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17.素问·痿论

 昵称1Z7nN02j 2022-06-30 发布于福建

宏五学堂 2022-06-30 04:29 发表于天津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17.素问·痿论音频:00:0012:05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床应用

本篇从五脏与五体相合的理论,分别阐明了形成五痿的病因和病机,强调治痿独取阳明,指出"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补荥通俞的一般针刺原则。

有关"肺热叶焦"和"治痿独取阳明",前者强调病机,而后者注重临床实践,并不矛盾;治疗上,既应重视阳明后天根本,又要调虚实和逆顺,才不越辨证论治的轨迹。

张子和治武弁宋子玉,因驻军息城,五六月间暴得痿病,腰胯两足,皆不任用,蹙而不行。求治于张,张察其脉,俱滑实而有力。张凭《内经》;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盐水越其膈间寒热宿痰。新者为热,旧者为寒,或宿食宿饮在上脘皆可涌之。宿痰既尽,因而下之。节次数十行,觉神志日清,饮食日美,两足渐举,脚膝渐伸,心降肾升。更继以黄连解毒汤加当归等药,又泻心汤、凉膈散、柴胡饮子,大作剂煎,时时呷之而愈。经曰∶治心肺之病最近,用药剂不厌频而少,治肝肾之病最远,用药剂不厌频而多,此之谓也。夫痿病无寒,多发于五六七月。若误作痹与香港脚治之,用乌、附、乳、没、自然铜、威灵仙之类,燔针、艾火、汤煮、袋蒸,痿弱转加,如此而死者,岂亦天乎?(《续名医类案·痿》)

本案强调了痿与痹的区别,强调痿的病机为热,而非风寒湿,因此,临证当细辨析,用药不可错。

孙文垣治徐氏子,年弱冠,肌肉瘦削,尻膝肿大,手肘肩臂皆肿,肿处痛热。或作风与湿痰及鹤膝鼓捶风治,病转甚。诊之,六部皆弦,其色青而白,饮食少,时当长至。曰∶此筋痿也,诸痿皆不可作风治。病转甚者,以前药皆风剂耳。风能伤血,血枯则筋愈失养,况弦脉乃肝木所主,搀前而至,是肝有余而脾土受克,脾伤则饮食少而肌肉削也。经曰∶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肠与胃也。法当滋补肠胃,俾饮食日加,脏腑有所禀受,荣卫流行,气煦血濡。调养至春,君火主事之时,宗筋润而机关可利也。五加皮、薏仁、甘草、苍耳子、枸杞子、琐阳、人参、杜仲、黄柏、黄芪、防风,服 20剂而精神壮;腰膂健,饮食加。唯间有梦遗,去杜仲,加远志、当归,30帖痊愈。雄按∶议论极是,方未尽善。(《续名医类案·痿》)

此案亦十分类似风湿痹证,但痿废不用的表现及病机更突出,因此,诊为筋痿,以调补阳明,兼养肝柔筋、利湿热、祛风为法。一方面,仍然认为当分辨痿和痹∶另一方面,痿痹的治法又相兼用之,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

易思兰治一妇人,年19,禀赋怯弱,庚辰春因患痿疾,卧榻年余,首不能举,形瘦如柴,发结若毡,起便皆赖人扶,一粒不尝者5月,唯日啖甘蔗汁而已,服滋阴降火药百帖不效。有用人参一二钱者,辄喘胀不安。其脉六部俱软弱无力,知其脾困久矣。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而人参更加倍焉,服二剂遂进粥二盏,鸡蛋二枚。后以强筋健体之药,调理数月,饮食步履如常,痊愈。或问曰∶诸人皆用滋阴降火,公独用补中益气,何也?易曰∶痿因五内不足,治在阳明。阳明者胃也,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痿由阳明之虚,胃虚不能生金,则肺金热不能荣养一方,脾虚则四肢不能为用。兹以人参为君,芪、术为佐,皆健脾土之药也。土健则能生金,金坚而痿自愈矣。又问∶向用人参一二钱,便作喘胀,今倍用之,又加诸补气药而不喘胀,何也?曰∶五月不食,六脉弱甚;邪气太盛,元气太衰,用参少则杯水车薪,不唯不胜,而反为所制,其喘胀也宜矣。予倍用之,如以大军摧大敌,岂有不剿除者哉?加减补中益气汤方∶人参一钱,黄芪八分,归身八分,陈皮六分,白术八分,炙甘草五分,泽泻六分,黄柏五分,丹皮六分。(《续名医类案·痿》))

本案与上案均言"治痿取阳明",但方义仍有很大不同,本案用补中益气汤更能说明"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而且强调重用人参的意义,确实是从阳明而治的典型案例。方中除泽泻、黄柏、丹皮外无可挑剔,但为何不用升药(升麻、柴胡),而反用以上三味降药,是值得思考的,盖亦因恐升散太过,反耗气血否?

