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康路上的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0-31 发布于上海

西康路位于上海市区中部,南起南京西路,北至吴淞江(苏州河)西康路桥。跨普陀区、静安区两区。长2811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筑,以渡口名命名小沙渡路(Ferry Road)。民国32年(1943),以原西康省名改今名。

西康路98-12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50 派拉蒙公寓 民国 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西康路98-120号

南阳路和西康路转角上的两栋公寓“南阳公寓”(原名“菲力门公寓”)和“南沙公寓”(原名“派拉蒙公寓”)分别是1925年和1931年建造的。这两幢公寓大楼据说是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借用其女友魏秀琦的父亲魏鹤智的名义购置的,价值达数千两黄金。

西康路14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38 西康路140号花园住宅 民国南京西路街道

地址:西康路140号

西康路140号

西康路140号老洋房位处北京西路西康路口,这栋大洋房的主人鲜有资料介绍,笔者推测这栋洋房的主人曾经是宁波帮大佬何积藩先生。

西康路140号

何积藩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董。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曾在沪开设几家推销洋货商号,并在洋行工作过的资本主何积蕃,开设列丰行,自己经营对外贸易。这是上海第一家经营对外贸易的华商西洋庄商号。

西康路140号

何积藩还是杭州西湖著名的新新饭店曾经的主人。新新饭店的前身是“何庄”,由何积藩的父亲何葆龄投资兴建。何葆龄是晚清时期上海最早的连锁企业“何锦丰洋广杂货号”的老板。

1899年前建造的何庄是何家及“列丰行”在杭州的招待所

为什么推测西康路140号老洋房的主人曾经是何积藩先生呢?当年《申报》上有几篇报道提到何积藩的住宅是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转角:

1948年航拍图上西康路140号洋房影像(红色箭头所指)

1921年10月14日《申报》:本月二十九号下午二时至六时,上海约翰大学毕业生同学会假座爱文义路小沙渡路转角何积藩君处举行同学交谊会。闻何宅屋宇宽敞,布置极为完备。莅会诸君可乘静安寺一路电车于小沙渡路下车,甚为便利。再此次宴会备有极佳菜单,不取餐资,想届时定有一番盛况也。又闻该会甚愿莅临者偕亲戚或子女同往并请预告人数以便定座。

1921年10月23日《申报》:约翰大学同门会上海支会于昨日下午假本馆三层楼开会,讨论十月二十九日(即本星期六日)交谊会事,到者有刘鸿生、唐观翼、胡兰生、牛惠生、萧智吉、缪恩钊、张竹平。议决于阳历十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时至六时,假小沙渡路爱文义路转角十二号半胡积藩君住宅,开本次同学交谊大会。

1921年12月18日《申报》:梵王渡约翰大学每年耶诞节例假三天以志庆祝,本年适逢星期日新历元旦,又逢星期日,因此该校学生团体要求展长假期。闻已由本月教员会议议决准展长放假自本月二十五日起至明年一月一日止。该校同学会将于本月二十四日星期六午后三时至六时,举行圣诞集会,专为各会员家族及儿童而设,地点在爱文尼路及小沙渡路转角何积藩君宅内。该会书记牛惠生博士已于上星期发出通知与各会员。想届时当有一番热闹也。

1924年6月1日《申报》:上海妇女会,昨日下午四时,假沪西小沙渡路何积蕃君宅中开交谊大会,到者有黃佐庭太太、徐季龙夫人、杨润身夫人、严竹平夫人、程婉珍小姐,以及来宾并男女孩等八十余人。彼此畅谈,极形欢乐。后由男女孩表演各种游戏,颇为有趣。至六时许始各进茶点,尽欢而散。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西康路140号住宅(红色圈内)

从以上《申报》报道可知,何积藩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住宅位置在小沙渡路爱文义路转角十二号半。由于缺乏当时的老地图,所以不能确定当时的门牌号今天在什么位置,但是,从住宅位于西康路北京西路转角这一关键信息,查阅1938年及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西康路北京西路转角处,只有西康路140号住宅是独立花园住宅这一事实可以推测,何积藩先生的住宅极有可能就是如今仍然存在的西康路140号老洋房。

