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天涯系列之五 扬州杂记 3

 朱福生 2022-06-30 发布于辽宁

天涯虽远  江湖再见

扬州是个特殊的城市,它的兴起,起源于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带来了舟楫之利。

但这并不是扬州“其兴也勃焉”的真正原因。它的兴起,起源于垄断经济:盐业的垄断,漕运的垄断,水运的垄断。

康熙年间,扬州地区的盐产量达到了六亿斤,扬州盐商的年利润就能达到100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库年收入不过2000万两白银。到了乾隆年间,盐商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已经成了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业资本垄断集团。

早在元代时候,就开始了“南粮北调”,这是国家计划的产物,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业务。清代初期,国家实行严格的禁海令,这就使得国家计划的南粮北调必须依靠京杭大运河的漕运, “国家岁挽漕粮四百万石,以淮、扬运道为咽喉。”形成业务和渠道的双重垄断。

作为盐业垄断集散地,作为南粮北调的漕运中心,使得清代时的扬州“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麋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经济突飞猛进,跳跃式发展。

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孕育了特殊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纸醉金迷的特殊消费习惯,也就形成了独特、甚至是怪异的市井文化。

这一点,朱自清先生最有发言权。他从小到大在扬州生活了十三年,但是由于他属于客籍,与当地人交往较少,又没有万贯家财可供挥霍,因此并没有被扬州市井文化所浸淫,而是保持着独特的视角,冷静地观察着扬州文化的种种怪异现象。他在散文《说扬州》里这样描写扬州人:

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

他们还有个“扬盘”的名字,譬如东西买贵了,人家可以笑话你是“扬盘”;又如店家价钱要的太贵,你可以诘问他,“把我当扬盘看么?”盘是捧出来给别人看的,正好形容耍气派的扬州人。又有所谓“商派”,讥笑那些仿效盐商的奢侈生活的人,那更是气派中之气派了。

另一个没有署名的作者也谈到了“扬虚子”现象,说的比朱自清先生更为具体:

论起"扬州虚子"的名字,也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早在清末的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一卷第六号上,就发表过苏州包天笑先生的一篇《吴侬琐记》,云:

扬州俗尚繁华,人多虚伪,故有"扬虚子"之称。居人尤喜摆官派,甚至曲巷私娼,亦自名为公馆。有人嘲以诗曰:

  扬州无事不繁华,曲巷私娼也宦家。

  借问何人曾出仕,舍亲始祖做三衙。

这是讽刺扬州人好摆场面,明明是寻常百姓,也要冒充"官派"作风。

记得在清人笔记里,曾谈到苏州人是喜欢冒充"官派"的,那怕是一个豆腐店的王老太,也自称是"某某翰林外甥家隔壁对门豆腐店之王老太",扬州人曾予以嘲笑。想不到,到了晚清时候,扬州人也被苏州人嘲笑了(读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不知道这些文字如果被门口小饭店的老阿姨读到,会不会把鼻子也起歪了呢)。

"扬盘"的提法,在扬州最繁华的清代中期并没有听过,直到晚清才突然流行开来。究其原因,当与扬州的经济盛衰有密切关系。清代中叶的扬州,盐商们都腰缠万贯,市民们也都丰衣足食,加上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多次南巡,仿佛瘦西湖里的水都是银子,用也用不完似的。那时的扬州人,引领时尚,是真正的“气派”,而用不着"冒充"什么"官派"“商派”!

可是等到辉煌过去,繁华落尽,经济一日千丈地陷落,扬州人便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才能维持昔日的那一份体面了。也正是这个时候,人们才把那种人和那种行为称为“杨虚”和“扬盘”

晚清时候的扬州,就如《红楼梦》里的贾家那样,外面的架子看起来未倒,其实也是外强中干了,实际上成了"扬虚子", 但是驴倒架不倒,还要摆出“扬盘”的阔气。

闲言碎语,说的都是佩弦先生70年前的话,我以为那是旧时代的产物,而今时过境迁,在新一代的扬州人究竟应该咋样了呢?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扬州究竟如何,还是说说我的亲身体验吧。

我这次来扬州,是应了扬州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来为他们组织一项公益活动的。负责主办这项工作的G主任是个很实在又很实干的人,整个活动的申请、审批及筹备、协调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内心里关于“虚子和盘子”的疑惑早已荡然无存了。

宣传工作展开了,电视台的公告播出去了,报纸的公告也刊登了,装饰一新的彩车上街游行宣传了,刚上街一个小时,就被赶了回来。

“不许上街宣传”城管部门的命令。

“我们有合法的手续,游行的路线也经过了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合审批,为什么不行?”

“没有为什么,明天全国卫生城检查团来,你们搞宣传影响了评比怎么办?再次警告你们,如果违反后果自负”

赶紧给市长打报告,修改咱的宣传方案,不让上街,咱下农村。市长默许了。

“宣传车必须在早晨九点以后出城,下午四点以前回城,不得妨碍检查团车队”(宣传车队出入城要经过检查团下榻的宾馆门前,上午九点和下午四点是检查团出入宾馆的时间)城管部门的第二道命令。

“我们的宣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样不妥吧”

“我不管你这一套,如有违反后果自负”

那只好再变通一下,把车子停在城外边,再租车接送宣传人员,多花钱买时间。

然而城内的宣传始终是个空白,怎么办?再打个报告吧!

市政府领导:

根据 月 日市长办公会精神,我局准备于 月 日举办大型公益活动,为配合全国卫生城评比检查工作,我局调整了宣传计划,决定取消城内的宣传车游行改为老年腰鼓队表演宣传,时间定在晚八点开始。

                                               妥否

请批示

报告递上去了,按常规得3—5天,可是时间来不及,好在宫主任门子广,找了关系直接送给主管副市长。

“哎呀, 这个,非常时期,搞活动,还是请一把市长批一下吧!”阅。请  市长决定。

“喂,现在的中心工作是创卫,咱已经搞了10年了,你们不是不知道,评上了全国卫生城就有可能评上全国旅游城市,就有可能评上历史文化名城,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我看你们的公益活动,也要停止,要让路,不能应为这点小事出岔子,破坏了我们的城市发展规划,出了问题谁负责!”

市长震怒了,要停止!可怎么能说停就停呢?还是老办法,赶紧找人疏通一下吧。

好不容易市长这一关过了,开始的时间到了,宣传工作只好不了了之。

公安局来了,“拆了拆了,全拆了,场地布置不合格”

“可是,我们早已经报了布置方案了!”

“报了?!我们不是没批准呢么”

“时间来不及了,明天开始销售。”

“我不管你那一套,出了问题谁负责!”

还是老办法,赶紧找人疏通一下吧。

环保局的来了,“关了关了,现场音响全关了,全国环保检查团来了,你们有噪声污染”

咋办?老办法,还得疏通。

电视台的来了,“这么大的活动,宣传跟不上,群众有疑问,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牟利行为?要曝光!”

还是老办法吧。

……

我的头都大了,连发牢骚的精力都没了。

宫主任也骂骂咧咧“我给国家干事,招谁惹谁了?”

“扬虚子!”我低声嘟囔着。

“根本不是虚,是实!捞不到好处不办事,不给钱不办事,实际的很!”(我估计,他不知道朱自清先生虚子的典故,抑或是听错了)

这虚虚实实把我搞得头昏脑胀,也服服帖帖了,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也没有精力去说道了。

不知朱自清老先生70多年后故地重游的话,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或者郁达夫先生在世的话,会不会再写出一篇骂派文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