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这么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情况的,不能一味地做老好人,不然就是好人不长命,坏人遗祸千年。因为一直退让,只会退无可退,但受到的欺负并不会消失,问题没能解决,最终引发悲剧,明光宗朱常洛就是这样的例子。朱常洛出身卑微,乃是宫女所生,在看重出身的时代,注定了得不到助力,人生不会太平顺。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朱常洛的父亲明神宗,是个爱面子的人,得知宫女王氏有身孕,却不愿意承认,闹了好久才将他册封为皇子,又说明父亲不爱他。更糟糕的是,明神宗独宠郑贵妃,对其她妃子不理不睬,则有一子尚在,名为朱常洵,又说明了他有一个很大的对手。而且朱常洛性格上不强势,吃了亏总会先让步,也许这是因为他的成长环境过于卑微,但天长日久下来,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因为在宫廷斗争中,并不是说你让步了,别人就会感激你,反而只会让对手变本加厉。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生皇三子常洵,随后郑氏便晋封为皇贵妃,但郑氏并不满足,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不幸的是明神宗发了誓,答应了此事。于是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国本之争,但朝堂文武百官对郑贵妃感观不好,认为她是祸国殃民的人,并且朱常洵并非皇长子,又无特殊情况,相当不符合祖制,所以群臣纷纷反对。君臣之间意见不合,此事便一拖再拖,只是可惜因为此事而罢免的官员,根据史料,从内阁首辅到地方官员,足有三百多人受到影响,解职和发配充军的,也有一百多人。此后,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因为见不到明神宗,也没什么能力和想法,只能每日以泪洗面,国本之争刚结束,她便逝世了。但王氏的性格太过柔弱,在宫中生活多年,没有培养过什么势力,在她死后明神宗想要“薄葬”,宫里没有一人帮她说话,只有做学问的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明神宗才勉强同意。这里侧面说明了,朱常洛的性格有母亲的影响。他柔弱的性子成为太子后,依旧不得安生。万历四十三年,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事后供出的主使者是太监庞保、刘成。但世人皆知,这两人都是郑贵妃的心腹,所以此事可能是郑贵妃指使,也可能是他们两人,摸到了郑贵妃的心思,想要帮郑贵妃夺嫡。因为此事明神宗做起了“和事佬”,让郑贵妃给朱常洛私下道歉后,但朱常洛不敢接受,之后便不了了之。八月,皇太子朱常洛登基,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朱常洛虽然性格软了一些,但心性倒是挺纯良,为人较为正直念旧。朱常洛执政时间很短,但也做了些实事,第一件便是废矿税。许多人早就对矿税深恶痛绝,此举让他得了人心。第二件则是犒赏边防,朱常洛用内帑二百万两,犒劳边防将士,并且安排得很细致,尽量保证这批银子,都是花在边境的士卒手中。之后便是提拔人才培养心腹,并召回因为国本之争而罢免的部分官员。朱常洛作为皇帝,短短七八日,做出这个成绩也算及格了。之所以说七八日,是因为朱常洛登基不到十日便病了。根据史料《国榷》的记载,至朱常洛登基起,郑贵妃每天都给他送美人,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之后便一病不起。而这只是开始,因为朱常洛并不知道,崔文升是郑贵妃的亲信太监,在他登基时,崔文升也跟着升职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此时崔文升位高权重,受到郑贵妃的指使后,以掌管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朱常洛进“通利药”,也就是泻药,导致他一天下来,上吐下泻数十次。本来朱常洛身体只是虚弱,按理用温热的补药为主,而崔文升则是反着来,让他的身体进入衰竭状态,只能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情况来到这步田地,朱常洛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安排后事,却不想此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呈献,其实所有人都不信,所谓的仙丹有用,但不妨碍试一试。据说朱常洛服用了一粒仙丹,也就是红丸后,感觉身体舒适了,还能吃能喝,于是当天晚上,不顾御医的反对,又服用了一粒,过了几天便暴毙了。其实这事不难理解,古代所谓的仙丹,都是金石之类的丹药,都是铅汞加补药炼制而成,不说危害,单以药性来说就很烈,与泻药相反,所以朱常洛才会如此。说真的,如果朱常洛性格是强势的,并且多几个心眼,定然不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人这辈子,可以不害人,但绝对要学会防人。不然就像朱常洛一样,享受泻药加仙丹的套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