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1)

 松影融雪 2022-06-3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生活、娱乐、学习、办公等都离不开手机。现在社会上有一群被称为手机控(也叫低头族)的人,其中很多是未成年人。手机控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手机没电或无网络时会心浮气躁。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身体快速长大,然而大脑中自我控制模块却跟不上身体发育程度,所以他们自控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迷恋网络,沉迷游戏不好,学习成绩会变差,脾气变暴躁,性格变孤僻,但我们不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家玩玩没什么关系,只要到学校不玩就没事了;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强制措施,结果导致家长与孩子矛盾激化,甚至出现孩子跳楼,孩子用刀捅死家长的悲剧;还有的家长怕孩子采取极端做法,所以不敢管孩子,结果将孩子从一个火坑推进另一个火坑。

图片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过度使用手机怎样造成危害,会造成哪些危害。

为了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翻看了国内外多部心理学著作,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几点想法,纯属个人观点,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谁偷了我们的时间?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他们在打游戏、看电子书、刷朋友圈或短视频时,都会发现时间过去得很快,玩个把小时根本没什么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时,大脑平均每7秒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兴奋点(大脑受到强刺激而产生的反应),也就是说在玩游戏时,人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当停止玩游戏时,精神会迅速萎靡不振,就如跑完3000米躺在草地上再也不愿起来的感觉一样。那些容易让人上瘾的电子书一般平均每20秒左右出现兴奋点,而短视频和朋友圈则是每15秒左右出现兴奋点。15~20秒间距的兴奋点让人不会像打游戏一样疲劳,但一样会使人保持高度关注(比如刷短视频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为了寻找更多兴奋点,我们就会不断刷下去)。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很多短视频被设计成只有短短十几秒了吧,因为连续的十几秒正好不断撩拨你的兴奋点,让你为了寻找更多兴奋点,情不自禁刷下去。

图片

二.游戏、电子书、聊天软件、短视频等有什么危害?

每周返校日,很多同学(男生居多)都频繁打瞌睡,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种现象一般要持续2天左右。而寒暑假返校后,部分学生要两周甚至一个月才能恢复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罪魁祸首当然是手机。

我们知道,游戏、电子书、短视频等连续的强刺激让学生异常兴奋,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量。而且,人们很容易迷恋这种连续的兴奋感,并且对强刺激产生依恋感。返校后,早读、自习、上课期间,信息的刺激程度远不如手机,所以根本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课堂上兴奋点少,所以课堂知识无法像游戏一样对大脑的硬盘(长期记忆储存体)——海马体保持强刺激,所以沉迷游戏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率极低。我见过好几个孩子回家2天没日没夜玩游戏,到了学校智商无限接近于零,上课什么都听不进,一个小时作业时间只能做2-3道最简单的题,而这种状态至少要2天才能逐渐正常,但遗漏的知识再也补不回来了。

图片

图片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有一种重要的分泌物——多巴胺。多巴胺传递兴奋和快乐的信息,同时多巴胺的过度分泌也会让人上瘾。Arvid Carlsson因为对多巴胺的研究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持续玩手机游戏(最严重),看电子书,刷短视频,会导致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由于大脑过量分泌多巴胺,所以脑组织产生异变(和持续健身肌肉会变结实一个原理),这种异变干扰了大脑其他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信息传送。首先影响的是情绪控制系统,所以我们会发现一旦不给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其次影响的是信息辨别和记忆系统,所以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后记忆力减退,分辨能力差;接下来影响的是视力系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