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目难忘的古今赠内诗

 阆苑珍樟 2022-06-3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先解释一下,“内”就是“内人”,也就是妻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老婆”。“赠内”就是赠送给妻子的;本文还划定个范围,必须是写给活着的妻子看的,那些为死亡了的妻子写的纪念性的诗词,我把它归类到“悼亡诗”范畴里。“过目难忘”四字不必解释,但我得说明两个表现:一是读懂了,诗句都接近口语,一看就明白;二是深深地刻进脑子里,一遇适当时机,喉咙底就会跳出这些句子。用文艺理论的话来说,就是“震撼心灵”。我没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但是这些诗在读第一次的时候,全诗或者至少有一联会自然地深深地铭刻到脑子里,挥之不去,一遇契机,便会吟唱起来。

    金末元初的大文豪元好问有名的《摸鱼儿·雁丘词》开拍就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人世间,至爱莫如夫妇,夫妻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浮沉荣辱,贫富穷通,都共同享受,互相影响。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当然男方负有更大的责任,而新社会男女平等,妇女占有半爿天,相互依存,命运与共。所以夫妻之间感情的流露,就自然发自内心,真挚而细腻。

    我喜欢而牢记的四首诗,都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卿卿我我含情脉脉的情调,也没有缠绵悱恻委婉动听的语言,都是朴实无华但却是至纯至洁至亲至爱的感情流露,今天我把粗浅的感想写出来,愿和读者共享。

     本文谈的四首诗,古代的有两首,李白和白居易的,题目都叫《赠内》;现代的两首,一是浙江诗人刘毅的《结婚廿一年赠内》,另一是新疆诗人星汉的《剑歌携母赴美,余在南疆未及送之,赋此相寄》。下面依次来说。

       ·李白的《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一首诗,四句,二十个字,押“八齐”韵,不讲究格律,是一首五言古风。全诗明白如话,一读就懂,再读就熟。

    理解时只碰到一个困难,就是“太常妻”这个典故。百度一下就明白,太常,官名,是管理帝王礼乐祭祀事务的官。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周泽,就做这种官。他是个酒鬼,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又虔诚于斋戒,天天住在斋宫里不回家。有一天他妻子可怜他年老多病,去斋宫看他。岂知他不但不感激,反而大怒,命令侍卫把妻子抓起来送到官衙去法办,呆板苛刻到如此地步。“太常妻”也就是“活守寡”的代名词。有的书本里对“泥”字注解道:传说南海中的一种动物,无骨,在水中比较活跃,离开水便如同喝醉了一般。我觉得解释为“烂糊泥”三字,既形象又确切。按照修辞学原理,喻体总比本体浅显、通俗、普遍、形象,李白是四川人,不大会用南海里的动物来作比喻,况且越比越深奥,似乎不合理,所以我就不采纳了。

我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翻译如下: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得像烂糊泥。

你虽然名义上是李白的妻子,和活守寡的太常老婆没有丝毫差异。

    李白15岁至23岁,在匡山大明寺读书,24岁写了《别匡山》,游览了四川各地。25岁开始,向全国各地漫游,结交诗友道友,拜谒贵族官僚,谋求一官半职。27岁漫游到湖北安陆,被祖居安陆的大户人家许梓芝员外看中,招为东床,这是他第一次结婚。许梓芝的父亲许绍是唐太宗的名臣,其祖父许圉师是唐高宗的宰相。李白结婚六年后,33岁时女儿平阳出世;再过三年,37岁时儿子伯禽(小名明月奴)出世;再过两年,40岁时,许氏病故。以后娶继室刘氏,因性格不合,离异。41岁时,在山东任城,继娶鲁氏,生了个儿子,取名颇黎,不久又分手。46岁到河南梁园,娶宗楚客之孙女为妻,就此安家。这宗楚客可不是一般人,是女王武曌的宰相。纵观他的一生,虽两任妻子出自名门,但家庭生活不可能用“幸福美满”来形容。

    这首诗写于开元23年(735),是写给第一任夫人许氏的。当时李白35岁,女儿平阳才三岁。这首诗结构很简单,前两句写自己,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过日子。后两句议论,对妻子表示自愧和内疚。全诗自讽自嘲,幽默风趣。

