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苻坚的前秦距离一统天下还缺哪些条件?

 炫叶楓雪 2022-06-30 发布于广东

苻坚,前秦一代贤君,五胡十六国最伟大的君王,自西晋灭亡到隋朝一统这两百七八十年内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一位君主。其开创了五胡十六国唯一的盛世宣昭之治,其治理下的前秦,国力强盛,威加海内,帝国版图囊括了草原、中原与西域,比之秦、隋、北宋仍有过之。

苻坚取苻生而自立时,前秦不过困居关中的一小国,远不如东边慕容氏的前燕与南边桓温时期的东晋。但是苻坚重用汉臣王猛,重农重商,积极主动求变,抑制贵族势力,积极对外扩张,十余年内,前秦实现了迅猛崛起。向西打服前凉,张氏父子俯首称臣;向北先是征服代国,拓跋氏称臣,最后吞并之,更是威慑了匈奴和铁弗等游牧部落;向东,趁桓温北伐之际,抢占有利地形,然后大军出击,一战击溃慕容评,灭前燕,俘虏慕容暐;向南,在襄阳等地屡次击败东晋,灭仇池国,取梁州和益州,威震夜郎。

前秦疆域

在后期,前秦更是灭代国,囊括大半个草原,西出西域,西域数十国尽在股掌之间,手握巴蜀和黔边,天下十分占其七,仅剩下东南东晋一隅,颤颤巍巍,于是乎,公元383年,时年四十五岁的苻坚已坐拥大半个天下,也许是感慨人生之浩渺,功业之难成,于是便想在这一年彻底解决天下大事,以成就汉高祖或者光武帝当年的伟业。所以,苻坚一面派吕光统领数万骑兵向西平定西域,一面亲自统帅数十万大军,并诏令全国各地征兵,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东晋,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战而定天下。

结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前秦大军先锋二十余万,浩浩荡荡数十里行军,先头部队与东晋北府兵及其它江北常务军在淝水相遇,东晋打算趁前秦大军还未集齐,于是想取个开门红,于是乎,谢玄下令,北府兵开拔,渡河击前秦。前秦先锋大军统帅苻融,面对贸然出击的东晋大军,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攻击,打算等东晋军半渡而击,于是就想先退出一段距离,将滩涂留给东晋军立足。本来这一计谋没有什么问题,可实际操作中,却出了大问题,前秦大军还在陆续赶来中,而先头部队猛一撤退,后面的部队没有得到军令,就以为先头部队战败了。

淝水之战

一时间前秦大军中谣言四起,谣言在数十万人中如同洪水猛兽,那些本来就紧张到极点的士兵顷刻间便崩溃了,而崩溃带来的后果就是激发人的本能反应,逃命。顷刻间,数以十万计的士兵便逃跑了。而前军看到后军逃跑了,又以为后军被东晋大军偷袭了,而自己这边就是两面受敌,在不明情况的恐惧之下,前军也做了鸟兽散。数十万大军如同乌合之众,一哄而散,东晋大军渡河之后都傻眼了,前秦大军竟然不战而溃,于是果断接住了这个大馅饼,趁势掩杀,最终大军取得全胜,收复了河南大片领土。前秦大军四散而去,苻坚只带着数十人狼狈逃回长安,一统天下的美梦自此破碎,最终在两年之后死于叛臣姚苌之手。

那么苻坚的统一之梦如此近,却又如此远。近是因为苻坚手握大半个天下,兵精粮足,帐下猛将如云。远却是因为倾全国之力,在淝水不战而溃,成为千古历史之笑柄。那么我们总结原因,苻坚距离天下一统到底还差些什么?

境内各民族

1、一条合理的多民族政策

前秦的覆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亡于内部问题。前秦本来是靠武力统一的天下,但是因为苻坚怀柔的政策,导致了其它各方势力类似于加盟共和国般的存在,拥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前秦统一北方时间并不长,其并没有杀亡国之君慕容暐等人,而是给予高官厚禄相待,导致前燕、代国等势力犹存,导致了各地都存在着变数与割据的可能性。

苻坚对待其他民族的政策主要就是宽仁,我们细看苻坚在处理氐族内部叛乱势力和处理外部死敌上是大不相同的,对内部反叛势力张弛有度,杀伐决断,而在处理其余民族的事情上,却是一味宽仁,强行广施德政。

这也就的导致了国内各民族并没有被同化,只是因为苻坚的强大,而被迫聚集在前秦这杆大旗之下,而当前秦在淝水惨败之后,各民族相继反目,不仅不再效忠前秦,还要反过来狠狠踩几脚。

所以前秦需要合理的多民族政策,将国内各民族无论从表面还是从内心都统一。毕竟封建专制,加强王权,才是一个帝国强大的标志!

