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新星(144期)| 关天翔:科幻创作是凌驾于时空之上的极致享受

 高校科幻 2022-06-29 发布于福建

 科幻创作是凌驾于时空之上的极致享受 

关天翔

关天翔,山西大学本科在读生,2019年12月参加中国科幻大会,2020年五月参与山西大学科幻协会的策划工作,举办“星霜杯”科幻征文比赛,科幻小说《离而复归》2020年8月获“星霜杯”二等奖,山西大学科幻协会“三朝老臣”,第二期星火学院学员。爱好科幻、推理,希望把脑子里的构思都写成小说。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您对于科幻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能简单表述一下您对科幻的理解吗?

关天翔: 和很多人一样,我第一次接触的科幻文学作品是小学时被要求阅读的凡尔纳三部曲,最早接触的科幻影视作品是日本的特摄片,但当时并不感冒。后来上初三,自习课的时候不想刷题,就从教室的图书角里找了一本名叫《物理世界奇遇记》的科普读物,严格来说应该是科学小说吧,读了之后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真正对科幻开始感兴趣是在15年7月份,初中毕业之后接触了《三体》,找回了读《物理世界奇遇记》的感觉,从此对科幻不离不弃。

我对科幻的最初印象就是十九世纪的冒险故事和现代的奥特曼打怪兽,对儿时的我来说和童话、寓言接近,毕竟那时接触的科幻太少了,就连二十世纪的科幻作品都是读完《三体》之后才开始了解的。

我对科幻的理解比较浮于表面:包罗万象,有着太空歌剧、赛博朋克、末世废土等各种流派,时空可以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甚至是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总之是个好东西!

高校科幻:在星火学院的学习中您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对于星火学院有什么建议吗?

关天翔: 在星火学院的学习经历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专业的科幻学习活动,有很多老师讲解科幻的各方面相关内容。充实了我在科幻领域的学识,也让我在看待科幻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星火学院的小建议:当时交作业的次数很少,因为对我来说进行创作属于需要灵感的,但灵感不是说来就来,我又属于那种“宁愿不写,也不愿写烂”的心理,所以感觉作业形式可以增加一些别的形式,这样和我一样的同学就需要编别的理由不交作业啦!

高校科幻:您在贵校科幻协会参与策划科幻征文时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怎么解决的?有考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吗?是怎样扩大征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呢?

关天翔: 第一届没有太多困难,在我刚成为社团负责人时就考虑过组织征文活动,但觉得社团在各方面的条件不够,就没提过。没想到后来有其他负责人提出了这个想法,大家就直接开始分工干活了,构思征稿要求、讨论奖项奖金、联系评委、整理投稿作品……一切都很自然,我最初的忧虑似乎是多余的。值得一提的困难应该只有奖金问题了吧,好在那时18级的会长拉来了赞助,第一届征文结束后还能留下一些钱作为社团经费。而第二届就不太幸运了,没有拉到合适的赞助,也就导致留给20级管理的社团经费不是太充裕。

确实考虑过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第一届没想到有近40篇投稿,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于是下意识觉得第二届的投稿比之前多很多,可惜没想到有些翻车,只有不到30篇。不过这不重要,毕竟征文活动的目的是鼓励更多喜爱科幻的人进行创作,没准我们已经接触到某个未来的大佬了。

扩大影响力的方式比较原始:第一届是去请求表白墙转发;第二届除了请求表白墙转发,还有在校园里发征文传单,然后有的同学在截稿最后一天才知晓征文活动(具体可以去看高校科幻的第98期社长专访)。

高校科幻:您最初的科幻创作是因何开始的?是什么让您热爱上创作科幻作品?这份热爱又是怎样保持下来的?

