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尔马林 | 那一夜,牯岭街上的风很大

 若懋58 2022-06-30 发布于广东

无常逐一升起和熄灭,我对你赤子之心永存

To you:

晚修,窗外风声很大,听见教学楼旁边居民区里传来京剧的咿呀声,遥远而清晰,楼下的流浪狗声嘶力竭地吠着,不知为何,总觉得只有在这个时候这座城市才露出一点她真正的的模样。这时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片段总会如决堤洪水涌上脑海。

犹豫了很久,总怕搞砸最喜欢的东西,最终还是想用我无力的文字跟你们讲讲,想让你们去看看,看看这个用再多笔墨也写不出的故事。

影片的大背景是49年的台湾。大批赴台的外省人住着日本殖民者留下的旧宅,听美国流行的“猫王”和“披头士”,想念的却是当年上海滩的洋派舞会,青岛宽大的下水道。对动荡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与人间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愫在饱蘸人文情怀的老台北生根发芽。

 四十年代的老台北不难寻,他原原本本的模样都在杨德昌的胶片里。近四个钟头的电影,不温不火的慢推着电影情节,细针密缕地表现了影片主人公小四(张震饰)这个少年世界幻灭的全过程,更是对着青春的回眸与致敬。

建国中学夜间部男生小四(张震饰)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

在学校中,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女主角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


可"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她,小明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

(图为戴海军帽的哈尼)

小四因为冲撞学校被勒令退学,转学到日间部,认识了富二代小马,并成为好朋友。与此同时,小明又移情于小马。

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最后与小马吵翻,带着匕首去堵小马,却在牯岭街旧书市意外遇见小明。

堵小马的计划被小明发现后,小四再次向小明表明了心迹,但他的勇气与好意却成为了小明眼中的幼稚,被她当场拒绝。

毫无征兆地,小四突然将身子贴向小明,随后接连向小明捅了七刀,鲜血将白T恤染得殷红,小明在马路中央缓缓倒下,只剩下恍惚中恢复理智的小四。

“小明?站起来呀,……快点站起来呀,用力站起来呀。……你不会死的,相信我。快点嘛,快点站起来啊,你可以办得到啊……快点站起来啊……站起来啊……站起来……”

他在环境的钳制下坠入了没有出路的深渊。

“很多电影里都会杀人,只有在杨德昌的电影里,那不是杀人,那是整个世界的崩毁,他要你眼睁睁地看着,他用三个多小时创造的世界,在少年捅下去那一刀里,灰飞烟灭”

大部分人选择默默接受事实,而另一小部分人,则掏出了刀子,然后,从此沉没于黑暗。

小公园里热闹的晚会、店铺里打发时间的小混混们玩着桌球、悠长无人的走廊、人心惶惶的秘密集会、旧台北的老物件.......所有这些看似无关的琐碎,都在杨德昌的镜头下长久的流连。他用四个钟头,把青春的轨迹深深地嵌入地表,成长中变与不变的巨大张力被拉扯到了极致。

影片中运用大量静止的远镜头,即使是最激烈的捅杀场面,也是用不明朗的全景固定镜头的并不剧烈动作,少有镜头的运动与对人物的特写,摄影机就像一个冷漠地旁观者,带着我们进入小四的世界。从小四眼里看出去,就像一群少年卧躺在唯一属于他们的私密空间里面仰视出去那时的模样,是纯粹的,不真实的,梦幻的。

那一夜,台北牯岭街上风很大。“我就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影片结尾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句台词,幼稚的倔强在她脸上浮现。

这不是青春片,是根植于台湾的悲怆史诗,他低吟着那个时代的悲哀的伟大,卑微的人佝偻着背,聆听着风雷。

那一夜,牯岭街上的风很大。

深山来信

一个安放莫名其妙的想法

与独具风格的文字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