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二班的往事(五)

 朱福生 2022-06-30 发布于辽宁

有酒有茶有故事,就等你来!

(以下班会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向版权人致谢,水印为设置缘故)

自主管理与主题班会

我管理学生的办法与别的老师不同,客观原因是我每周要有一天的时间去脱产学习,精力上照顾不到,主观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别的老师那种管、卡、压的办法。因为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除了知识的积累以外,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成长。

而一个学生的成长,内因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包括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起作用,因此,疏导、引导、养成的办法比管卡压更有作用。

当时,我在班里提出了“自制力培养”的概念,参照当时的学生守则和纪律要求,大概地提出了几条要求,每次班会都不厌其烦地讲,让同学们记住,然后自觉对照,自觉遵守。

而我经常在自习课和晨读时间悄悄地站在教室的后门口静静地观察。

后来,我离开教育,跳出教育行业再看教育,更有感悟。特别是年龄大了,读书多了,觉得当年的自制力培养活动和儒家“慎、独”的教育理念是异曲同工的。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让他有约束和规划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只是当时并没有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但这样做的效果现在已经从这帮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上得到了认证。

对学生自制力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我约束的习惯,并不是让他们独善其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班集体建设方面,我用了另一个法宝——民主。

学生们刚刚十三四岁,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是我班集体建设的关注点。

我的班集体活动如何能做到他们的心里去,得到他们的拥护,最大限度的吸引他们参与进来,进而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1988年春季开学,我发动同学集思广益,讨论新学期班里要开展的重要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把自己最想开展的活动写成了小纸条交给我。然后,我把小纸条分门别类,归纳成十几大类,最后确定为新学期班里的活动计划,并拟定了日程安排。

这就有点像现在的人大、政协会议,代表和委员提出建议和议案,然后由政府进行工作安排。同学们热情高涨,我也不厌其烦和学生互动,完善修改我们的活动计划。

其实,我内心里明白,计划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个计划形成的过程中,同学的建议,师生的互动、协商本身的意义就已经非同一般了。

我们班级活动计划讨论协商的事情传到了校长的耳朵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决定让全校师生来观摩我们的主题班会。

记得那天是在学校的操场上,全校20多个班的师生把我们班围在了中央,听我们班关于新学期活动计划的讨论。

其实,我们班的活动计划已经基本成型了,我不想再现那个讨论过程,于是把班会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如何落实活动计划和活动实施的细节上面。

记得当时我只做了简单的布置,并没有预演过。但是,会场上每个同学的发言都是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的。我当时从心底里佩服这些小家伙们,他们那儿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和胆量,他们的思维又是如何锤炼的那么缜密!

班会取得空前的成功,初一二班从此在学校里名声大振。

(这就是当年的小女生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