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三要素初探 (2018年重阳诗会讲稿)

 杨阳56 2022-06-30 发布于云南

几年来漫游于《玉泉》诗海受益匪浅。但也陆续发现不少诗词和更多的诗稿中,在近体诗的基本格律规范这一点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甚至严重的失律问题,这无疑有悖于《玉泉》整体水平质量的提高。所以,本文的初衷是想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为《玉泉》尽一份微薄之力。尽管才疏学浅谬误难免,惟求抛砖引玉探讨交流。

学习格律诗的体会,我归纳为:“内容求可信,意蕴向高攀。但问诗成否?须通韵律关”。即诗的叙事写景表意抒怀,要合情合理,即便是夸张想象也要符合逻辑(对不对?);思想和艺术性要努力提高(好不好?);而作为格律诗,还取决于是否符合格律(是不是?)。

本文对格律诗且不论“对”、也不论“好”,只谈“是”。故仅限于格律诗最基本的格律三要素:一、有押韵才朗朗上口;二、有平仄才抑扬顿挫;三、无对仗则不算律诗。

一、押韵——朗朗上口

1、什么是押韵

诗韵就是汉字读音中的韵母,在诗歌中一定位置上使用韵母相同的的字就叫押韵。而按照韵母把汉字分门别类,就是所谓“韵部”。隋朝《切韵》为193个韵部,而《唐韵》增为195个韵部,北宋《大宋重修广韵》又细分为206个韵部,但因分韵过于琐细,后有可以把临近的韵合起来“同用”的规定,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之后,《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元《韵府群玉》始称其为“平水韵”,清《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合璧》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平水韵的来源。

这说明古今诗韵绝非一成不变。它很自然地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改进,否则就跟不上时代,而平水韵到了今天已千百年之久,远远脱离语言实际,早已经不适宜于诗韵依据了。古人尚不墨守成规。如今的读者和作者,更能体会现代人写中华诗词应该以现代汉语用韵

1941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新韵》十八韵基础上,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再版的《中华新韵》为十四韵。1965 中华书局出版的《诗韵新编》所划分的十八韵按其中部分的通押规定,与中华新韵》的十四韵完全一致。均为按现代汉语读音的新韵规范,它让写诗填词的用韵范围更加广阔,更容易被现代人们所接受和学习传播。

中华诗词学会2004年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四条诗词创作用韵方针。我的理解是,使用旧韵是一种传承,使用新韵是与时俱进。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 否则古人今人都会被你弄昏了头。

2、格律诗的押韵要求

(1)格律诗押韵的位置,只能在每一个偶数句的尾字(首联不对仗时首句也可以押韵)。诗句的尾字称脚,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

(2)押平声韵。在格律诗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平声韵为正格,而视仄声韵为偏格。实际上古人也写仄韵诗,还有不少名篇佳作。

(3)一韵到底,与词不同,一首格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只能押同一个韵。

(4)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也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

二、平仄——抑扬顿挫

1、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平:上平、下平;仄:上、去、入)实五声。

(1)平声。今演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今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今仍是去声。(4)入声。其声短促,一发即收。在旧韵中,入声字属于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的音调已经改变,从而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其中今读平声的约有600字)。

但是,我们对入声字应有所认识,因为无论在用旧韵创作格律诗词,还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时,入声字的相关知识都不可或缺。

2、现代汉语“阴、阳、上、去”的四声顺序,恰如“千锤百炼”:

平声:第一声ā阴平,高平调如“千”)、第二声á阳平,中升调如“锤”);

仄声:第三声ǎ上声,低升调如“百”)、第四声à去声,中降调如“炼”)。

这个熟知的成语,读音正好符合四声顺序,这样的成语很多,很有助于对四声的掌握。又如:兵强马壮、飞檐走壁、光明磊落、深谋远虑、风调雨顺、中流砥柱、千奇百怪、膏粱子弟、灯红酒绿、因循守旧、胸无点墨、雕虫小技、声名扫地、妖魔鬼怪、山穷水尽······

3、格律诗的平仄声律四大原则

(1)、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要句内字字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七言句内平仄相间,前每两字为一个单位;后三字可分为五与六、七平仄相间或五、六与七平仄相间。五言句可以看成七言句截掉前两个字。

(2)、联内平仄相对: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律诗中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但很多时候可以适当放宽,即七言只要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这也就是所谓“一三五不论”。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3)、联间平仄相粘:也就是说,律诗中相邻的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应用中,七言只须这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须二、四字平仄相同。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诗的一大忌。

­­(4)、句脚分明:句脚,就是格律诗中每一句的尾字。押韵的脚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叫白脚。押平声韵时韵脚必须都是平声,而白脚只能是仄声。

下面以七律的“平起仄收”的平仄谱为例,这里用“”、“|”分别代表“平”、“仄”,或许可以更简洁形象地解释上述原则中,“相间”、“相对”、“相粘”的意思

1、一  一   |    |   一   一   |,

2、 |   |  一    一   |    |  一。

3、 |   |  一    一   一   |   |,

4、一  一   |    |    |   一  一。

5、一  一   |    |   一   一   |,

6、 |   |  一    一   |    |  一。

7、 |   |  一    一   一   |   |,

8、一  一   |    |    |   一  一。

三、对仗——无对不律

1、对仗的三大原则

(1)字数相同。(2)词性相同,简单说,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对应位置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3)出仄对平。出句的尾字必须仄声,对句尾字必须平声。

