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记忆】戏说青龙街

 耘禾 2022-06-30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德州城区的“青龙街”属德城区青龙桥社区管辖,它西起新湖大街东止湖滨北大道,原名为东门外、东关村等。

因街西头原在护城河上,有一座名曰“青龙桥”的古石桥而得名。这条街不太长但它却为德州城留下了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相对而言它曾让德州城闻名于世。

德州城的青龙桥

德州城的文物古迹能在全国有名气的有三:一运河、二苏禄王墓、三青龙桥。前两件闻名全国的起因人人皆知、无可厚非,可这小小的青龙桥为何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青龙桥”原系德州城东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小石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住在德州城里、有寻旧爱好的同袍可能都见过这座小石桥。它貌不惊人土里土气、由一堆歪七扭八的条石砌成了这座石桥。桥上没有精美的石刻花卉、没有名人题写的桥名,只有几块粗糙的、正方形的长条石作为护栏。桥面上条石与条石之间的缝隙最宽处足有六厘米之多,别说行车就是行人在桥上走都得小心翼翼。这就是1984年秋季,闻名于世的德州城“青龙桥”。

德州青龙桥的故居在现新湖大街与青龙街、勤奋街形成的十字路口偏东点的位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青龙街西头街牌附近的路两边,放着几块粗糙的、正方形的长条石,它们就是原青龙桥上的护栏,人们将其放在这里可能是想告诉后人,这里是青龙桥的旧址,可后来不知何时这几块条石不见了。今朝只有以青龙桥命名的社区居委会和几个以青龙桥命名的商店,还在提醒着人们“青龙桥”就在附近。

德州青龙桥与德州砖城同时建成,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德州古城的东门名曰长乐门。出了东门外朝南的瓮城门回头转向东北方,便是横跨在护城河上的青龙桥。它并不是像《三侠剑》等小说里叙述的直冲着德州城东门。

它为么叫青龙桥!据民间口传:原来德州城的东门外是一片低洼的盐碱地,东关村东约两三华里地处是陈公堤”。据说这里是干枯的黄河故道,因有陈公堤的阻挡使此处形成了一个风口,故这里常年有风只是大小而已,风大时飕飕直叫刮的飞沙走石,而得名黑风口”。

传说,有一年,突然狂风骤起、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大风过后,在黑风口里出现了一条大土岭子,它高约丈余、长约四五华里弯曲曲的貌似一条龙。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长满了青草,故人们送其美名“青龙背”。

明洪武三十年改土城为砖城时,青龙背为修城墙做出了牺牲。城池修好后,在东门外的护城河上修了座单孔平板小石桥,一、因该小石桥直冲着原来的青龙背。二、因按阴阳五行的配色之说,东方为青色故名青龙。所以,德州城的古人将其命名为青龙桥”。

图片

青龙桥与窦尔敦

德州城的青龙桥之所以名扬中华大地,其主要原因是窦尔敦。

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排行老二、乳名二东。他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系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彭公案》和《三侠剑》及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

窦尔敦为人忠厚、直爽、义气。是个侠肝义胆、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的侠义之人,故武林界尊举他为山东绿林八大处总头领。窦尔敦精通十八般武艺,尤其善使大刀。后来自己设计制作了“护手双钩”,他舞起双钩来疾如闪电、变化多端、势如猛虎,故人们称其为“虎头双钩”。

可在清代正史《清史稿》和《清实录》中却没有窦尔敦的记载,只在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明清史料》及《古城瑷珲》和《献县志》等地方史志中有文字记载。