    李白还有《秋浦寄内》,写于55岁时,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还有《别内赴征三首》,写于56岁时,告别妻子,投奔永王李璘,结果落得个流放的下场。这四首诗,都是给第四任妻子宗氏夫人的,我都读过,但记不住;唯有这一首《赠内》,读了一次之后,想忘记都忘记不了。

    二  ·白居易的《赠内》

漠漠暗苔新雨地,

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明月思往事,

損君颜色减君年。

    白居易和李白不同,李白因家庭出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白居易却是一路考出来的。白居易自小苦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天道酬勤,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中进士第;过两年,32岁,考“书判拔萃科”,及第;于是走上仕途,被授予“校书郎”官职。35岁,辞去校书郎,“以对策语,直入四等”,被授予周至县尉。一转眼36岁了,已经是大龄青年了,他不死心,由周至县尉调充京兆府考官,试毕,帖集贤院校理;再参加考试,被授予翰林学士;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也该满意了。也就在这一年,娶杨氏为妻,建立了小家庭;婚后小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诗人写了不少赠内诗。

    结婚第二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白居易37岁,写了一首五言古诗《赠内》,是给妻子杨氏的,其中也有过目难忘的句子,像“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等等,因为全诗比较长,要背熟,得花功夫。他结婚后两年,大女儿金銮子出世,升任为人之父;再过两年,唐宪宗元和六年,白居易40岁,这一年大不幸接连降临,四月,才57岁的母亲去世,他不得不罢官,回下邽义津乡金氏村为母丁忧;10月,爱女金銮子夭折。在母丧女夭的打击下,他写了这一首七言绝句《赠内》。我经常想起的就是这一首,特别是尾联两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自然地从喉咙里跳出来:“莫对明月思往事,損君颜色减君年。”摆脱一切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紧,健康第一呀!

    这首诗语言浅显,含情极深。起句写地面,密密麻麻地长满青苔,又刚下了雨,路滑难行啊;地点又很偏僻,没有人来往,摔倒了没有人会看见。承接句写天气,草木枝头挂满露珠,寒冷的秋天就要来了。这两句借景抒情,含凄凉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保重身体。转句进一层,劝告妻子在悲秋的夜里,不要对明月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结句回答了“为什么”?经常想念悲惨的事情,会损害你的健康,衰老得快,减少你的寿命。可见诗人对妻子的关心、爱护。

    在唐代著名的诗人中,白居易的赠内诗是最多的。41岁时,结婚才五年,分别的时间长了,又写了一首《寄内》。以后人到中年,次女阿罗都四五岁了,又写了一首《赠内子》。50岁的时候,妻子杨氏被封为“弘农郡君”,他又写了一首五言古诗《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我读过的就有五首。

   三 当代浙江诗人刘毅《结婚廿一年赠内》

欢怡磕碰两心同,

三七年华蔼蔼风。

笔墨诗书成我誉,

杯盆锅铲耗尔容。

事亲教子三春暖,

撷食衔泥一半功。

人过中年千万愿,

最祈百岁效光鸿。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9312月,结婚21年了,人到中年,回顾夫妻共同奋斗的生活,充满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起句中的“欢怡磕碰”是偏义短语,偏在“欢怡”,(如硬要理解为抑或闹点小矛盾,也无不可),两个人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比如搞好本职工作啦,培养子女啦,孝敬父母啦,修建房子啦……两个人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承接句说,结婚二十一年来,相濡以沫,共同奋斗,过着和蔼宁静的生活。首联两句,围绕题目展开,十分得当。