西康路181弄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200000251 潘景郑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宁街道

地址:西康路181弄1号

西康路181弄1号

西康路181弄承裕邨,建于1912年,三层新式里弄住宅。

西康路181弄1-3号

当年《申报》上的招租广告:三层楼双间洋房,每幢有汽车间,屋內分会客室、大菜间、卧室、浴室、伙食间、男女仆役室、厨房、晒台,门前草地,并装有钢窗、蚊窗、冷热水管、白磁浴缸、面盆、抽水马桶、电灯、电铃、电炉朴落,自来火管子,一应俱全。建筑坚固,装饰华丽,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车站咫尺,交通便利。

潘景郑

承裕邨1号是潘景郑旧居。潘景郑(1907-2003),江苏吴县人。藏书家,版本鉴定家。“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

潘氏藏书可追溯到乾隆时代。苏州潘氏藏书,如果从乾隆时代潘奕隽的藏书楼“三松堂”算起,递传到第六代潘博山、潘景郑昆仲的藏书处“宝山楼”,共藏典籍三十万卷,把潘氏藏书推向了顶峰。私家藏书递传六代,藏书至三十万卷,这在藏书史上,可以说是罕见的。

顾廷龙

自到上海后,潘景郑一直居住在西康路181弄1号的楼房里,和妹夫顾廷龙(1904~1998,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楼上楼下。顾廷龙的儿子顾诵芬是著名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

宝山楼的藏书,现大部分已入图书馆或博物馆。

章士钊

西康路181弄承裕邨2号曾是留日东京帝大的医师朱诚中旧居;3号曾经是民国大律师章士钊和王造时博士的律师事务所,1934年12月10日章士钊律师事务所迁至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美丽园10号。2、3号还做过上海女青年会的宿舍,专以招待路经上海之只身女子,及远离家乡之职业妇女。

西康路19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250 西康路197号住宅 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西康路197号

西康路197号

住宅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幢红砖砌筑的三层独立式花园洋房,沿街带有门廊,原为私人寓所,解放后收归国有,现由多户居民共同居住使用。

西康路902弄21-2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64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女工夜校旧址 民国 江宁街道

地址:西康路902弄21-23号

西康路902弄21-23号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女工夜校是指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主办的女工业余教育机构。校长由劳工部干事兼任。第一所夜校设在浦东烂泥渡路,1928年创办。

邓裕志

1930年,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劳工部干事邓裕志和上海女青年会劳工部干事钟绍琴,在小沙渡路三和里(今西康路902弄)21-23号租下两幢房,办起了女工夜校。楼下是教室和课外活动场地,楼上是教师宿舍。

至1937年抗战前夕,女工夜校已发展到8所,分设于沪东、沪西、闸北、虹口等工厂区,学员800余人。抗战开始后,在租界有夜校5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夜校被迫紧缩,只有设于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三和里的一所坚持下来。抗战胜利后,陆续发展到7所,学员1000余人,直至上海解放。学制分初、中、高三级,3年毕业,相当于小学毕业程度。课程有语文、常识与算术, 以语文为主。

女工夜校的时事课程

教材有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劳工部编写的《女工读本》等。学员全是产业工人,来自轻纺等工厂。每所夜校学员都成立“友光团”,开展课外活动,组织歌咏、演戏,办图书馆,举行周末晚会,邀请爱国民主人士作专题报告,以及举办“三八”、“五一”纪念集会等。解放前上海工人运动中的许多女工骨干,曾是该校学生。

首批战地服务团成员合影

八一三事变,日寇入侵上海。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妇女抗敌慰劳总会何香凝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女工们积极响应。战地服务团首批成员11人,其中9人是三和里女工夜校的学生。她们来到淞沪前线十八路军部队,演出抗日救亡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军民全体打东洋》;教唱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还到医院慰问伤兵,帮助换药、喂饭、写家信、洗衣服,所到之处深受广大官兵欢迎。战地服务团解散后,她们一部分加入新四军,一部分去了延安,继续坚持抗战。