长途行军

2、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

淝水之战不战而溃,虽然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但是一场战役的失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军队的不行。我们细心追索,不难发现,前秦先锋大军在还没有作战之前,连内外前后及时沟通都做不到,更别提什么齐心协力和组织纪律。

自古以来,就有军事专家反复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一支思想统一,行动迅速,令行禁止的军队,哪怕人数占劣势,其迸发出的能量和爆发力却是难以想象的强大。苻坚手上的军队,真正的精锐自然是当年王猛时代所打造横扫天下的一支雄师,这只军队身经百战,破前凉,败草原各部,灭前燕,受代国,兼并仇池和巴蜀。但是这支军队数量并不多,也就十多万,在这之后,前秦大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都是临时召集的军队,战斗力和战斗意识可想而知。

要想兼并天下,前秦必须要有一支行如疾风、不动如山的铁血大军,在配备以良将统帅,以邓羌、徐成、张蚝等做先锋大将,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前秦进军路线

肥水之战路线

3、一条深度合理的战略规划

淝水之战,前秦进军的路线不算太合理,此次苻坚的安排是,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而自己亲自统帅数十万大军主力直接进攻淮河流域,但是,自古以来,北方大军攻打淮河从来都不是良策,因为江淮之间,水网密布,极不适合北方大军前行,况且,江淮地区有涡阳、寿春、合肥等重镇,并不适合用兵。所以大军当以水军占据一半势力,陆军占一半势力。

想要破解南方政权在江淮一线的重兵防守,自古以来就有良策,那就是从襄阳派水师南下,攻取安庆或者直捣建康,如此东晋自然首尾不能相顾,一战可灭之。

鉴于此,根据前秦大军的行进路线,总共分为四路。我们调整一下前秦的四路大军,前两路以水师为主,第一路,蜀中大军出三峡,进攻荆州腹地,攻取江陵城。第二路慕容垂,中原大军出襄阳,沿汉水南下,攻取江夏。两路大军会和之后沿江而下,直取建康,切断建康与淮北的联系。

后两路大军以步骑兵为主,第三路按原定路线,主力大军从许昌南下,攻取淮河流域,以取合肥为重要目的。第四路大军出徐州,进攻扬州,威胁北府军腹地京口。一二路大军承担重任,第四路大军为协同作战,主要以第三路大军为主。如此,取江南易如反掌。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

4、强大的水师舰队

前秦大军进攻东晋,没有充分考虑到水师的重要性,要知道东晋乃是以水师为主的大军,当年桓温北伐,三次失败两次,主要就是因为水师运输的地理极限。而反观前秦,除了巴蜀和襄阳有少量水军之外,主力大军并没有重视水军。这也就导致了前秦难以逾越江淮天堑。

参照西晋灭东吴,西晋也是厉兵秣马十余年,才打造出了一支足以与江东媲美的舰队,然后才一举平定东吴。显然,前秦对于平定东晋,是准备严重不足的!

苻坚天王

5、稳固的后方和民心支持

苻坚治下的前秦,虽然有着宣昭之治的美名,但是自始至终都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江山稳固。前期,苻坚本就是叛乱上位,取代苻生而自立为王。然后重用王猛,王猛施政严酷,而且重视民生,严重破坏了氐族贵胄的利益,所以,在苻坚前期,氐族贵胄叛乱不断,王猛历经千辛万苦,才扫荡成功。

再之后,前秦迅速横扫北中国,一统北方。众多的亡国遗民可能还有故国的概念,其他民族并没有就地融入到前秦统治之下。再加上氐族本来就是小族,却贵为统治者,其它如鲜卑、羌族、北方汉族等民族的人口远多于氐族,自然很难辖制。在这样的情形下,苻坚为了江山稳固,于是将氐族贵胄分布到全国各地,负责一方治理。由此,不仅分散了氐族本来的力量,还导致了氐族贵胄在地方横行,引发了很多民众不满。

而前秦最后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塌方,显然是内部问题相当严重,这自然是因为苻坚没有治理好整个庞大的国家。当然,这也是因为从苻坚统一北方到发起统一全国的战争之间时间太短,短短数年,不足以将天下人心收服。

王猛

6、王猛二十年寿命

其实,说到底也只是因人成事,前秦之所以能够短短十余年内富国强兵横扫北方,自然是离不开王猛的竭尽全力治理。可惜,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在375年,也就是在灭前燕、仇池,收巴蜀膏腴之地,令吐谷浑臣服之际,带着一生的不甘和苻坚永世的遗憾去世了,享年不过五十岁。

王猛之才,文武都极其出色,尚在诸葛孔明之上,简直就是张良、萧何与韩信的结合体。王猛去世后,苻坚失去了一个顶级谋划者,再之后,前秦虽然能灭前凉和代国,但是却没有一个长远的实际操作路线,苻坚想一统天下,却没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略,最后只能倾全国之力南下。既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又不能兼具韬略,还没有动用政治压迫手段,而且大军南下也极为仓促,没有完整的战略计划,这也就是苻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王猛多活二十年,那隋唐盛世自然早来二百余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