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凉解热药--白马骨

 昵称246550 2022-06-30 发布于浙江

 花草山人 花草山人 2022-06-30 02:26 发表于广西

早上在店里打一些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结节的药粉,平时给别人治这种病症都是用一些草药内服方,很多人不能坚持服药,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改了 一下思路,用了一些消肿散结的草药做外敷方,临床过数人,效果出奇的好,也不需要辩其是因痰滞或气郁或血瘀所致,使用也方便,把药粉调成糊状,临睡前贴在患处,早上起床撕下即可,既方便又卫生,关键效果好。刚打好药粉,又想起有朋友问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发热有什么草药,翻了一下手机照片,看到不久前拍的白马骨,放上来再介绍一次。

民间医生都有一个习惯,喜欢把一些常用的、不易采到的各种草药种在房前屋后,一般以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类的草药居多,这些病症需要及时处理,药也要新鲜的为好,临时去采一者延误病情,二又不易配齐,所以需要种一些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些是当地没有的草药,只能自己种一些,这类草药比较杂,全国各地的草药都有,还有一些是既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甚至食用价值的,这类草药也很多,这里也说不完。

我这以前有一些草医喜欢种一种叫白马骨的草药,此白马骨非彼白马之骨,是茜草科白马骨属的一种草药,至于为什么叫白马骨就不得而知了,这药长的和六月雪差不多,同是一个属的,两者形态极相似,我也不会用文字表达两者的区别,好在两者药用功效基本相似,可互用。

六月雪


白马骨又名满天星、六月冷、曲节草、鱼骨刺、硬骨柴、鸡脚骨、千年勿大等,以全草入药,味甘,性微凉。功效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我这民间草医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常与路边青、薄荷、栀子根、毛冬青等同用。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很多书对同一种药记载的味道很多都不太一样,我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多写书的不一定用过或者见过这个药,或者即使用了一辈子这个药却没去尝过它的味道,所写的药味多是照前人书里的文字搬,也有一些因为经过不同的炮制工艺,所以得到的药味也不一样。像白马骨一药,大部分的书都说它味是苦的,其实它一点不苦,味是甘的,小儿服药最怕的就是苦药,虽然说凉药苦口,但是味甘的草药也有很多药性是凉的,所以白马骨就非常适宜用于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发热。

各家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对白马骨的介绍,书中验方仅供参考。


白马骨 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茜草科白马骨属

小灌木,通常高达1米;枝粗壮,灰色,被短毛,后毛脱落变无毛,叶通常丛生,薄纸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侧脉每边2-3条,花无梗,生于小枝顶部,白色,花期4-6月。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香港、广西等省区。

生于荒地或草坪。







这棵白马骨是一老人种在房子前的荒地上,老人已去世多年,这白马骨还长的很茂盛,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民间医生。

附方

1.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本草拾遗》)

2.治肝炎:六月雪二两,过路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六月雪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偏头痛:鲜白马骨一至二两,水煎泡少许食盐服。(《泉州本草》)

5.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6.治牙痛:白马骨一两半,合乌贼鱼干炖服。(《泉州本草》)

7.治鹅口疮:白马骨叶一握,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闽东本草》)

8.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白马骨、黄连、细辛、白调(一作'白芷')、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为末,淋汁,以物揩破涂之。(《本草拾遗》)

拍摄地点:昭平


喜欢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