2、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仗又称为对偶,因为偶数句才能构成对仗(对联也是由对仗演化而来而律诗对仗要求是,首联不强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尾联一般不对仗,因为对仗不适合用作结束语。但也有例外,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

首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一般来说,首句入韵则不能对仗,否则违背了对仗原则(3)。

对仗还有工对和宽对的说法。严谨工整的称为工对,不够工整的就是宽对了。

少数情况下,律诗会出现单联对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对仗的一般是颈联。

3、对仗在律诗和绝句中的要求不尽相同

简单说来,绝句不求对仗,律诗无对不成。律诗规定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包括排律(又叫长律,无论加多长,只能加偶数句),同样中间的所有联都必须对仗。而为什么绝句可对可不对呢?很简单,绝句又称为截句,就像是截取律诗的任意两联而成(不同说法略),对仗与否,自然也就取决于截取的是哪两联了。例如李白《早发白帝城》四句全无对偶,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绝句》都是绝诗中四句全对偶的例子。

对仗句的难度高于普通句,所以打基础应以绝句为主,动不动就写律诗是不明智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不见得律诗就一定比绝句高级,它们各有千秋。可以说,律诗多写意,绝诗多工笔。拿摄影比喻,律诗像广角宏观阔览,绝句如微距特写镜头。所以,绝句也有自己的优势,就创作而言,它不受对仗的束缚,且言简意赅、短小精练,一目了然。

附:平韵格律诗基本谱式及举例

格律诗主要有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四种体式,各分为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种规格,故总共可细分为16种。平起还是仄起,多取决于首句第二字。平收(首句押韵)、仄收(首句不押韵)均指首句最后一字。

本表谱式栏中浅色字位表该字可平可仄活用例诗栏中除标题外加粗字位表韵脚,并以斜体标出入声字

谱式

谱式

五绝1(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古渡》

金沙水自

古渡客难

旧事光阴促,

前行岁月

七绝1(平起平收)

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香港回归夜》

回归一梦百年

天亦悲怜赤子

暴雨滔滔耻泪,

明珠濯净亮东

五绝2(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怀感》

双亲登羽去,

儿女续红

从此知天命,

人生倍

七绝2(平起仄收)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新咸阳湖》

咸阳古渡波光潋,

里皇城九里

渭水贯都千载梦,

五陵塬上嵌明

五绝3(仄起平收)

仄仄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2016端午》

岁岁祭端

诗魂可畅

中华辞赋祖,

青史记馨

七绝3(仄起平收)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送别》

此去金沙万里长,

天高云淡渐风霜。

小桥流水犹难忘,

君意何时返故乡?

五绝4(仄起仄收)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丽江窨酒》

饮破杯中月,

唇留琥珀

甘融千蕊蜜,

馥沁百花

七绝4(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花即是春》

花若有情休待季,

谁言开处不如

百花各有知音爱,

自赏孤芳自黯

五律1(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东亚夜景》

东方夜色

遥看一图

大地铺星宿,

银河落亚

神舟飞广宇,

玉兔返天

只待华灯满,

神州耀太

七律1(平起平收)

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中秋天问》

中秋夜宴品丰

菊桂馨香各展

  暮送苍茫来大地,

云浮净澈挂青

今宵月色江山好,

万里清辉玉镜

仰问长空星汉渺,

可知欢乐在人

五律2(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2016重阳》

秋来春又似,

云淡趁风

花甲才刚过,

重阳恰又

同偕三辈老,

几度晚霞

岁月轮回转,

平安自可。  

七律2(平起仄收)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无题》

遥山远岭溶柔影,

新月长空挂细

春梦拾回翻旧照,

夜风不寐笑凡

红尘离恨何时尽,

天下悲欢几处

顿悟清虚迷惘散,

情深缘浅不如

五律3(仄起平收)

仄仄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五·七中学》

自古乱坟

今朝建校

书声淹鸟语,

春色问窗

桃李争芳艳,

竞翠

登高豪气涌,

烂漫是华

七律3(仄起平收)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步《端阳聚会》韵

昨梦依稀玉笥

汨罗不见影徘

离骚情愫凌波涌,

天问悲声

百世馨香诗祖句,

千秋浪漫楚辞

玉泉今日端阳会,

遥敬诗魂共举

五律4(仄起仄收)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梦巫峡》

叠嶂幽青岭,

层峦隐碧

流云缭雾霭,

烟雨罩巫

聚散云中雨,

飘零水上

残霞留不住,

此去向天

七律4(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玉龙雪山》

玉岳冲霄地起,

丛峰簇剑指青

阳春白雪晶辉耀,

酷暑冰川澈影

雾掩云遮厚蕴,

雪晴雨散焕新

雄奇秀险观为止。

自古无人踏雪

(补注):七律3例诗中,“和”读hè,作动词,即应和、配合、唱和之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