1949年解放前夕,夜校师生与工人一同参加全市人民反迁移、反破坏斗争,积极参加护厂队、救护队,为上海完整回到人民手中作出了贡献。从1930年创办至1949年解散,三和里女工夜校在上海众多女工夜校中,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所学校。

西康路上的旧址

静安寺路小沙渡路口的豪宅

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

1906年,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口,英国汇丰银行大班克莱格建造了他的豪宅(见上图)。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上海办事处”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上海办事处入驻此地。解放后,新华社上海分社又变成这里的主人,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因建造上海商城,这幢豪宅被拆除,新华社上海分社后来搬到了衡山路近高安路口。

1948年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上海办事处入口(图片摄影Jack Birns)

在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的对面,原小沙渡路一号,也有几幢洋房。下图是1948年航拍图,上面红色圈内的就是原小沙渡路一号建筑,下面红色圈内的是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

1948年航拍图

根据1907年《申报》报道,小沙渡路一号曾是大清威名赫赫的九大“末代总督”瑞澂在上海的官邸。

博尔济吉特·瑞澂

博尔济吉特·瑞澂(1863-1915),清末大臣。字莘儒,号心如,蒙古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1905年调任上海道。1907年先后任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同年10月升任两江总督,1910年升任湖广总督。武昌起义爆发,逃往上海。旋被清廷革职。民国成立后,没收其存于钱庄的百万财产,1915年死于上海寓所。

后来,这里成了培成女校。培成女校成立于1925年,最初由英国人安娜创办,校名为“私立培成女校”。它最早位于静安寺路316、317号(赫德路路口),1926年迁至卡德路61号,1929年迁至小沙渡路1号。培成女校的校名,来源于创办人为表达对友人培成博士(Annie Besant)的崇敬之情。培成博士是世界闻名的社会改革者、教育家、思想家。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培成女校(红色框内)

静安寺路小沙渡路口还是曾任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的遇难处。1938年4月7日早晨,刘湛恩在静安寺路与小沙渡路口等候公共汽车时,几个凶手开枪击中刘头部,经送医后不治身亡。沪江大学为此停课三日致哀。

曾经的英军娱乐中心

西康路99号静安区体育馆的位置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曾为英军娱乐中心(BRITISH FORCES RECREATION CENTRE),抗战期间,培成女子小学曾在此上课(中学在虞洽卿路慕尔堂)。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英军娱乐中心(红色圈内)

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在西康路、南阳路路口的西康路101号开办了一家证券营业部,全称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交易部。是利用静安区体育馆看台下方的空间改建的。

“西康路101号”营业部

西康路225号洋房

西康路225号今貌

西康路225号洋房,原为西侨住宅,后一度为兵营,抗战胜利后曾为交通部电信局西康路发信台。1942年、1946年曾两度失火,房屋遭破坏。

西康公园

西康公园

西康路255号西康公园,此处原称夏家桥,土地为王姓所有。清光绪三十二年,租给英商胜利银行,后几经转手。

西康公园

敌伪时期,成为日本正金银行产业。民国34年(1945年),日军投降后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使用。上海解放后,由市地政局接管。1951年,建成西康公园对外开放

两所大学从这里起航

小沙渡路201号曾是大夏大学的创办地。1934年11月3日,在中山路大夏大学新校址举行的校庆十周年大会上,校长王伯群回忆说,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一日,由厦门大学分裂而成的大夏大学,校址就设在小沙渡路201号,仅破屋三间。至民国十九年方自小沙渡路移至中山路新址。

在西康路新闸路口,西康路293号现静安区中心医院位置,曾经是中国纺织工学院旧址。中国纺织工学院1929年由荣氏家族的申新纺织公司捐资创办,初称中国纺织染工业专科学校,校址在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1252号。1946年秋,改名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是年冬迁至西康路293号。1948年,易名中国纺织工学院。1950年与上海纺织工学院合并。1951年与交通大学纺织系、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组成华东纺织工学院。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红色圈内)