小说《三侠剑》说:清朝康熙年间,窦尔墩在德州东门外开了家店铺,他商业道德不好,依仗身怀绝技而欺行霸市、欺压百姓,故引起众人愤恨。

胜英系三侠客之首被奉为上三门总门长。康熙年间因年高而退出江湖做保镖的生意。

只因匡扶正义惹了祸端,而来德州城暂居东门里客栈教授弟子。胜英对窦尔敦的为人不满总想教训他,但因年高力不从心,遂捎信让徒弟黄三泰来德州城为民除害。

黄三泰身怀绝技,在江湖上备受尊重。接到师傅的信立即赶来德州城,次日便宣战窦尔墩于青龙桥。第一次交手不到20个回合,黄三泰难敌对手便主动败下阵来。

几天后,又在青龙桥再次宣战窦尔墩,两人交战了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胜英见徒弟不占上风,唯恐吃亏,便喝令停了下来各自返回。黄三泰第三次向窦尔墩宣战,当地上百人前来围观。几经交手窦尔墩仍占上风,这时胜英发出暗号,黄三泰虚晃一招跳出圈外,回头高喊“接招”一支金镖飞出,打在窦尔墩的左膀处。胜英向前将窦尔墩训斥了一番,窦尔墩离开了德州城。

《献县志》说:窦尔敦举起了反清义旗从者如云,他带领的起义军占领了河间府。朝廷派兵部尚书彭朋前来收复,却连连失利而遭到削职处理。黄三泰为了救彭朋要与窦尔敦比武,并请老侠客胜英作证。因当时胜英住在德州城东门里的李家小店,故比武地点定在德州城的黑风口。双方约定比武期间不准使用暗器。

比武中双方战至数十回合后,黄三泰觉气力不支便假意败走,将窦尔敦引至青龙桥上时,便发出一支金镖,窦尔敦躲闪不及被金镖击中。窦尔敦在青龙桥遭暗算后,率众弟兄出逃失了河间府。后来窦尔敦独身盗走了御马。彭朋再次被削职,黄三泰也受到牵连。窦尔敦报了青龙桥的一镖之仇、绿林界争相传诵、大快人心。

清史志《古城瑷珲》说:在萨克素将军的周旋下,窦尔敦被流放到黑龙江,在“雅克萨”战役中,只身混入俄军占领的城内,将支撑指挥作战的楼橹杆砍倒。并在雅克萨城头连杀数十名敌兵,致使俄军大败退出境外。窦尔墩立了大功,但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于1687年逝世于爱辉镇附近的火石山(后改为窦集屯)。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时任征剿将军的萨克素将军为其修建了座窦尔敦祠堂,瑷珲人民把窦尔敦奉为护国英雄,逢年过节都到祠堂对其敬奉。

窦尔敦以江洋大盗的形象而闻名古今,可窦尔敦被流放到黑龙江后,参加了抗击沙俄的战斗,并为国流血捐躯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无论历史对窦尔敦如何评价,德州城的“青龙桥”因窦尔敦之名而闻名于世,这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青龙街的今夕

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站在摇摇欲坠的“青龙桥”上向东看,是一条通往东关村凹凸不平的土路。当时的东关村由几十座低矮的土坯房组成,其中还有几处危房。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几乎看不到人,更找不到商店。只有那根弯曲的木杆子上挂着的高音喇叭,算是一个现代化的设施,还有那寥寥无几的几棵树展示着这里的生机。村外的田野被一片白色的减土覆盖着,秋风吹着几棵枯燥的、东倒西歪的荒草显的那么凄凉,贫瘠的环境衬托的“青龙桥”也那么无精打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这片大地。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东城门洞子被拆除了,东关村的土坯房不见了,青龙桥也被拆除了。当初,可能人们对青龙桥有点留恋之情,就将青龙桥上做栏杆用的条石,放在原桥旧址的路两边,还立了块青龙桥的牌子。

又过了几年,可能是在路边放着那么几块粗糙的青条石有碍城市景观,人们就将其全部清除了。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了宽阔的大道,并将其命名为“青龙街”。2013年又设置了青龙桥社区居委会。今朝,“青龙桥”为德州城的建设做出了奉献,虽然它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可宽阔的马路替代了凹凸不平的土路。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式样新颖的商店,替代了当年“青龙桥”的风采。今日的青龙街一改过去的旧貌,眨眼间成了居民安居乐业、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市场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马惠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