卢不远治织造刘监,病痿一年,欲求速效,人亦以日暮效药应之。二月诊之,六脉细弱,血气太虚,而其性则忌言虚,以己为内家也。然多手拥近侍之美者(此即《内经》所谓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白淫是也),乃直谓之曰∶尊体极虚,非服人参百剂,不复能愈。若所云旦暮效者是欺也,不敢附和。遂用十全大补汤。四剂后,又惑人言,乃为阳不用参,而阴用之。至四月,参且及斤,药将百帖,而能起矣。次年七月疾作,欲再用前法加参。不信。因断其至冬仍痿,立春必死。果然。(《续名医类案·痿》)

此案亦为虚证,以十全大补汤治疗,但其病因难除,又欲速效,多疑自矜,因此,虽大病见愈,但终因医患不能配合而夭亡。

陆养愚治王庚阳,中年后患足拘挛,屈伸不利,以风湿治不效。自制史国公药酒,服之亦不效。脉之左手细数,重按则驶,右手稍和,重按亦弱。询其病发之由,告曰∶始偶不谨而冒寒,便发寒热口苦,筋骨疼痛。服发散药,寒热除而口苦疼痛不减。至月余,先左足拘挛,难以屈伸,渐至右足亦然,又渐至两手亦然,手更振掉不息。医数十人,不外疏风顺气及行气行血而已。数月前,少能移动,而振动疼痛不可忍。今虽不能移动,幸不振掉疼痛。曰∶若不疼痛,大事去矣。曰;不移动则不疼痛,若移动极其酸痛。曰∶幸尚可药,此筋痿症也。少年房帷间,曾有所思慕而不得遂愿否?曰∶早年一婢,其色颇妍,因昵之。拙荆觉而私黜他方,后极想念。本年间欲事反纵,后患遗精、白浊,今阳事久不起矣。曰∶《内经·痿论》中一条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由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又曰∶筋痿者,生于疾使内也。盖思愿不遂,遇阴必恣,风寒乘虚袭之而不觉。至中年后血气既衰,寒变为热,风变为火,消精烁髓而病作。医又以风热之药治之,重耗其血,筋无所养,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宜其病转剧也。所幸饮食未减,大便犹实。盖痿症独取阳明,阳明盛则能生气生血,未为难治。用当归、地黄、参、芪、白术、丹皮、黄柏、青蒿、山萸、枸杞、牛膝,少加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煎服。又以紫河车、鹿角、龟板、虎胫骨熬膏,酒服两许,调治一月而愈。(《续名医类案·痿》)

此筋痿案,病因病机分析甚为清楚,治疗也有针对性,因此效速。但方中少加秦艽、桂枝、羌活、独活或也是陆医生的经验吧,综观诸案,似见兼加祛风药、祛湿药也不少,这其中的道理或许还需继续探究。

薛立斋治举人于尚之,素肾虚积劳,足痿不能步履,复舌喑不能言,面色黑,谓此肾气虚寒;不能运及所发,用地黄饮子治之而愈。后不慎调摄而复作,或用牛黄清心丸之类,小便秘涩,口舌干燥,仍用前饮,及加减八味丸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续名医类案·痿》)

该案与上诸案不同,病机在肾精亏虚,虽有虚寒病本,但兼虚火上浮,因此,以牛黄清心丸为先,后再补气填精,温肾固本,此治疗思想也值得学习。

张,湿中伏热,沉着下焦。用苦胜湿,辛通气分。然必循经入络,渐次达及阳明。(湿火)绵茵陈三钱,生茅术(苍术)五分,黄柏一钱半,晚蚕砂一钱,寒水石三钱,茯苓皮三钱。又色苍脉实,体质坚壮,虽年逾四旬,气元充旺。询知平日喜啖酒醴甘肥,此酿成湿火,蕴结下焦,今少腹微肿硬,二便带涩,自觉少腹气胀下冲,两足沉重,艰于步履,腿股皮中甚热。即《内经》所云∶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筋弛长,耎短为拘,弛长为痿也。更述曾因熬炼膏药,中有庸虫蜈蚣等物,吸受秽浊毒瓦斯,未始非与湿热纠蓄,沉伏下焦,前议苦辛寒燥,兹再佐以搜逐络隧,然此病从口而入,必茹素戒饮,一二年之久,病根可拔,当恪守勿懈为要。绵茵陈三钱,黄柏一钱半,川草一钱,茯苓皮三钱,金铃子一钱半,穿山甲三钱,大槟榔汁一钱。又∶绵茵陈、草藓、茯苓皮、黄柏、蚕砂、汉防已、龙胆草、山栀、青黛。又∶病去七八。常服二妙丸可也。黄柏八两(略炒),茅山术(米泔浸切片同乌芝麻拌饭上蒸三五次去芝麻焙干,三两),二味研末,水法丸。空心服三钱,开水下。《临证指南医案·痿》)

此案的重点自然是湿热致痿,而治疗的方法也单纯、精专,并未用补法,当也应与患者体质和病程有关,临床可参考。

李左,两足痿软,不便步履,按脉尺弱寸关弦数,此乃肺肾阴亏,络有蕴热,经所谓肺热叶焦,则生痿是也。阳明为十二经之长,治痿独取阳明者,以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症势缠绵,非易速痊。南北沙参(各一钱五分)、鲜生地(三钱)、川黄柏(一钱五分)、丝瓜络(二钱)、川石斛(三钱)、生苡仁(三钱)、肥知母(一钱五分)、大麦冬(三钱)、陈木瓜(二钱)、络石藤(三钱)、虎潜丸(包煎,三钱)。(《丁甘仁医案·痿痹》))

该案虽言"治痿独取阳明",但治法仍重在养阴清热,着眼点在肺和肾,这是案例不完整的一个遗憾。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