    中间两联更好,就是我过目难忘的句子。这两联扣牢首联的“两心同”“蔼蔼风”六个字来展开,进行具体的勾勒与渲染。颔联写实,以两个人对比描述,感谢妻子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作者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19666月,高中毕业考试已经结束,正在紧张地复习,就要参加高考了,谁能想到校园里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大学的梦想从此破灭,谁知一乱就是十年。还好他珍惜青春年华,坚持学习,练就了一笔好字。当年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有个重要的通道叫做“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The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简称:广交会),勤俭大队农民学哲学是浙江省政治展厅的重要内容,每年春秋两季他都是布置展厅的重要角色,所有文字表达部分都出自他的手笔。外交部长乔冠华、外贸部长白相国都曾看到过他的作品,而且很欣赏。有一次,乔冠华看到他写字,引起关注,问他:“你几岁了?”他答道:“23岁。”乔冠华翘起大拇指,赞扬:“这么年轻,字写得这样好,不简单。”江山本地的许多商店、景点的匾额对联很多都出自他的手笔。他曾担任过江山市的书协主席、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名噪多年。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支撑有力的女人。如果没有妻子的大力支持,他在书坛、诗坛上怎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这一联用密集的意象“笔墨诗书”表达自己取得的成就,用“杯盆锅铲”表述妻子的辛劳,家务的繁杂。“成我誉”表达出诗人的自慰与自豪;“耗尔容”三字,表达出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怜爱与衷心的感谢。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所以过目难忘。颈联两句,全是表扬妻子,上句说妻子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关爱;下句说养家糊口,妻子也是半爿天。表现手法与颔联不同,采用了比喻,以三月春风比喻妻子对人的态度;以燕子衔泥,表示妻子的勤劳;两联的节奏也富于变化,摇曳多姿,好读好记,我最喜欢。

    转句说,人过中年,还有种种愿望与追求,追求什么呢?结句摆出了一个榜样,那就是东汉时代的梁鸿与孟光,夫妇相敬如宾。直率地说,结句平平,缺点是一个字:熟,绝无眼睛一亮之感。

     四  新疆诗人星汉的《剑歌携母赴美,余在南疆未及送之,赋此相寄》

莫虑明朝饭菜无,

街头我有酒朋呼。

诗书事业形神苦,

谈笑家庭礼数

愿借东风翻日月,

已离北斗掠江湖。

心思从此萦回地,

弱女老妻西雅图。

先介绍一下作者,星 汉, 姓王,字浩之,1947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十二岁时就到新疆生活,现任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出版著作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余种。

    为了正确地理解他的诗,特介绍他的两个小故事,借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一是诗人的母亲于1992年去世后,他埋头治学十五春秋,2009年四种著作出版。2010年清明节,他就提了四种著作飞回故乡,去祭拜母亲的时候,就把这四种著作当做纸钱焚烧在母亲的坟前,而且作诗说:“不烧冥纸烧文字,此是故乡灯火钱。”可见诗人笔耕之勤奋,对母亲之孝顺,告慰母亲方式之奇特。另一个故事,诗人有个爱女,取名“剑哥”。有一天诗人出差在上海,接到信说女儿发高烧住院,现在好了。他填了一阕“清平乐”,下半阕说:“高烧烧去痴癫,炼来铁额铜肩。愿我王家丑女,无灾无难神仙。”女儿12岁生日,他又填了一阕“行香子”,结拍提出愿望:“愿驯如羊,忠如狗,健如牛。”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女儿深沉的父爱和幽默风趣的性格。

    我读星汉的寄内诗,过目难忘的是首联和尾联。 这一首诗是女儿取得博士学位后,带母亲去美国,而诗人在新疆,没有去送行,就写首诗寄给她们。本诗题目有点长,说明写此诗的原因。妻子女儿去西半球的美国,要说的话很多,重要的事也很多。哪晓得劈头说的是“吃饭问题”,告诉妻子“不要顾虑我明天的饭菜”,我有朋友会约我到饭店去吃的,这使我感到十分新鲜。颔联说自己钻研学问,一天到晚劳形劳神,没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团聚谈笑,多少表现出歉疚的意思。颈联说也想抽出时间,弥补以前的损失,但是现在你们已经飞往美国了,想弥补也没有机会了,也有惋惜之意。尾联很有意思,从此之后我脑子里经常想起的地方,就是你们居住的西雅图。这个头发蓬松的彪形大汉,居然如此情深!

    星汉是目前中国格律诗坛上用现代汉语创作最成功的诗人之一,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以现代汉语来写作格律诗词,同样生动有诗味;外语词语入诗,也是可行的。本诗的首联和尾联,我一读就懂,再读就熟。

    上列的四首赠内诗,各有特色,都表现出人类高尚的思想感情。 在妻子面前,李白的愧疚与自责,白居易的关爱与规劝,刘毅的表扬与感激,星汉的告慰与思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所用的语言,都是当时流行的口语,明白晓畅,朗朗上口,读者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过目难忘。

图片

诸位诗友,诸位读者: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2022.6.于杭州云悦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