另外,还有三所著名的外地院校,抗战期间在此办学。一所是小沙渡路826号“海门中学”(曁南大学1937年10月也将此地作为临时校址,在此上课。),另外二所是小沙渡路850号“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和“通州中学”。

海门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全国最早在当时的教育部注册备案的私立完全中学之一。无锡国专创办于民国九年(1920年)十二月,定名“无锡国学专修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通州中学于1923年由孙儆创办,现为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几所学校

中央文库旧址

小沙渡路合兴坊15号(今西康路560弄15号)旧影(图片来自上海市档案馆)

西康路560弄15号,是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旧址。1935年,陈为人租下小沙渡路合兴坊15号(今西康路560弄15号),作为中共中央档案的保管场所。

1926年7月,中共中央设立了中央秘书处,负责文件保管等工作,建立了中央文库。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中央秘书处随中央机关于当年10月从武汉迁回上海。中央文库开始位于上海戈登路1141号(今江宁路673弄10号),后来多次易址。

1931年:法租界顺昌里;1935年:小沙渡路合兴坊15号;1937年:顺昌里7号;1940年:新闸路金家巷嘉运坊1839号;1942年:新闸路944弄庚庆里;1943年:成都北路974号;1945年:新闸路488号;1946年:成都北路974号。

上海解放后,最后一任负责文库档案保管的陈来生将全部档案送到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给陈来生一份证明信写道:“兹收到陈来生同志自1942年7月起所负责保管的从我党诞生时起至抗战时止的各种文件、资料,计104包,共装16箱”,这些文件、资料“未受到霉烂、虫蛀、鼠咬等半点的损伤”。

1949年9月18日,华东局办公厅收到中央办公厅发来的一份由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批阅签发的三个A字级的电报:“大批党的历史文件,十分宝贵,请你处即指定几个可靠的同志负责清理登记,装箱,并派专人护送,全部送来北平中央秘书处,对保存文件有功的人员,请你处先予奖励。”

劳工医院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上海劳工医院(红色圈内)

小沙渡路(今西康路)1000号曾经是劳工医院,现为普陀区妇女儿童保健所。

上海劳工医院(图片来自上海年华)

民国18年(1929年)12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将收缴的“反日救国基金”20万元(旧币),在沪西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千号劳工时疫医院院址,创办劳工医院,院长褚民谊。

昔日工厂

历史上,沪西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及东京路(今昌化路)一带曾经是工厂林立。抗战期间,许多华埠的工厂迁入租界,沪西戈登路(今江宁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康脑脱路(今康定路)、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等一带被租界当局指定为迁入工厂区域。使得这些区域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建立起来。

胜德织造厂新厂(图片来自上海年华)

西康路上曾经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工厂,如:华通电业机器厂(华通开关厂前身),五洲固本制皂厂,胜德织造厂,华纶毛纺织厂(上海第十一毛纺织厂前身)等。西康路近苏州河这一带则有江苏药水厂,以及日商内外棉公司等。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内外棉四厂(红色圈内)

这里说一说日商内外棉公司,因为它与后面要说的“大自鸣钟”有关。1911年,日本内外棉公司在今宜昌路320号设立了内外棉三厂,1913、1914年又在上海设立了第四厂、第五厂,1918年在上海增设了第七、第八两厂,同年8月收买了日本上海纺织株式会社经营的裕原纱厂,成立了第九厂,后来又相继设立十二、十五厂及十三、十四工场。成为外国在华纱厂中规模最大的企业。1925年的“五卅”运动,就是由于内外棉纱厂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引起的。

1948年航拍图上西康路近苏州河一带

上面的航拍图中,“中纺第一印染厂”就是创办于1929年的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所属第一、第二、第三加工场发展而来的,其中第二加工场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印染厂,被称为远东第一,产品以“水月”“四君子”牌阴丹士林色布为著名。解放后,改称上海第一印染厂,生产品种从原来的纯棉织物发展到纯棉和涤棉混纺织物,在新中国的纺织印染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图中的“中纺十一厂”就是1911年创办的内外棉三厂,解放后改称上海第十一棉纺厂。主要产品:细布、药纱布。

沪西“大自鸣钟”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纪念塔(红色框内)

