终排斥,传统史家大多认为这是韩信政治水平差、情商低的表现,但我不这么认为。

但我认为,韩信耻与绛灌同列、羞与樊哙为伍,是韩信在遭贬后经过数年的蛰居与反思,从而在政治上开始成熟的表现,而他说的那句没话那么屌还故意让人听到,也是他高超政治智慧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刘邦为什么要一次次夺韩信的兵权、夺韩信的王位呢?很简单,因为韩信拥有高超的军事能力,刘邦不放心。

但是,现在韩信被软禁在京城,无职无位,无兵无权,相当于被软禁,就手头那几十个门客可用,就算韩信军事能力强到无与伦比,也根本搞不出事情来,可刘邦为啥还这么忌惮韩信呢?

这是因为,刘邦害怕帝国之中其他手握兵权的人与韩信勾结,合谋造反。韩信有兵机有威望,在政治能力上又一直表现的偏弱,而且对皇帝向有怨言,这不正是心怀不轨者最想利用的人吗?所以,刘邦才会大花心思,在韩信身边安插了诸多眼线进行监视,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如果与手握重兵的丰沛砀军事集团过从太密,只会增加刘邦对他的忌惮,这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而刘邦所忌惮的掌兵权的将军之中,最忌惮的就是樊哙。是,没错,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与爱将,与刘邦吕后的关系都非常亲密,但是,正因为樊哙身份特殊,属于重臣、属于外戚,所以刘邦才特别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太子软弱,皇后强势,外戚势力膨胀,对刘氏江山产生威胁,而最可怕的就是,刘邦一直想废掉太子,换上戚夫人生的刘如意(戚夫人的外戚较弱),却一直被群臣反对,可见樊吕外戚势力之大。

文章图片4

关键,樊哙并不是一员莽夫、有勇无谋,他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头脑清醒,见识非凡,在鸿门宴上,樊哙斥责霸王违约,诉说刘邦委屈,一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辞极好。还有攻入咸阳城后,刘邦一度因城中的美色和珍宝而迷失了自我,正是樊哙拉着张良和萧何劝刘邦还军灞上,这都尽显其政治心机。

由此可见,不仅韩信是刘邦的大恩人大功臣,樊哙也是刘邦的大恩人大功臣,两个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大功臣凑在一起,勾结后宫,手握重兵,图谋不轨,想想都觉得可怕。特别是樊哙喊的那句大王,甚至可以理解成是吕后与樊哙在暗示可以帮助韩信恢复王位(注1)。

所以,刘邦是决不会允许韩信这颗定时炸弹,与樊哙及吕氏这帮外戚重臣掺和在一起的。这只会让刘邦提前对韩信和樊哙动杀机(刘邦在临死之前确实派了陈平去杀樊哙)。所以,韩信即便状况窘迫,也不愿意跟吕樊结盟,这只会让长安的局势更加混乱,对于新生的大汉政权产生不利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就只能安心的做个富贵寓公了,但寂寞又实在难熬,他便决定趁着左右无事,写一部比《孙子兵法》还伟大的兵书出来,让它流传千古造福后世。

这部兵书共花了淮阴侯将近一年的时间,书名就叫《韩信兵法》,一共有三篇,篇篇都是淮阴侯毕生之精华,可谓兵家至宝。

文章图片5

兵书大功告成之日,淮阴侯又没事干了,于是他找到了留侯张良。

张良也是为大汉王朝立过汗马功劳的人,所以当初高祖要他自择齐地三万户为侯,然而张良人情练达,坚辞不受,最后请封留侯,采邑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也就是最早他与高祖初遇的地方。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现在的张良,已经不是博浪沙里“子房一锥,宇宙生色,天下震动”的豪侠公子了;而现在的高祖,也已经不是他在留城认识的那个本色沛公了,所谓伴君如伴虎,淮阴侯被冤而遭擒,已让他齿冷,那三万户食邑未必就不是一次阴险的试探,智如张良,又岂会轻易触碰?他向刘邦重提留城,愿封留侯,也是向借此提醒刘邦与群臣,希望大家保持一点起事之初的淳朴记忆,而不要为了一点权利而争得像猎食的野犬。回想当年,大家君臣相得、并肩战斗,何曾如今日般互相猜忌、争得如此不堪?

于是,看透世事、心中悲凉的张良决定功成身退了,他退出江湖,再不愿卷入政治的是是非非,而高祖也很配合地没给他安排任何行政职务,张良闲来无事,便跑去找淮阴侯,提出要与他一起整理编次天下兵法,供后世兵家研究参考。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兵法大多散佚,这让张良很痛心,他可不想让自己这一派兵家后继无人。左右他赋闲在家百无聊赖,不如趁此机会了却心病。

淮阴侯自然也明白张良的兵法天才,当年有个叫黄石公的世外高人,曾传授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兵书),后来虽因身体虚弱多病,他没办法领兵打仗冲锋陷阵,只能为高祖出谋划策,但其兵学修养和理论功底还是很强的。所以淮阴侯很高兴,张良跟自己一样都处于隐退状态,并非皇帝忌惮之人,可以放心交往,而且,能够跟这么一位志同道合的同类合作,干这么一件造福后世的学术大事,这还是很有意义的,于是欣然答应了张良。

文章图片6

其实张良与韩信从前并没有什么来往,一直都不太熟,只是当年张良曾去齐国封韩信为齐王时两人有过一些愉快的交谈,但是经过编书这件事,两人朝夕相处,友谊突飞猛进,兵仙与谋圣,这对也许是天下间最聪明的人聚在一起,怎能不擦出绚烂无比的智慧火花呢?于是,二人费尽心机,四处搜罗,终于集齐了春秋以来用兵共一百八十二家,然后删繁就简,修订词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定著三十五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类类皆以总结,部部都是经典。韩信与张良为抢救我国军事文化遗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可惜,张韩二人的造福后世之举生生被小人给破坏了。十余年后,高祖去世,诸吕(吕后之外戚)当权,竟将此部宝典盗取,而后不知所终。汉武帝时,军正(掌管军法之官)杨仆曾努力搜集遗文散籍,纪奏兵录,却始终没能收集完全。大批珍贵的兵法,包括淮阴侯的兵法《韩信》三篇,以及项羽的兵法《项王》一篇在内,都在此次浩劫中失传了,实在是可惜!但他们仍然抢救了大量的兵法著作,否则这些兵家思想我们可以永远都不会知道。

总之,在军事上,韩信的成就不但绝艳当代,而且响彻千古。他与张良放弃朝堂争斗而专心研究兵法,也是他们政治智慧高超的体现。

只可惜,等到刘邦都快死了,韩信却仍没有转换思路,仍然油盐不进,没有像张良一样向吕氏表达好感,这就非常危险了。

文章图片7

像韩信张良这样的敏感人物,不仅要务虚,还要时刻注意高层的变动,注意适当表态,这其间的度甚难把握。从这一点来说,韩信的政治智慧虽然高超,但离张良还差得很远。

注1:要知道,按照《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的记载:“(广平敬侯薛欧曾孙薛穰)元狩元年,坐受淮南赂称臣,在赦前,免。”一位列侯,接受了淮南王的贿赂“称臣”,就要废黜封国,樊哙身为列侯却对淮阴侯“称臣”,这应也是极大的犯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