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北京冬奥会火炬,点燃了国家体育场“主火炬”。至此,中国石化圆满完成冬奥会火炬生产保障任务。这也成为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 ![]() 这场运动盛会,和汽车有什么关系?本届冬奥会车辆合作伙伴丰田,为冬奥会提供了2000+台的服务车队。这其中,有140台丰田Mirai与众不同:驱动它们的不是油不是电,而是氢。除Mirai外,整个冬奥会期间还有近千台国产氢燃料客车进行服务。 ![]() 服务冬奥会的丰田Mirai 在谈及电动车弊端的时候,氢能源总是被视为真正未来能源的那一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氢能源汽车究竟如何?氢能代替电吗? 氢能车能取代电动车吗 拉长时间的尺度,我们知道,在政策战略与产业的不断深耕中,氢能车终会发展起来,那么氢能车未来的发展会取代电动车吗?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从能耗的终极发展角度来说,零排放是终极目标。氢能车的战略位置是很高,但是短期内,电动车的发展远远把氢能车甩到了身后,替代电动车的目标看起来比较遥远。 ![]() 电动汽车很好的替代了传统燃油车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公共交通、专属车类等,电动车的身影都融入到了整个城市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 ![]() 但在长途运输场景中,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限,需要多次补能,运营的难度被放大。这个领域对于电动车来说,无论未来技术怎样发展,限于锂电池材料的性能的天花板,续航里程有限,这也成为氢能车切入发展的开口,作为长途运输场景中新能源车辆补充。氢能车与电动车的发展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成为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补关系。 ![]() 我们知道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政策一直都是先行,无论是作为指导和战略的规划,还是真金白银的撒钱作为后盾支持行业的发展。对于氢能车来说,新的政策也在补贴方面作出了有别于电动车的改变。比如以结果为导向,项目评估验收后,才能获得奖金;明确奖金不能用于整车项目投资和加氢站建设,只能用于核心技术产业化、人才引进、新车型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广等,这些新的措施都变得更加严格、细化,避免以往在电动汽车中的骗补现象。 ![]() 2021年的“两会”期间,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对氢能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方向:氢能正式出现在十四五规划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中,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被共同规划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这句话的分量非常重,甚至在“新基建”之上,从产业的视角看,氢能与电能一样,本身也是“新基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作为国家战略安全产业,立法是重中之重,在电力产业,我国有电力法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撑。 ![]() 政策与战略层面的疏导,产业与技术的深耕,氢能车暂时的发展虽然缓慢,但不会一直停滞于此。就像电动汽车的发展一样,在经历时间与技术的酝酿后,也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氢燃料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分布式能源等等,未来家庭、公司、公寓也会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应急电源,氢能与电能一样,将来也会出现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中。 ![]() 100年前,当燃油车和电动车第一次碰撞的时候,成本过高、配套不足的电动车输给了市场化程度高、用户体验更好的燃油车,今天,锂电和氢能的PK中,难分胜负。目前看,锂电和氢能各有特点,所以很多人提出,由于两者互补性强,乘用以锂电为主,商用以氢能为主,二者共同构成主流储能方式。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氢能和电能之间做出了选择,比如日韩几乎all in氢能,欧洲押注电能,而中美两个经济大国,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两种路线共同推进,能源技术路线的选择不仅关乎汽车行业的未来,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能源结构,在这场无硝烟的争夺战中,每个国家都是慎之又慎。 ![]() 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了市场。服务本次冬奥会的丰田Mirai已经是这个车系的第两代产品,已经在日本、美国等地实现了销售。在美国,2021年Mirai可卖出2000+台,主要销售到了以加州为核心的西海岸。 ![]() 除去日本厂商,韩国的现代在氢能源领域的步伐也很快。现代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面向韩国和欧洲市场销售,主要产品NEXO是一款中型SUV,全球范围内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一万台。 ![]() 氢燃料电池车辆在国内的应用,也比想象中广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截止2021年底,实现上牌的氢能源车辆也已经近万台。 ![]() 国内氢燃料汽车主要应用于商用领域。在近几年,主要以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长途货运车辆的形式应用。在北京,已经出现了诸如水木通达等使用氢能源大巴开展通勤、旅游等巴士服务的公司。 ![]() 本次冬奥会期间投入使用的氢能车辆,大部分就是在北京、张家口等地日常运营的公交车,体验氢能源车的成本仅需人民币1元。 ![]() 国内的一些车企,也有一些成熟的氢燃料乘用车,做好了投入市场的准备。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布局,上汽成立了捷氢,开发氢燃料电池系统,广汽成立了前瞻研究部,做系统集成,而博世也一改Tier 1的风格,不仅布局核心零部件,也开始开发系统,对氢燃料电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不同于锂电池的激进路线,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态势。当政府出政策聚焦热度高的时候,行业发展会比较快,当有企业失败热度低的时候,行业发展速度会比较慢,但不管热度高低,氢燃料电池汽车总体都在向前发展。 写在最后 未来一定是新能源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新能源不等于纯电动。实际上,生物燃料、氢燃料,甚至于太阳能、核能都可能是未来交通工具的驱动形式。未来的新能源应用也必然是多层次的。 ![]() 就如同我们现在应用的化石燃料也有着汽油、柴油、重油、煤油之分。氢能源或许是会和纯电动一起,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图|网络 文|豆豆 编辑|豆豆 END ![]() 这是一篇Taycan与岛屿的故事下一波赛道 感受领克05高性能SUV家族全新探界者RS靠什么打动年轻人?扯车无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