1926年,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及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交汇处,建起了一座钟塔。钟塔高14米,平面成方形,顶层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每隔一刻钟,即“叮咚”报时,大自鸣钟因此得名。

纪念塔旧照

这座钟塔的本名叫“川村纪念碑”,也叫“川村纪念计时塔”,是在上海的日本资本家,为纪念已故的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总经理川村利兵卫,而建造的一座“纪功碑”。

抗战胜利后,就有市民向政府建议将“川村纪念碑”改名。解放以后,上海市政府顺应民意,于1959年8月拆除了这座带有帝国主义殖民文化的建筑。

美国兵营

我在《新闸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一文中提到新闸路及周边的美国兵营,其中就有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上的美国兵营。当时驻扎在此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1941年11月,他们奉命撤退到菲律宾,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向日军投降。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标示的美国兵营(红色圈内)

1941年11月27日,第四联队第二大队先行撤离,原定的临别游行,因风雨取消。该队官兵约四百余人,分乘特雇之英商双层巴士六辆,先后从小沙渡路营房出发,车经闹市之时,路旁行人热烈欢送。捕房除派大批中西探捕沿途维持秩序,并在新关码头布岗外,又派摩托车数辆分导。

28日,第一大队官兵约四百余人,由司令霍华德上校亲自率领,上午九时从小沙渡路196号营房前列队出发。警务处车巡队作前导,继有该队之军乐队,寰球影片公司还派摄影车一辆追随于行列后,摄取沿途情形。所过之处,但闻军乐声与民众欢呼声。经过南京路时,万头攒动,交通亦为之阻塞。经过汇中饭店时,外侨们从楼上散放色彩缤纷的纸屑与纸条,甚为壮观。九时三十分,抵达新关码头,聚集在此欢送的中外人士达万余人。九时四十五分,扬子江舰队司令葛拉斯福少将致送别辞,霍华德上校致辞答谢,对全市民众及各国方面过去所予之合作与热情表示感谢。五十五分,该队在乐声、欢送掌声中,列队步入预定之曼丽马勒小轮。十时一刻,小轮徐徐启行,这时船上岸上乐声大作,官兵与欢送人群挥帽扬巾,遥相呼应。满载官兵的哈立逊总統轮于下午一时起锚开赴马尼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结束了其驻华十四年之历史。

小沙渡路还设有美国军人总会,巧合的是南京的西康路四十年代也有美国军人总会。

西康路上的一些名人故居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已经不可寻。如:沙逊洋行地产部经理犹太人摩西曾在小沙渡路居住,1930年6月4日,摩西因流行性感冒在小沙渡路寓所去世,他二十岁来沪,在沪近六十年,是当时上海最老外侨之一。

为了写此文,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还发现小沙渡路上曾经有过一个神秘机构——德国驻华间谍机关“欧哈德”特工局。这个机构的头脑就叫欧哈德,是个中校。他四十年代初期到中国以后,先以商人的姿态出现,然后作为上海大使馆中的一员,实际上担任“欧哈德局“的首脑。他曾经建立了纳粹在华据点三处:(一)北平,(二)上海,(三)广州。以上三处,均设有无线电台,除直接与柏林通报外,还把重要情报供给德国的潜艇部门。所有各站供给潜艇之情报,均系由沪收发,然后转达柏林。他们以完成三大目标为其中心任务,第一个目标是侦查苏联的行动,第二是调查日本的情势,第三是报道远东的战局与物资状况。

从1941年起,该组织即在中国从事秘密活动,德国投降以后,彼等认为轴心同盟之日本在远东仍可获胜,因此间谍工作继续不辍。彼等在华南之秘密电台,截取联合国空军情报,由此而受害之我方飞行员不计其数。彼等之北平支部,供给日方关于苏联在满洲边境并无驻兵之情报,由此而使日本敢于放胆行动。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军逮捕了欧哈德特工局人员共计二十七人,经过几个月的审讯,于1947年1月17日宣判,六人被判无罪,其余二十一人被判有罪,其中欧哈德被判终身苦役,其余二十人被处苦役五年至三十年不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