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洪觉范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道就是爱 2022-06-30 发布于北京

慧洪觉范 

慧洪觉范(107l-1128),又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俗姓喻,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临济宗黄龙系传人。是主要活动于宋徽宗时期的北宋名僧,同时又是盛名于当时的诗人散文家、诗论家、僧史家、佛学家。

     慧洪禅师的一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前者,觉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后者,善也,慈济世界,无相布施。

基本信息

  • 本名

    慧洪觉范

  • 字号

    字觉范自号寂音

  • 所处时代

  • 出生地

    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

 
  • 出生时间

    107l

  • 去世时间

    1128

  • 主要作品

    《石门文字禅》

折叠慧洪的生平


慧洪作为僧人的一生,是十分坎坷而奇特的。据其诗文集《石门文字禅》(下简称《文字禅》)卷二十四的《寂音自序》、《续传灯录》卷二十二以及《五灯会元》等可知,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俗姓喻。十四岁时父母双亡,他成了孤儿,只好依三峰观禅师出家。慧洪生来聪明好学,"日记数千言,览群书殆尽"(《五灯会元》),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十九岁于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得度后他就在东京依宜秘深律师听讲《成唯识论》等经论。他在这一时期不仅广学经论,同时也旁猎子史,并以诗文与京师达官贵人相酬唱,在当时的诗坛上崭露头角。四年后,到庐山归宗寺依临济宗黄龙派下高僧真净克文学禅,真净移锡洪州石门寺,慧洪随至。慧洪天赋极高,加上学了一肚皮的佛学理论和文字禅,这在讲究"不立文字"的禅门里恰恰是一种障道因缘。所以真净"患其深闻之弊",于是对症下药,痛下箝锤:

每举玄沙未悟之捂,发其疑,(慧洪)几有所封,净曰:"你又说道理耶?"一日顿息其疑,述偈曰:"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华,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虾。"(《五灯会元》)

慧洪终于明心见性。但慧洪不但没有因此打消对语言文学的癖好,反而借助这种开启智慧的禅悟体验,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才能。这一点也是宋代禅林中的风气所使然。唐末五代以来,由于禅僧和士大夫的密切交往而产生了双向影响,文入学禅,禅僧吟诗,一时蔚然成风。在北宋,丛林中吟诗作对十分普遍,和尚上堂说法、对机、勘验等,都基本上是以诗偈的形式进行的。慧洪终生热衷此道,原不足怪。问题在于,一般高僧的诗偈是紧紧与禅软化相联,可谓是以文辅化,来接引学人,歜其悟道的:而慧洪则多用以吟风咏月,与文人创作几乎没有两样。

慧洪在真净处呆了七年,二十九岁时游历东吴,第二年上衡山,遍谒诸老,"皆蒙赏音,由是名振丛林"(同上),这不仅由于他的禅悟程度受到印可,也是因为他的诗作得好。

三年后(1102年),其师真净圆寂,慧洪回来拜塔,并有意到黄龙山隐居。当时绘事朱世英久闻其名,请他开法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的北禅景德寺。寺中藏有禅月大师所画十八罗汉像,不知为什么丢了其中一幅,慧洪作诗嘲之: "十八应真解脱根,少丛罗汉乱山门,不知何处应斋去,未见云堂第五尊"。第二天就有一妇人持画来见,说是这画上的罗汉托梦于她,让她带画回来。这事慧洪自己载入其诗话著作《冷斋夜话》(下简称<夜话>)中,虽属无稽,但从这件"罗汉且畏予嘲"的传说里,慧洪那种诗笔舌锋的锐利,却可见一班。

第三年,慧洪退院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漕运毕士吴开正请他住清凉寺。入寺不久,就被狂僧诬告伪造度牒,连同前住景德寺的狂僧法和等对他的诽谤,被捕入狱一年。

慧洪入狱即被削去僧藉,出狱后,以大观年间(1107-1110年)入京师,他的同门居士、丞相张商英(无尽居士)特奏皇帝,复度为僧,改名慧洪。太尉郭天民并奏徽宗赐其号。宝觉圆明"。政和元年(1111年),张商英为同列所忌,被罢相,出.知河南府,慧洪因此坐累,又被削去僧藉,并以十月二十六日被流放崖州(海南)。慧洪当时名声已经很响了,所以在流放期间,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缙绅士人、诸山大德作诗酬唱。政和四年五月蒙赦回到江西筠州,住荷塘寺,十月又子并州入狱。五年夏住新昌度门,往来于九峰、洞山等地四年,以诗词文章自娱。并准备从西安入湘上,依自己的法眷养老于云岩寺,不料又被狂道士诬告为张怀素的党人,当地官吏都知道是误认张商英为张怀素,但为核查事实,下南昌狱百余日。后再蒙赦获释。出狱后归湘上南台(今湖南湘潭县),结明白庵以居。并作《明白庵铭并序》:

余蕊缘深重,夙习羁縻,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柯之。独陈莹中曰:于道初不相妨……余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已。大概元年春结庵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坐,亦许灵山合法人,便谓世间僧爱尽,攒眉出杜有谁嗔。于是堤岸辄决,又复滚滚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微,道不胜习,乃收招魂魄,料理初心。为之铭曰:……

宣和五年三月案情全部澄清。时年五十三岁。慧洪经此三次入狱一次流放,念涉世多艰,心灰意冷,由是专以著述,不复问世事。并追绎达摩"四行"作《报冤行》、《无求行》《安乐行》、《称法行》四偈以述志。大抵不外乎人生如梦,应无欲无求,随缘度日,逆来顺受,坚持戒忍,以达到佛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慧洪晚年居寂音堂,自号寂音尊者。在作《自序》的同时,又作偈《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一云:

霜眉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衣。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舆世相违。残经倦读闲凭几,幽乌独闻常掩库。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从偈中看来,慧洪此时是彻底勘破世情,超凡入圣了。

宣和六年,慧洪重要的僧史著作《禅林僧宝传》成。靖康元年(1126)钦宗即位,诏赠张商英司徒,表其忠节,慧洪因到刑部辨其冤枉,赐重剃发复僧名。这是他在政和元年(1111)被削去僧籍后的再次为僧,中间隔了15年之久。建炎二年(1128)五月,示寂于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世寿58岁。

慧洪三次被捕,一次流放,两度被削僧藉。为僧及刑,作为僧人可说是少见的。究其原因,不外是结纳张商英、郭天民、陈莹中、邹浩等官僚,被目为张商英党人,在当时朋党斗争中做了牺牲品。之所以如此,也是慧洪本人的悲剧性格所致。即恃才呈能,不甘寂寞,"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滚滚多言",《彦周诗话》的作者诗人许颤在《智证传后序》也说他: "喜与贤士大夫游,横口所念,风驶云腾,泉涌河决,不足喻其快也。"而为人倾目。作为方外人的身份,慧洪所言所行的确是有失检点的。所以慧洪之友灵源惟清(晦堂祖心法嗣)在听到慧洪被流放时感叹道:

兰植中途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终抱弥年之丹。古人谓,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在觉范有之矣。(《嘉秦普灯录》)卷七)

折叠编辑本段慧洪的著作

计有诗文类《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甘露集》三十卷;诗话、笔记类《冷斋夜话》十卷,《志林》十卷,《林间录》一卷;僧传类《禅林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证传》十卷;佛学类《临济宗旨》一卷,《法华合论》十卷,《圆觉皆证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语录偈颂》一编等,并行于世。其著述之丰,在宋代只有赞宁、契嵩等一二高僧才能与之比肩,而其涉猎面之广,则可谓无人与之并驱了。

折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