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气血分布的奥秘
2022-06-30 | 阅:  转:  |  分享 
  
气血分布的奥秘冲和原创文章2022-06-2308:22?发表于“冲和解密中Y?”公众号先看看现代科技对人体血液的描述。健康成年人的血量
占体重的7%—8%。人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都在心血管中流动,这些血量称为循环血量;其中静脉血占总血量的约60%,动脉血占约17
%。还有一些血量在肝、脾等内脏,血流速慢,红细胞较多,血浆较少,不参与循环,这些血量成为储存血量,占总血量的约23%。肾的动脉血流
量极大,占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成年人的全肝血流量为每分钟1500ml左右,占心脏搏出量的25%~40%。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
%-3%,但其所需要的血流量则占心输出量的15%-20%。运动时储存血量被动员,使循环血量增加;一般人可增加10%左右。同时,各部
位血管口径发生了改变,使血液大部分流向工作肌。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比安静时增加4—20倍,心肌增加3—5倍,而皮肤,内脏等部位的血
量却比安静时大大减少。运动中充分的能量保证很大程度来自身体里血液的重新分配和从储备里的调动;还有血液循环的加快。例如安静时人的血流
量大约为每分钟5800毫升,其中大脑750毫升、心脏250毫升、骨骼肌1200毫升、皮肤500毫升、肾脏1100毫升、腹部(胃和其
他消化吸收系统)1400毫升、其他600毫升。而剧烈运动时总血流量可激增到每分钟17500毫升,大脑不变还是750毫升、心脏增加到
750毫升、肌肉增加的最多12500毫升(10倍多!)、皮肤帮助出汗散热也增加到1900毫升、肾脏和腹部都暂停大部分工作,降到了了
600毫升、其他也减少到400毫升。?微血管自律运动?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是一种自主吸入血液对组织器官进行灌注的过程,使其成为血液循
环系统非常重要的第二动力系统,成为“分布的心脏”。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口径、自律运动强度和频率的差异,决定其得到血液灌注的多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离心脏较远,相对较小的肾脏,能得到25%的心输出量;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3%,也能得到15%-20%。人体处于非
正常状态时,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也偏离正常范围,气血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也可推论,患严重疾病时,有些组织器官的这个功能会大
幅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严重的微循环障碍,自愈系统暂时无法自我修复。?从以上描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血液在人体的分配不是均衡的,而且
还可以根据各系统/组织/器官的需要在很大的幅度进行激活或抑制的自我调节。基于上述内容,冲和有以下的推论。人体气血总量是有限的,此消
彼长,某些器官/系统获得的气血多,功能就强;其他部位气血不足,功能就弱。阴符经:“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由于先天
禀赋不同,后天接受的训练不同,人在智力水平、运动技能、感官敏感性、性格特点、体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体质差别)与人体气
血的分布密切相关白天活动,肢体动作增加,气血趋外;代谢异化作用为主,需要更多的身体物质分解提供能量,同时排出更多的代谢废物晚上睡觉
时,肢体动作减少,气血趋内;代谢同化作用为主,需要产生更多新细胞替代死亡细胞,同时合成更多损耗的物质肢体运动会消耗能量,人体通过打
开肢体上更多的毛细血管,调节微血管自律运动,输送更多气血过去,增强新陈代谢。长期运动锻炼,气血分布形成惯性,细胞获取营养多,相应的
肌肉组织增大增强——用进废退;其他同理类推对于常人,当环境、情绪、人体状态在一定限度内变化时,人体能通过调节微血管自律运动,自动调
整气血分布状态来从容应对。如果这些变化超出人承受的极限,气血调配失控,自愈系统暂时无法自我修复时,便需要医药的帮助。导引、按跷、针
灸、刮痧、药物都可以调整微血管自律运动来调配气血,正确运用则可帮助人体自愈系统祛除致病因素,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的气血分布。“怒则气
上,恐则气下”,过度的情绪也同样影响气血的分布,影响健康。恬淡虚无、情绪平和,微血管自律运动就能恢复正常,气血归位;这就是站桩、冥想能治大病的秘密。
献花(0)
+1
(本文系冲和冲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