关天翔:相信很多人都会在晚上入睡前给自己编故事,起初我的故事素材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随着知识储备量的提升,也在接触了科幻之后,我的睡前故事相比以往的内容更硬核了。可以说我一直在构思科幻,但只是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大二时作为科幻协会负责人之一组织了科幻征文,我第一次尝试动笔创作了《离而复归》。

我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让我热爱上创作科幻作品,只能说在创作科幻时会有一种脱离现实却又藕断丝连的感觉,这与阅读科幻不同,即便自己的想象力无法构思出足够精彩的故事,但也足够痛快。因此对我来说创作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纯粹是为了获取自己想象时带来的快感,记录下其中值得在未来回味的内容。

高校科幻:如果推荐一部科幻著作您会推荐哪部?为什么会选择它?阅读其他科幻作品对您的科幻创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天翔: 我看的不多,推荐一本很多人都读过的小说吧——《球状闪电》。这本科幻小说在精神上帮助我走过了很多,年少时不少人会有过迷茫,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大刘的《球状闪电》了。

阅读其他科幻作品可能会激发我的创作灵感,虽然很难有全新的构思,但可以试着转换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比站在巨人脚下看得更远。比如我的小说《离而复归》中的部分灵感就来源于《三体3死神永生》中的那句“上了岸的鱼不再是鱼了”。

高校科幻:您的小说《离而复归》中有一处提到“西山大学学生的论文”是否取名灵感来于贵校校名,这样源于生活的灵感给您的科幻创作是否有帮助,您觉得科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天翔: 是的,“西山大学”的这个校名确实是来源于我的母校,我喜欢在科幻小说中添加一些与现实有关的小彩蛋,算是创作时的小乐趣。这对我的科幻创作挺有帮助的,在提醒我想象不要过于局限的同时,故事不能完全脱离现实。顺便思路卡住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歇歇脑子。

我觉得科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类似于调味料与吃饭,科幻和调味料不是必需的,可有的人就是喜欢。另外,我认为科幻不是普通的调味料,不同于其他文学,科幻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相对委婉,但所表达的更加直白和露骨,而且更注重对未来的思考。

高校科幻:《离而复归》是源于何灵感而创作的?《离而复归》有您在社会的发展情况下,对努力了也无法适应的人们的担心吗?

关天翔:《离而复归》的创作灵感是源于我对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精神疾病的认识与思考,加上以前偶然了解到的“腔棘鱼”,便有了这个故事。

您总结得很好,看来我成功写出了部分想表达的内容。故事中主人公所属的特殊人群可能会在未来脱离人类的范畴,被迫成为留守在地球的“腔棘鱼”,更差的情况则可能是害怕祸及后代而自行消亡。而在现实中,这种类似的现象大概已经出现了。

高校科幻:您觉得科幻作品应怀着怎样的心态去创作,它应当更注重哪个方面,科幻知识还是故事的趣味性或者其他?能说明原因吗?

关天翔: 我说过我的创作是自私的行为,所以只要能够让自己享受其中即可。作为创作者,个人认为创作和做饭很像。我不在乎这道菜放的什么食材、加的什么调料、用的什么烹饪手法,它好吃就行。科幻作品也是如此,有注重科学知识的佳作,也有注重故事趣味性的经典。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想必哪种科幻作品都会有喜欢它的读者。当然,如果有那种各方面都很好的“美食”,谁不想品尝呢?就看有没有“厨师”能做出来了。

高校科幻:您的创作会有意得偏向于折射社会的某些现象或情况吗,是否有引起读者反思或思考的意图?您觉得要达到引人反思,反复品味的效果,科幻作品应具备哪些条件?创作者们应做出怎样的努力?

关天翔: 这需要看我想创作什么样的科幻。有的故事在创作之初就是为了折射社会,可能恨不得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糊在读者脸上,我目前的创作确实属于这类。有的故事则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一些事物的延展想象,更偏向所谓的硬科幻,可惜现在知识储备量不够,这类创作仅在构思阶段。

如果要引人反思、反复品味的话,科幻作品需要具备的条件应该有很多,但限于我的水平不够,说不上具体的内容,只能勉强讲讲我认为身为创作者该如何努力写出这样的作品。如同人类无法想象出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创作者也无法写出超越自身的作品。个人觉得阅读作品就像是在审视作者,只有作者自己有足够的阅历与学识,才能沉淀出值得令人反复品味的作品。所以学习才是王道!

高校科幻:最后,您对于自己在科幻路上的学习有什么目标,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话吗?

关天翔: 我的目标很简单,也很艰难——拥有足够多的阅历与学识,成功把脑子里的构思都写成小说。希望这个目标能早些实现。

采访 | 何冬阳
文字编辑 | 何冬阳
排版 | 柯珂
审核 | 张雁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