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儒敏教授:对长课文、难课文教学的思考(文字稿 视频)

 宝妞 2022-06-30 发布于河南
梅语文
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图片

     对长课文、难课文教学的思考

———温儒敏教授在第二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上的讲话

本文根据2020年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科书优质课交流观摩活动上,温儒敏教授的讲座发言整理。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我来讲讲关于长课文和难课文的教学问题。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学生某一个学段,学生普遍的那种认知水平编写的,但对课文的选择是有难有易,长短结合。每一学段,每一教材,它不是说一个水平一刀切。它是长短结合、难易结合。这样做可能更有弹性,也适合大面积使用。大家去选择去调整,要根据各自的学情来作调整,不要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去包揽所有的课,要实事求是。长课文可以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读,那么难课文要求水平可以放低一点,这些在教材中都是有明示的。

会议之前,我看了几个老师的录像,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红楼春趣》总得来说印象不错。

图片

《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三年级,确实是有点难,但学生其实大致上都懂。《安徒生童话》很多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读了。我看到老师讲课时不断地向学生提问,但学生几乎全都能一致地回答,可见学生在自习的时候都懂了。所以,我想我们提问时可以提一些学生不太懂的,全部都是懂的就没有思考性。像这样的长课文,特别是童话没有必要每一段每一句都讲那么细,要求学生能够一口气读下来,大致意思能懂,就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的。那么有的老师会问:“《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立意是什么?”是批判黑暗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吗?不是。那它是表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吗?也不见得是。就是说不一定要给童话都要提起它的思想意义。童话就是孩子们的故事,孩子们的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属于小孩子的作品,是吸引和鼓励孩子们在其中展开自己的想象。所以童话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对孩子来说不完全是语言运用能力,它也是对孩子们思维训练很主要的一方面。包括有逻辑思维,这个高年级更多一点。对于低年级是直接思维、形象思维、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它写的主要是贫穷、饥饿、寒冷、以及人的孤独无助甚至黑暗。那么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一般比较缺少实际的体验的。但是又有必要让他们有所体验。现在孩子们哪体验过这些东西?那么让他体验就是展开他的想象,培养他的想象力。所以这节课,我想能够让学生大致地读懂,扫除字词句阅读中的障碍,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想象他们没有经历过的那种贫穷、饥饿、寒冷特别是孤独无助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让他去亲自感受呢?因为孩子们智商、情商的发育不单单只有美好,也要让体验一下人世间并不美好的东西,世界上也有很辛苦、很可怜的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如果说一定要立意的话,我想就是这样。一个是培养想象力,体验不同的生活和培养他们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

《小英雄雨来》比较长,但是不难读。教材要求是尝试用较快的速度来默读课文。在课上介绍一些时代背景,然后安排学生自行默读,把一些较难的字词句梳理一下。在习题中有两道题。一个是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说说你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培养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情节和内容,它是一种能力的训练。第二题是欣赏学习还乡河景色。让学生练习如何去抓景物的特点,怎么描写景物。这些活动都可以在课内完成。没有必要全部都老师来串讲精读。这篇课文是传统课文,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我们那个时代对于战争、抗战比较了解,但现在孩子不一定了解,所以上课的时候适当交代一下抗战的背景。

图片

《红楼春趣》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小节,这个课安排在小学,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对《红楼梦》有一定的感性的了解。我看了会议之前的授课老师讲得非常好,她设计和提问都是孩子们学习这节课需要掌握的。她提问不是“对不对啊?”,“好不好啊?”“是不是啊?”她提问确实是针对孩子们不太理解,不容易掌握的引导性的提问。比如说她问:“红楼春趣在哪里?”“宝玉为什么不舍得踩那个美人风筝?”这其实比较复杂,牵涉到宝玉对女性那种心理,讲这个问题点到即止。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写水中的倒影,村姑、狗、茅屋都往云里飘,借着梦境说印象。写光色的交织有点类似印象派的图画,那么对小学生来说不一定要这样去讲,我们老师要掌握,要理解。老师要帮助学生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因为鲁迅的语言的运用是比较陌生化的,他不完全是我们的普通的语言。要帮助学生读懂读通,那有的老师问:“是不是要求学生理解鲁迅的感受,还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呢?”这是有代表性的问题。我想两者都有。前者是个基础,要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但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理解。不能只扣住一端,也没有必要非要寻找主题教育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但你非要一定要说它是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对理想的追求也可以,但是有点牵强。这是鲁迅他自己写的一篇情诗,所以这篇课文是比较难的。小学语文有很多都是文学类的课文,除了通常讲的听说读写,一定要非常注重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包括认字、阅读。但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们老师以前注意不够的就是审美能力、想象力。也就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发挥其他任何一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长课文怎么教,教无定法,不一定要像教短课文那样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放开一些,相信孩子们自己能够读懂,适当的帮助他们读不懂的地方。

