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松添:为21世纪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

 老黄谈笑之间 2022-06-29 发布于重庆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不仅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天灾”,且遭遇集团对抗、单方面制裁、“脱钩”、“断供”等“人祸”的双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安全遭受严重破坏,世界正经历严重的能源、粮食和金融危机。

全球化是以基于联合国规则、公平竞争、互利互惠的市场原则,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优化配置。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是某些国家给予其他国家的施舍或恩惠,更不可能被人为逆转或改变。

经济全球化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但并不能自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问题。有的国家坚持资本至上,任由资本和高技术等利益集团垄断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成果,国内绝大多数民众却未能从中获得实惠,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超过其余99%人口的财富,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有的国家固守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将经济合作政治化、武器化、阵营化,人为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安全,严重影响各国人民生产、生活、生存。只要不带偏见的人都能明白,上述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有的国家分配制度和治理出现失灵。

40多年来,中国对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对外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0多倍,如期让14亿多人民一个都不少地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美国哈佛大学连续10年在中国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对政府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0%以上。

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关键是发展成果要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和建设者,已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即对内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外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化,为21世纪全球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要和平、谋合作、促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理念不同,但只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就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资金和技术自由流动,让创新和智慧充分涌现,汇聚世界经济增长合力,让全世界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者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