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利老师好! 家里两个孩子,我学习成长后发现,哥哥老是欺负妹妹,啥都跟妹妹争,感觉是在争宠。 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关系,感觉无论帮哪个,都会对另一个造成伤害。 这位学员你好,这是有两个宝贝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问题。 透过你的提问,了解到你是上了课以后,哥哥才处处和妹妹争。那在你没有上课以前,哥哥是不敢争得,对吗?你要去观察哥哥,他在和妹妹的互动中,是不是有一份压抑,有一份委屈?如果你以前是用这种互动的方式和孩子相处,那么现在,透过学习,你变安全了,你更加去关注孩子的感受了,孩子就会把原来压着的情绪释放出来。当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亲相爱,而是形成彼此竞争的关系,那就是父母介入的方式出了问题。 家庭里如果不断地要求老大让着弟弟妹妹,这是错误的。当父母真正去尊重孩子们到来的先后次序,告诉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老大得到足够的尊重后,才会有一份胸怀,真正地去关爱他的弟弟妹妹。如果老大总是被要求退让和忍耐,那他的委屈就没地方可去了,哪来的爱给到弟弟妹妹呢?首先,你要去看你介入孩子们之间,你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其次,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性,父母千万不要去比较,让孩子们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如果孩子们在家里求生存、求爱,是通过竞争来获取的,就证明父母的介入方式是错误的。表面上看,只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但却影响孩子内在的人格模式。往往处在高位胜出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人际互动中总是要保持高位,内在的模式就是全世界我最好,别人都不如我好。他只有在高位时才会有安全感。在弱势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讨好的模式,感觉全世界都比我好。那他在亲密关系中,在职场关系中,就会总是放低自己,去讨好别人。在兄弟姐妹的冲突中,如果父母的介入方式不得当,他内在可能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模式,我不好,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或许他还会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人格模式。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呢?也就是第四种人格模式。第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要让孩子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
前面我们讲到兄友弟恭,当孩子生活在健全的秩序中,并且自己的独特性得到尊重,他会觉得“我很好,你也很好”,而不是透过比较去获得那一份存在感。所以,请看一看你以前是怎么和孩子互动的,然后把孩子之间的互动交回给他们。你的观察很重要,你的涵容也很重要。快速地成长自己,让自己有能力接住孩子们互动的模式,并不断给予你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