会议的几节展示课各有特点。

 第一、几节课的共同毛病就是老师讲得太多,特别是问得太多,几乎每一句话都问,问的密度太大了,学生很累,这样的课具有表演性质,还不如让学生自己读,然后集中做点活动,然后老师再讲,紧接着阅读一些语文方法方面的问题,一课一得,不能够太多的要求。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们怎样去读童话,尽情去想象和体验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想象和体验自己就是卖火柴小女孩。一课一得。读童话就要沉浸其中,不要破坏孩子们的感觉,掰得很碎,把感觉都破坏了,孩子们会不喜欢。《小英雄雨来》不是童话,是故事或者是报道,教学里是默读,尽量读快一点,这就是这一课一得里的默读的方法,读快一点。《红楼春趣》,知道有《红楼梦》这一本书,感觉到挺有趣的,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但每个都写得很有生气。《红楼春趣》还有很多知识,说课老师没有讲到,《红楼春趣》不是文言文,它是古代的白话,现在的孩子基本都能读懂,但是有些用词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有些用词必须要稍微讲一讲,这些词其实很有味道,这就叫一课一得。《红楼春趣》特别好,其它的都是掰得太碎太细,让学生完整阅读或其它整体印象。有些课文没有必要安排预习,就让学生读,读完后谈谈印象就好了。老师们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可能因为考试,生怕学生不懂。这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一篇课文孩子们懂得七七八八就行了,四年级读懂《红楼梦》和《西游记》没有什么困难。不要生怕孩子不懂。现在的课,主要是问题问得太多,以前是活动太多,这样有点密不透风,要改一改。

二是多媒体运用适可而止。《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静心,闭上眼睛想想卖火柴小女孩那种孤独、那种寒冷,想一分钟,总比在多媒体上画小人好,这样破坏了文字的感觉,用文字来展开想象和看多媒体视频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课要减少用多媒体。

《红楼春趣》的老师讲得好,利用板书呈现令人赞佩,现在很多老师都不会板书。

三是课堂用语,老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上课?是用朗诵腔还是比较平实的语言?课文的朗读要有点腔调和节奏,但平时讲话一定要用朗诵的语言吗?听了很多课都是这样,通篇都是“太阳升起来了,东方露出了什么?”这样的腔调。也许课文朗读的时候可以,但平时的用语这样就不行了。称呼上看起来也一样,比如上课时,老师称呼班上同学为“孩子们”,这样不好,直接说“张三同学,李四同学”更好!课堂里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一个集体。我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新浪微博,“为何许多老师一上台不正常说人话,总是带一种朗诵味的腔调呢?”引起几十万人的评论。这种现象在小学、初中更常见,可能认为这样上课才有派,或者追求领导的风格,或者是模仿电视主播或者是刻板的评论员。很多学生平时说话挺正常的,甚至生动有味,可是到了公开场合讲话都带着“语文腔”。这是文风问题。语文课堂的语言,不是朗诵语言,应该真切一点,套话少一点,特别需要朗读的课文也不要拿腔拿调,语文的功能之一是思维训练。套话和语文腔意味着不过脑,是语文的悖路。绝大部分老师教学都存在“语文腔”问题,一听这样的语文课,鸡皮疙瘩掉一地!语文课堂应该亲切一些,平易一点,真诚一些,接近学生,营造一个更活泼开放的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