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评分8.3,这样的教育,打了谁的脸

 抽屉电影 2022-06-30 发布于陕西

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崇尚暴力,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个人的这种性格的时候,一定会站在道德顶峰进行批判,然而却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他会崇尚暴力,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仅仅用一种生活态度去适应所有的生活环境,这是不现实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更好的世界》中医生安东常年在苏丹的难民营工作,两个儿子经常与父亲无法见面,因而造就了孤僻的性格,安东整日目睹各种各样的死亡侵袭,因此,在面对冲突暴力的时候,安东总是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因为任何的暴力冲突的终点就是死亡,而死亡却恰恰是可以让安东觉得释然的东西。

安东的大儿子伊莱亚斯因为国籍问题受到了同学们的歧视,此时此刻,安东无法给儿子提供更多的帮助,而安东的妻子也跟他闹离婚。在伊莱亚斯非常孤独的时候认识了同样孤独的男孩克里斯蒂安。

如果说伊莱亚斯具有着跟安东一样的性格的话,那么克里斯蒂安则是另一种个性。同样是因为家庭问题来到丹麦的克里斯蒂安母亲病逝,父亲对于他的关怀显然无法帮助这个男孩笼罩在母亲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克里斯蒂安逐渐地养成了暴力的性格,而这个性格给今后的他与伊莱亚斯的相处埋下了祸根。

一日,伊莱亚斯被同学嘲笑,克里斯蒂安强出头后被打,此后,克里斯蒂安便伺机报复,在用棍子击伤了同学之后,伊莱亚斯因为讲义气,他跟克里斯蒂安的关系近了许多。然而更大的不幸却在等待着两个小孩。因为目睹了伊莱亚斯的父亲安东被别的男人欺侮,克里斯蒂安愤怒之余便想着要报复。最终,他将自家仓库的烟花改造成了炸弹要去炸那个男人的汽车。危急关头安东却因为驱赶街上的行人而受伤。悲剧最终发生。

《更好的世界》为我们所营造的形象虽然泾渭分明,但是却无法用正常人的眼光去审视探究。安东的生活态度虽然是大家所崇尚的,但是由于安东本人并没有考虑克里斯蒂安以及伊莱亚斯的生活环境,常年生活在苏丹难民营的安东自然无法想象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如果缺失了父爱中坚强的一块,伊莱亚斯跟克里斯蒂安究竟会做出来什么样的举动。

伊莱亚斯缺乏家庭的温暖,克里斯蒂安同样缺失。家庭的温暖自然会造就一个平稳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两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伊莱亚斯无法从忙碌的母亲那边获得更多的支持跟关注,而父亲远在千里之外,更加无法关心伊莱亚斯的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父母都无法给自己提供支持跟关爱,伊莱亚斯自然会养成内向的性格。

伊莱亚斯的内向是面对来自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暴力的时候的隐忍,而这种隐忍在安东看来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安东已经看透了生死,但是对于伊莱亚斯来说却是一种更加刻骨铭心的伤害。伊莱亚斯需要有人带她走出困境,但是这个人却并不是自己的父亲安东,也不是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的工作依旧忙碌。克里斯蒂安的出现给了伊莱亚斯一种支持,这种支持是相互的。

虽然克里斯蒂安崇尚暴力,且给予了伊莱亚斯必要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对于伊莱亚斯的,对克里斯蒂安而言,他同样的需要这种支持。仅仅是崇尚暴力会让他变得没有朋友,而伊莱亚斯的出现会让这种崇尚暴力的副作用减小到最低。因此,克里斯蒂安便很快的与伊莱亚斯成为了朋友且一起逐渐的将他们认知范围内的暴力进行了升级。

当悲剧发生后,安东才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的亲情的缺失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当安东意识到了这种后果之后他才逐渐地理解了克里斯蒂安的心情以及他的这种性格养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克里斯蒂安的父亲也是长时间缺失自己的父亲的责任,而在妻子逝世后,对于儿子的忽略使得克里斯蒂安逐渐走偏。

然而全片中体现的性格以及养成性格的环境就如同安东在苏丹当医生一样,他虽然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拯救病患,但却最终无法扭转苏丹的社会结构。如果要医治更多的病人,苏丹需要的是完整的医疗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医院。这些却是一个医生无法赋予的,因此,安东所施行的善举并没有办法帮助苏丹民众走出困境,而安东给予孩子的关爱也同样无法帮助伊莱亚斯获得健康成长的少年时代。与其支教,不如建学校,规导性格不可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变环境。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